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及其当代价值意义

2019-04-04张丹

科学与财富 2019年4期
关键词:主导地位话语权

张丹

摘 要: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我国正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各种思潮的冲击带来的意识形态多元化挑战。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指导地位,明确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的主导地位,是构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前提。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当代中国话语权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必然联系,提升话语体系建设水平,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蕴含的价值理念和精神信仰融入社会生活,产生积极效应。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主导权,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稳定。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 ;话语权;主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及其话语权的建构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精神生活领域有着重大的意义。习近平同志曾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1]历史和实践证明,能否完成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意义的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2]在各种新旧价值判断相互交织,社会意识多元化的今天,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必须反映时代特征、主流价值形态,因此探讨如何建构当代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和价值意义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及其话语权的理论内涵

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便产生了意识形态,而意识形态作为社会学说,其产生、发展和完善过程是在马克思主义中才得到科学阐述。马克思所发现的“唯物史观和资本主义剩余价值规律”被恩格斯赞誉为他一生的贡献之一。唯物史观便作为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基础存在。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本质

柏拉图在《理想国》的“高贵谎言”思想,将意识形态当作一种非确定性概念。而在18世纪末,特拉西首创了“意识形态”,以研究“观念的科学”,将意识形态作为一种专门性术语呈现出来,确定了启蒙思想体系。历史上,人民一直努力使其特性清晰化,但都免不了“虚假”的诟病,无法揭示其本质。德国主流意识形态从人的观念,而不是从现实实践出发,根本上颠覆了存在决定意识、生产决定观念的关系。在《论未来的联合体》中恩格斯揭露出:“迄今存在过的联合体,不论是自然地形成的,或者是人为地造成的,实质上都是为经济目的服务的,但是这些目的被意识形态的附带物掩饰和遮盖了”。在《恩格斯致弗梅林》中,恩格斯揭露出:“意识形态是由所谓的思想家通过意识、但是通过虚假的意识完成的过程。推动他的真正动力始终是他所不知道的,否则这就不是意识形态的过程了。”针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伪性”,马克思恩格斯主张“武器批判”,即使现存社会革命起来反对和改变现实状态。但是对意识形态的武器批判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手段方法。马克思恩格斯从现实个人出发,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提出了一个历史前提,通过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分析,确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指出人的意识来源于社会的物质存在,意识形态的产生来源于现实社会关系。由此产生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将意识形态解释成“观念上的上层建筑”,具体为政治、法律、道德、艺术等意识形式,认为是人的现实生活在观念上的反映。与此同时,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具有明显的阶级性,他强调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最大程度维护自身利益而扭曲真实生产关系的“虚假意识”。这些上层观念能够通过社会舆论、人际关系等方式,把一定的信念和思维方式灌输给社会成员,从而实现阶级统治。但意识形态既然可以被资产阶级利用,也就能为革命阶级服务。革命阶级将意识形态作为团结群众、认清历史的革命口号和观念,是取得成功的基础。

总的来说,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立場出发,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虚假性作出批判后的产物。由经济基础决定,同时受上层建筑的制约,各意识形式又相对独立,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从而共同反作用于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也可表现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不平衡发展规律。

(二)四维透析话语权的功能及本质

话语权是“潜在的现实权利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3]。语言背后承载着交流双方共同赋予和肯定且高于言语的意义。因此,话语是一种真实的社会力量,是隐形的社会权利。

话语权的结构包括:理论基础、核心主题、主要内容及话语的主客体、融合方式等要素。人类的发展就是文化的发展,文化蕴含着语言的精神价值理念,而每一种文化都包含着独有的价值和思想。从价值的维度来看,话语必定传达着特定的思维习惯和价值理念。而话语主体和客体的互动,以及带给其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就是话语权产生的价值。对于国家主体来说,话语权承载着国家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我国确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关系到意识形态资源如何占有和配置的问题,象征着社会普遍认同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权利架构实际形成。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以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系列理论成果为基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内核,是当代中国社会话语权建构的理论起点,是表达人民群众普遍利益诉求的思想体系,是科学的意识形态。在国际上,有价值引导力和吸引力的国家话语,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别国意愿,甚至影响其国民的价值取向。约瑟夫奈认为”在世界政治中,一个国家实现自己的期待,可能是因为其他国家羡慕它的价值观,以它为榜样,希望追随于它,并渴望达到其繁荣和开放的水平”。[4]因此,从一定意义来说,话语是交流价值观的载体。话语权是话语主体用来传达价值理念、引导舆论走向的权利。从政治维度来看,话语权是其主体运用话语蕴含的思想控制力和政治主导地位,改变客体的意志。作为反映意识的话语,既能表达人类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接收的知识和信息,又能指导人类去改造世界。从实践的维度来看,话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的思维实践活动,包含着话语主体的愿望,是人类实践活动中的重要范畴。话语权则是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权利。人总是以一定的身份生活在某一社会之中,并在其社会关系中行使着自己的话语权。从社会维度来看,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社会关系中考量着话语,摄取社会认同和权利行使的关联。综上所述,话语权是某一话语主体为了维护社会利益,运用话语的传播交流思想,引导价值观、意识形态,从而塑造世界的权利。

猜你喜欢

主导地位话语权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演进及其现实启示
逆势而动:美元主导地位掩盖了中国在金融领域的崛起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论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导地位——兼论高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基础教育问题
亲其师,信其道
浅谈油画的画法技巧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定点医院主导地位正逐渐削弱
紧紧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学讲计划理念下的教师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