APP下载

中高本衔接视域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及优化策略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培养目标学历课程体系

王 娆

(长沙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217)

一、学前教育专业中高本衔接的必要性

(一)在政策导向上

根据2018年11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办好一批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和若干所幼儿师范学院,中等职业院校相关专业重点培养保育员,根据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制定学前教育专业培养规划,扩大本专科层次培养规模,前移培养起点,大力培养初中毕业起点的五年制专科学历的幼儿园教师,创新培养模式,优化培养课程体系”,这决定了新时期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浪潮中,中高本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模将不断扩大,课程体系建设要优化衔接,为社会培养出符合专业要求的各层次人才。

(二)在人才质量规格需求上

据调查发现,目前在幼师人才学历方面,中职占比最低且主要从事保育岗位,高职略高于本科,很多园长反馈在未来选用人才时会优先本科;其次,在典型岗位能力需求方面,发现保育能力需要占比最大,游戏组织次之,集体教学与班级管理能力再次之,此外,支持和促进幼儿发展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研究能力也是用人单位迫切关注的;这表明各学历层次人才培养既需要抓住该学历层次人才质量规格需求的核心,建设与典型岗位能力匹配的课程体系,实现该层次人才培养的独立性,同时还要为学历提升阶段做好课程衔接。

二、当前学前教育专业中高本课程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几近相同,没有侧重

目前中高职衔接学制模式采用的是“3+2”培养模式,虽然各层次培养目标表述方式不一样,但最终都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保教技能人才,并没有结合各层次学生水平差异厘清学校办学特色,比如中职培养目标及其课程体系要结合市场需求做出适应性调整,侧重保育且具备一定幼儿发展与教育知识的高质量保教人才。

(二)各层次课程体系各自建设,没有一体化

在中高职合作办学的实际运行中并未按照人才培养方案开课,合作院校因互不沟通、统筹协调,客观上导致课程体系无法一体化,从而出现开课体系重复错位、浪费课程资源,也增加老师和学生的负担。

(三)本科层次的课程衔接几乎为零,没有相应的专业衔接

部分院校学生学历提升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自考本科而非全日制本科,首先是因为学生学历提升与人才层次规格之间的关系未引起学校继续教育部的重视,基本只提供自考本科的教育资源;其次是很多本科院校在专升本的招生规模少之又少且只面向校内学生,没有提供专升本学校合作衔接的机会,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提升严重脱节;此外在少量专升本的课程体系中也发现很多课程都是重复交叉开设。

三、优化思路与建议

(一)厘清人才培养规格层次,侧重化培养

针对学前教育专业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必须找准人才培养规格定位,才能实现中高职课程体系的有效衔接;这就要求中职层次幼儿教师培养目标应该做出相应调整,又因儿童教育是保教结合,侧重保育,建议中职层次培养具备一定儿童教育知识、儿童心理知识的高质量的保育人才,而高职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就业应面向核心岗位,本科层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应更侧重准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能够对幼儿行为进行有效观察,能够具备促进儿童发展的能力。

(二)明确中高本衔接的专业核心课程,进阶化设计

要打破传统的课程体系,明确中高职衔接的专业核心课程,灵活性、进阶化设计;灵活性体现在课程设计留有机动余地专业选修课、专业方向课各校自行安排,进阶化体现在中高职阶段中分别择取部分具有连贯性、进阶式的课程进行组合与重构,进而修订出相对稳定而有弹性的理想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

(三)统筹协调中高本课程体系建设,一体化建设

中高职院校层面要协同研究,转变各自建设课程体系的现状,找准各自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定位,优化课程结构,加强教材统编,要注意避免教材的断档和重复,使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面协调贯通,建立中高职教师队伍轮岗交流机制,教师应该准确理解和把握中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实施、课程评价。

(四)参照国家教师教育政策,未来化发展

必须依据关于国家《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等相关政策导向,对中高本核心课程衔接做出适时调整,培养符合未来学前教育教师行业标准的师资力量。

(五)建立优质的高本衔接合作院校,对口化培养

各层次学校继续教育部门应着力选择优质、对口的中、高、本院校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专业的学历提升机会。

猜你喜欢

培养目标学历课程体系
学历造假引发法律纠纷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学历军备竞赛,可以休矣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知识无力感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