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成因及应对策略

2019-04-07杨雁军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网络暴力新媒体

杨雁军

摘要:我国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信息快速传播,还有“网络暴力”。基于此,本文将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形成原因,并研究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其中主要包括建立透明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提升网民素质以及加强新媒体的把关意识。

关键词:“网络暴力”;新媒体;网民素质

前言:

网络是一个开放自由的空间,能够给予人们言论自由的权力,但是正是因为这一原因,在虚拟空间中,人们言论一旦超出一定限度,采用偏激的形式表现出来,就会形成“网络暴力”。面对这一情况,为了保护人们的合法权益,避免受到“网络暴力”的伤害,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一、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形成原因

在新媒体时代之所以会形成“网络暴力”,是因为当今时代特殊的环境和网络性质,我国城市生活中的压力较大,人们通常选择在网络上发表自己的观点,发泄自己的情绪。第一,网络具有匿名性。人们在网络上表达观点的过程中,显示的是网络昵称,并不是现实生活中的信息,正是因为这一点,许多网民肆无忌惮的在网络上攻击他人,给人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甚至造成攻击对象死亡。

第二,网名盲目跟风,网民素质不高。无论在现实生活还是在网络中,人们都具备从众心理以及盲目跟风心理。曾经有网友总结出“中国人式的过马路”,只要凑齐一拨人,无论是红灯还是绿灯,就能够过马路,这也显示出人们的盲目跟风心理。即使知道是错误的,只要人多,就能够毫不避讳的实施。而“网络暴力”的出现,跟这种现象有着密切联系。例如,在前两年,女星袁姗姗和古力娜扎,就曾遭遇过“网络暴力”,还出现全网黑的现象。部分网民采用各种方式和途径,对其进行辱骂和攻击,其中多数网民就存在跟风的心理,甚至没有讨厌的理由,只是看见其他网民攻击,自己也跟着一起攻击,这为当时的袁姗姗和古力娜扎,造成了严重的精神压力和心理压力。

第三,新媒体的把关意识不高,“网络暴力”具有传播速度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加上当今时代新媒体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为了提升自身媒体的知名度、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甚至出现虚假信息等。虚假信息对群众产生一定的误导,加上新媒体工作人员越来越年轻,工作经验不丰富,一旦出现浮躁心理,很容易出现虚假新闻的现象,为“网络暴力”提供条件。

二、新媒体时代“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

(一)建立透明的网络传播法律法规

“网络暴力”本身已经超越了道德底线,同时还伴有侵权行为,网友在言论自由的同时,还要承担起自身的道德规范和义务,面对影响越来越恶劣的“网络暴力”,就需要采用法律的手段進行控制。例如,新媒体人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需要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不能仅仅截取一个片段,为了博取注意,发布带有误导性的文字。针对“网络暴力”中的人肉搜索,新媒体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控制,人肉搜索本身已经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因此参与这一活动的人员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避免出现大规模的“网络暴力”事件。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尤其是采访,需要尊重采访对象的意愿,不可以采用非法收集的方式获取资料,采用前台匿名,后台实名的方式,提升网络环境中的公开性和透明性,规范网络环境。

(二)提升网民素质

我国人口数量较多,加上网络发达,网民素质之间的差距较大,因此一旦出现误导性的事件,就会出现盲目跟风等现象。例如,在2018年大火的电视剧,《香蜜沉沉烬如霜》中,演员周海媚由于扮演的角色在剧中过于狠毒,导致许多网友到周海媚的微博留言中进行谩骂。这一行为已经构成了“网络暴力”,最终周海媚由于无法忍受“网络暴力”带来的负面情绪,最终决定退出微博。与其经历相似的还有《延禧攻略》中的演员王茂蕾,许多网民从角色上升到个人,对其进行谩骂,最终王茂蕾退出微博。从以上事件中能够看出,我国网民素质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此过程中,可以从网民的心理、责任感、自律性等方面入手,使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避免出现盲目从众的心理,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也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不要伤害他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网络环境的健康发展。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暴力”是以一种方式的自由,扼杀了另一种方式的自由,在此过程中需要控制言论的尺度,转化网民的心理,在遵守网络道德的基础之上,发表观点,利用网络[1]。

(三)加强新媒体的把关意识

新媒体承担着信息收集和信息传播的责任,能够引导网络中的舆论,因此在发布每条信息之前,都需要对其进行严格把关,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例如,在2018年,网络上流传出一段视频,画面中一位男子将一只泰迪小狗活活摔死,这一视频在网络上迅速传播,许多新媒体账号也转发了视频。大量爱狗人士对视频中的男子展开人身攻击、谩骂和骚扰等,呼吁其他网友不去他开的饭店吃饭,并对其进行24小时的电话骚扰。网友的这一行为已经属于违反行为,最后男子一家由于无法忍受“网络暴力”,离开了自己生活十几年的地方。经过警方调查发现,由于泰迪狗事先咬伤了男子的儿子,男子一气之下,才将狗摔死。虽然男子有错,但是网友的行为过于激烈,如果在事件快速传播时,视频转载或者发布人员调查清楚真相,新媒体工作者将完整事件报道出来,也许后果会不同。通过以上事件分析能够看出新媒体工作者把关意识的重要性,只有将真实完整的事件展示给网民,才能够引发出正确的舆论方向,如果一味的靠截取视频获得关注,这不仅仅会伤害视频中的主人公,还会对新媒体工作者的信誉产生影响。因此,客观传播真实事件,是建立健康网络环境的基本要求[2]。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网络暴力”的关注程度逐渐提升,如何有效应对“网络暴力”,成为有关人员关注的重点内容。本文通过研究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暴力”的应对措施发现,对其进行研究,能够降低“网络暴力”产生的危害性,保护网络大环境,为今后“网络暴力”管理整顿的发展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

[1]郭运卓.网络暴力现象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8,2 (02):128-129.

[2]生奇志,郭文辉.从网络暴力的典型案例看网络暴力的成因,危害及应对策略[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30 (04):80-83.

猜你喜欢

网络暴力新媒体
“网络暴力”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