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形势下地市级党报如何增强吸引力

2019-04-07岳建军

神州·中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贴近性党报选题

岳建军

摘要:近年来,随着都市报的迅速崛起,对传统党报的主导地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人们普遍反映传统党报面孔呆板、内容单调,渐渐远离普通受众,从而导致地市级党报的影响力大大降低,严重制约着地市级党报的发展。把地市级党报办得鲜活已成为地市级党报新闻工作者共同的追求。

关键词:地市级党报;增强;吸引力;策略

地市级党报要扩大影响力,首先就要拥有更多的读者群,而要吸引更多的读者群,就必须摒弃陈旧的办报理念,创新报道的内容和手段,努力提升报道质量,增强报道的贴近性,不断强化报纸的必读、易读和悦读特质。即就是要把报纸办得让读者“愿意看”“看得懂”“喜欢看”。具体到新闻采编的操作层面,就是要做到选题贴近、形式贴近、语言贴近。

报道选题要贴近――

让读者“愿意看”

贴近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一般来说,媒体的报道选题越是贴近受众,越能引起受众的兴趣;越是与受众的切身利益相关,就越能得到受众的关注,报纸的影响力也就越大。倘若报道了与读者无关紧要的事情,即使报道内容再多,报道分量再重,标题字号再大,也无法吸引读者。因此,新闻报道选题应从百姓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入手,发掘新闻亮点,才能增强它的贴近性。

内容上的贴近性。就读者而言,内容的贴近才是核心的贴近。如今读者看报,都带有较明显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实用性。一部分读者之所以不爱看党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为党报新闻太硬,说的是官话,报道的是领导的事,与自己的关联度不大。所以,作为地市级党报,要多从政策宣传与读者利益相结合的角度出发,尽可能为读者的工作、学习、生活提供有用的信息和帮助。

地域上的贴近性。新闻的另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本土化。作为一份地方媒体,就是要立足本地、紧扣本地、竭力为本地读者服务,全面、及时、准确地报道本地新闻,发挥“信息超市”的功能,使报纸成为广大读者了解本地新闻的第一选择。新闻圈内有句话:“因为本土,所以亲近”,讲的就是本土性原则。

感情上的贴近性。即报纸报道的每一个选题必须是读者所关心的、感兴趣的、愿意了解的。现在是信息爆炸时代,读者每天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多,选择的余地很大,如果不是他们所关心的、感兴趣的内容,他们就会弃之不读。这样就很容易失去读者,最终失去市场。

表达方式要贴近――

让读者“看得懂”

有人说,新闻媒体实质上就是一个转化器,把一些政策性、专业性较强的东西转化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这是考量一个媒体编辑水平的重要标志。谁的转化工作做得好,谁就能获得更多读者的喜爱和认同。转化,实际上就是一个表达方式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表达技巧的问题。

硬新闻软处理。时政新闻是地市级党报的重要内容,在新闻资源总量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由于它涉及党的方针政策,读者往往很关心。但时政新闻往往较硬,读者看不大懂,理解起来比较费劲,这时就需要媒体当好转化器,在自己吃透精神、准确理解、正确把握的基础上用老百姓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将硬新闻软处理,硬主题软表达,以亲切生动吸引读者,以深度厚度说服读者。一些媒体曾提出让时政新闻“软些,软些,再软些”的口号,其用意就是为了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让读者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发挥解读功能。近年来,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共建和谐,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和着力改善民生的举措,老百姓也迫切希望了解这些新出台的方针政策将会给他们带来哪些发展的机遇和看得见的好处,将给哪些行业的发展带来挑战,使哪些人的利益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此,作为新闻媒体要发挥解读分析功能,提供信息顾问式的服务,做好新闻信息的“深加工”。

编排形式要简约易读。在实践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同样一篇报道,不同的版面处理方式,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传播效果。编排形式处理得当,读者阅读率就高,传播效果就好,反之亦然。

首先,版式设计要遵循重点突出、编排有序、方便易读的原则,视觉上给人以轻松感,让报道主题既醒目又悦目,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其次要做好标题和导读,使读者在最短时间内就可了解本张报纸的重要信息,节省阅读成本。对于深度长文,为了满足部分读者快速浏览的需要,要在适当位置增加小标题,一方面可以使版面疏朗透气,另外,也可通过小标题,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容。

第三,对于复杂问题要巧用图表来表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语言风格要贴近――

让读者“喜欢看”

现代条件下,人们工作生活节奏明显加快,普遍面临工作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生存的压力,身心疲惫。都渴望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但人们更希望轻松阅读、愉快阅读、开心阅读。中央也明确提出:要多用群众的语言,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多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多报道有实在内容和新闻价值的事情,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这是中央的要求,也是群众的希望。这就要求地市级党报的新闻工作者在写稿、编稿过程中要改变以往文件性、概念性较强的语言风格,多挖掘、采用生动活泼、新鲜耐读的语言,使刊登出来的文章有看头,有嚼头。

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丰富的语汇,个性突出,新鲜活泼,很有特色,听着亲切。他们反对枯燥死板、毫无生气的语言,所以,我们在报道时要多采用群众中生动活泼的语言。因为他们的语言,用起来轻松,听起来顺耳,没有距离感,老百姓喜闻乐见,有利于信息的传播。譬如:人情债负担重,群众会说:“人情负担有多重,九头老牛拉不动”;说起很多农民得病后的种种困惑,农民自编了顺口溜:“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住上一次院,一年活白干。”“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说起一些农村乡镇干部不懂经济瞎指挥,农民调侃说:“乡长说话你别听,他叫种蒜你种葱。”老百姓的语言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多运用老百姓的语言,会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另外,语言要简约优美,新鲜耐读。即既要简洁明了,让人一看就懂,又要語言优美,耐人咀嚼。古人云:“言而无文,行之不远”,就是说,语言没有文采,流传就不会久远。人们阅读的目的,一方面是获取信息,另一方面是学习语言。语言创新中,简约而有韵味,朴实而有文采,通俗而有新意应是永恒的追求。

参考文献:

[1]田阔主编.世纪潮.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8.

猜你喜欢

贴近性党报选题
浅论县市级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贴近性与人文关怀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