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室制”产学研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探索

2019-04-08建晁洪娜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工作室制考核内容考核

孙 建晁洪娜

(重庆工程学院,重庆 400056)

在深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的大背景下,为培养出更多社会所需要的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使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当前很多高等院校都纷纷开展了基于“工作室制”产学研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到教学活动中去,将教学、科研和生产融为一体,协同创新。在工作室模式中,对于学生考核评价方式是提升教学效果,强化专业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体现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因素。

一、现有考核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考核方式重结果、轻过程

在教学与评价过程中,课程综合成绩主要由期末考试成绩决定,而平时表现成绩却只占很小一部分比重,“一考定成败”现象非常严重。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单单只注重知识层面的讲授,而除了对学生的平时作业有要求外,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性考核几乎没有,以终结性考核方式为主。这种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忽略了对学生实际操作应用能力的考查,也与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背道而驰。

(二)考核内容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以往教学考核中,考核内容知识片面化,没有将行业人才需求、专业前沿技术融入到考核内容中去,忽略了考核内容与实际项目之间的契合问题,不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与实际应用对接。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性较弱,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作业,无法促进学生沟通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提高。

二、“工作室制”产学研结合考评方式的改革思路

(一)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工作室制”采用项目式教学,学生在开展项目任务时,主要是对技能的学习和应用,涉及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讲授理论或者实践操作,而是将二者结合起来。教师要结合教学进度安排进行理论知识地讲授,使学生能在实践项目的过程中去理解和吸收理论知识。在课程结束时进行理论知识部分考核,考核内容可以包括该课程所有的理论知识,以此加深学生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注重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

每一个工作室都对应一个合作企业,工作室按企业模式经营,按时完成企业交付的项目任务,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将教学过程实施与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充分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工作室教师以客户和行业专家的认可度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考核,以此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及专业水平进行评价。同时整个项目过程又分多个环节进行考核,每个环节都有具体化的设计标准、效果要求和时间限制。分环节考核的越细,形成性考核就越具体化,课程所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养目标才能正真体现。

(三)注重个体与团队相结合

一般在工作室中是通过团队来完成实际项目、学科竞赛项目的。根据具体项目的需求,以每个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项目分工,将项目任务具体化。项目考核将个人和团队并重,实施个人自评和团队互评。因此,工作室组建团队一方面要考虑每个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和项目的难易度,另一方面又要考虑成绩评定等级的区分。

三、“工作室制”产学研结合的考评方式的实施方案

“工作室制”教学模式中,以职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全程考核评价,考核工作室实际项目、学科竞赛项目完成质量,从职业素养及专业能力方面进行评价。职业素养考核中,包括遵纪守时,工作态度严谨认真,尊敬师长,按时完成工作室各项任务,沟通能力,团队协作以及责任心等方面。以项目分段环节为节点,对每一个分段环节进行一次考评,考核分为“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5个等级。2次“不及格”的学生会被取消工作室学习的资格。专业能力考核分为专业课程知识考核和项目考核。专业课程知识考核主要是教师对学生专业知识的总结、技能操作熟练度和任务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项目考核是通过项目式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结合。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猜你喜欢

工作室制考核内容考核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事业单位竞聘上岗制度探析
“工作室制”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变革初探
基于“红色之旅”项目驱动的《调酒与咖啡》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机制探讨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我国高校课程考核改革趋势分析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