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先锋实验音乐批评之我见

2019-04-08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9年7期
关键词:欣赏者思潮先锋

姜 倩

(天津音乐学院,天津 300171)

20世纪90年代,中国音乐批评进入后新时期,具体来说是指从1989至2000年这一历史时期。早在后新时期的上一阶段——新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新潮音乐,这便是先锋实验音乐的前身。只是因为当时后新时期的音乐已经不再具有以往时期“新”的含义,所以不能再继续沿用“新潮音乐”,故按照此类音乐的文化属性将其命名为“先锋实验音乐”。

随着新时期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思想和文化解放运动,先锋实验音乐开始出现并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政府提出“不争论”口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促使我国国民思想的转型。官方主流意识形态对待文艺界的态度更加宽松,人们不再只受政府的影响左右,更多的是根据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等选择艺术。艺术开始被商品化、边缘化,但进入了一个相对自由的时期。批评家们在这个时期的音乐批评也多种多样,有肯定赞扬也有否定质疑,但是音乐批评总体上呈现出一片“和而不同”的特殊景象。

在后新时期的背景下,中国的艺术家已经开始接受在“现代”名词前面加上“后”字,比如“后新时期”和“后现代主义”,他们正努力的将中国传统艺术与世界艺术思潮融合。“后”思潮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思潮,具有全球化趋势,因此后现代主义音乐的特征在先锋实验音乐身上已初露端倪,先锋实验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后现代主义音乐的前身。

一、对以往音乐的延伸与解构

在分析特定时期的艺术时,应该站在历史发展的维度,这样更加能清晰的看到此类艺术的本质与特点。在世界范围内,西方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各种“新潮科学理论”被人类开发,科学和经济的发展推动“后”思潮的发展。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经济和文化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思想也得到了彻底的解放。正因为这一系列的基础条件,我国才渐渐与世界的“后”思潮接轨。社会开始脱离以往的“真理、规则”,变得无“中心”意识,价值取向向更多元化的方向发展,社会变化的不同体现在当时社会整体社会心态的变化,而人们社会心态的最明显变化则体现于当时艺术体系与风格的改变。于是,区别于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更新颖,更契合当时社会部分人心态的艺术形式——先锋实验音乐应运而生。

二、注重对自我本质的思考

先锋实验音乐更加注重自我的体验。它更重要的是体验这种形式,而不是其所呈现出来的结果。体验也同样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即兴,因为一切都变得没那么固定,掺杂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它把音乐的一部分决定权交给观众,也因此这种新形式的音乐即使看似荒诞却能够与观众结合,产生共通点。

先锋音乐旨在引导观众的思考,让观众参与其中。或是直接的参与表演,观众行为成为表演的一部分。亦或是间接性参与,让观众在听到音乐之后,结合自身经历引发自己对艺术的第二次思考,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种“哈姆雷特”。让观众在艺术中对自我本质进行思考,帮助他们解读自我。

三、具有自由性和拼贴性

先锋实验音乐区别于新时期音乐而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虽然难以用约定俗成的音乐规则去对其特点进行总结,但是基于历史发展的维度上看,它的作品风格都具有“更加自由”“颠覆传统”“反叛世俗”等特点。具体在艺术上的表现为:自由性和拼贴性。

以下是对这两点的详细解释,之所以具有自由性和拼贴性是因为先锋音乐是对音乐传统性的颠覆。与在音乐会听到的一场传统、有固定规则的音乐相比,先锋派音乐作品更强调音乐某一瞬间呈现给人们的感受,更想让人们了解作品创作过程,注意背后所经历过事件的因果关系和理性秩序。

四、打破欣赏者与创作者的固有界限

先锋实验音乐的审美没有明确的标准与判断原则,这是对当时社会表达方式及价值观的颠覆与反叛。因此它打破了欣赏者与创作者之间的固有界限,使人类的思想不再拘泥于社会理想、人生意义、国家前途和传统道德等,而是重新回归于对自我本质的思考与了解,发现音乐本身更多新的可能性。

对于传统艺术及现代艺术所追求的连贯性、权威性和确定性的标准来说,先锋实验音乐对这种标准持有批判的态度,因此先锋派认为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正确的事物,对于此时期音乐来说,无论是内容或形式都具有颠覆性思维,风格上也都难以达到统一。

当时的先锋实验音乐不被主流审美观念下的人们所理解,对颇具争议的先锋实验类作品来说,比起音乐所表现的内容,更加强调的是观众能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获得一种超越音乐本体的体验,即艺术家与欣赏者一起打破音乐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并在共同创造艺术的过程中获得一种新的创新且颠覆的音乐形式。在观众欣赏音乐的同时,根据不同人生经历所注入的独特理解,感受自我创造的价值美,才是先锋实验音乐存在的意义。

猜你喜欢

欣赏者思潮先锋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留出想象的空白
艺术欣赏是对作品的再创造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阅读先锋榜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从日用瓷出发谈理念对欣赏者的意义
教师听课时身份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