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芳华》中的雷锋精神瓦解

2019-04-07贺路智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何小萍活雷锋私心

贺路智

《芳华》是根据严歌苓同名小说改编并由冯小刚导演的真人电影,该影片以1970至1980年代为背景,讲述了在军队文工团中刘峰、何小萍等一群正值芳华的青春少年爱恨盘桓与命运波折的群像剧。在这一群像剧中,每一个人物都抱持着各自的价值取向在命运的打磨中或坚持、或改变,价值观的千差万别,演绎着意识形态的冲突碰撞与兼并融合,有救死扶伤的崇高价值绽放,也有英雄主义的卑微丑恶真相,高尚與庸俗在这个小小的文工团里汇聚,其中,刘峰作为主要角色,是几个意识形态的交汇点,正如其最初“活雷锋”的称号一样,他身上的雷锋精神也在各种意识形态的冲击中不断地经受考验并最终瓦解。雷锋精神在《芳华》中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摧残?最终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向瓦解的呢?本文试图一探究竟。

一、理想模样:最初的无私奉献

刘峰最初的人设朴实善良,乐于助人,正如电影评论对该角色的介绍那样,“朴实善良是他唯一的特点”、“除了朴实和善良一无所有”。影片开头也充分展示了他“活雷锋”的一面,他每一年都是雷锋标兵,而且主动帮助大家,甚至可以说是任劳任怨,他会参与抗洪救灾,会帮助何小萍练舞,会在难过时给何小萍安慰,去北京做抗洪报告还会主动为大家捎回家信和特产。在电影的初期,影片给观众呈现的刘峰就是一个十足的“老实人”,塑造了一个充满雷锋精神的正面形象。

这是《芳华》中雷锋精神最初的模样,崇高而无私,也是雷锋精神在当代最经典的诠释,它是纯粹而不夹杂私心的,不求回报也没有利己的目的,或者说大家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回报,彰显其为人民服务的光辉。

二、价值滑坡:被践踏的好意

虽说大家对刘峰的助人为乐赞不绝口,但是雷锋精神多了也会习以为常,以至于愈加心安理得地接受刘峰的帮助,刘峰的好意渐渐成为了理所当然的东西。

在影片中表现得最明显的是林丁丁,她一方面背地里和吴干事打情骂俏,另一方面又毫不拒绝刘峰的好意。林丁丁不喜欢吃饺子,刘峰特意为她煮了挂面,还帮她修理手表,而林丁丁从头到尾却从没有说过一句“谢谢”,煮面的特殊关照也好,挑水泡背着回去也好,这些“雷锋”的行为在林丁丁看来,原本就是“活雷锋”刘峰应该做的,他所有的善意都成为了理所当然,自然不会有感谢与动容。

自此,影片渐渐显露出雷锋精神在大环境下的摧残,一个人的无私奉献被当成了理所当然,好意与善心因为频繁而一文不值,加之刘峰对林丁丁的关爱也让她更加有恃无恐,“活雷锋”的称号或许成了一个诅咒,雷锋精神成为了他人要求刘峰提供帮助的理由,近乎道德绑架。一个人的好意一旦被当成理所当然,就会将原本崇高的雷锋精神带入一个怪圈,一方面雷锋精神提倡更多的助人为乐,而另一方面,频率较高的助人为乐又会让周围的人们愈加依靠这个人的帮助,并心安理得地习以为常,如此一来,在周围人看来他所有的助人为乐都不再有任何高尚可言,最后导致雷锋精神成为他不得不帮助他人的道德绑架,这个人的每一个善行都成为了别人对他好意的践踏,雷锋精神的价值开始滑坡

三、显露真实:背后的私心

“活雷锋”刘峰也是人,不可能无欲无求,在剧情的推进过程中,他雷锋精神背后的私心逐渐展现。

先前刘峰放弃了组织给他的深造机会,将其让给战友,人们都夸赞这是刘峰在践行雷锋精神的无私奉献,但实际上,情窦初开的他只是想留在文工团和林丁丁在一起,他喜欢林丁丁,为她所做的一切看似助人为乐的行为都是因为追求她的私心驱动。

影片至此,刘峰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不是单纯地善良无私的理想化人格,雷锋精神下也有自己的私心。这种人物的立体化,同时也传达出了雷锋精神的脆弱,在个人情爱私欲面前,雷锋精神中的无私奉献和助人为乐显得那么不真实,开始显现出瓦解倾向。

四、分崩离析:背叛与道德绑架

随着剧情发展,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让文工团的年轻人思想更加开放,刘峰也渐渐按捺不住自己的情感,直接向林丁丁表白。刘峰对林丁丁的告白对她造成了惊吓,她害怕自己被贴上腐蚀雷锋标兵的标签,于是先一步向上反映情况,还故意夸大了事情的严重程度,让大家以为是刘峰耍流氓。可见,昔日对林丁丁的好意与呵护没有换得任何好感,换来的反倒是林丁丁为了保全自身的诬陷,周围的人也没有因为刘峰过去的善良而相信他,反倒是“活雷锋”居然夹杂私情的失望。

这是雷锋精神在影片中进一步瓦解的迹象。首先,刘峰的雷锋精神并没有换来他人对他的信任与支持,林丁丁的一句诬陷竟能抵过刘峰常年以来的善良质朴,向观众展现了“好人没好报”的现实,而且,这同时也是雷锋精神道德绑架的又一层深化,人们之所以会对其失望,源于“活雷锋不能自私”的认知,可是情情爱爱原本就是人之常情,到了“活雷锋”为什么就不应该拥有私情?刘峰的多年的助人为乐让人们不知不觉提高了对“活雷锋”的要求,一旦夹杂私情,不是“他其实很善良”的谅解,而是“他居然夹杂私情”的大失所望,雷锋精神进一步沦为道德绑架,刘峰受诬陷后的无人理解也展示了雷锋精神对抗现实的无力,至此,雷锋精神已经没有了无私奉献的内涵,也无法为自己赢取理解,更成为了他人道德绑架的工具,分崩离析,再也没有人会叫刘峰为“活雷锋”,雷锋精神对于刘峰自己来说也不再是什么高尚的信条。

五、总结

《芳华》的前半段一步步向观众展示了雷锋精神从高尚走向瓦解的过程,先是体现单纯理想化的模样,再用外人的习以为常表现其价值的滑坡,接着展现雷锋精神夹杂私情“不理想”的一面,最后用换不来理解的痛苦和道德绑架的桎梏暴露出雷锋精神的脆弱与虚无,突出其现实冲击下的脆弱,走向瓦解。

猜你喜欢

何小萍活雷锋私心
身边的活雷锋
80后女处长被围猎:我以为他们是在追求我
《泰坦尼克号(节选)》拓展阅读芳 华(节选)
——
芳华(节选)
生活中的“活雷锋”
“五老”都是活雷锋——献给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
大公无私
“活雷锋”舒民仆
文化三维
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