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艺术歌曲《孟姜女》的音乐特征

2019-04-04胡梦影

科学与财富 2019年6期
关键词:音乐特征孟姜女艺术歌曲

胡梦影

摘要:艺术歌曲《孟姜女》是在一首民间小调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原曲运用“四季体”,分成春、夏、秋、冬四段叙述了秦朝一个叫万杞良的民工被抓去修长城,妻子孟姜女思念至极,千里寻夫的悲惨故事。笔者通过对《孟姜女》音乐特征的分析体会到我国民歌艺术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孟姜女;民歌;艺术歌曲;音乐特征

我国56个民族,各民族传统民歌是我国音乐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我国音乐发展的源泉。随着社会的发展,观众的审美体验不断提高。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民歌的流传和发展,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志信,词作家刘麟在80年代改编的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是最成功的的一例。《孟姜女》是流传于全国各地民间曲调,因其传说、故事的广为传播,使其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一、艺术歌曲《孟姜女》的创作特点

(一)跌宕起伏之调式调性特色

原民歌《孟姜女》节奏平稳,结构严谨,旋律多迂回下行,曲由4个乐句构成,是典型的起承转合的句式结构。创作后的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以原作品的传统民歌旋律为基础骨干,并适当增加了波音、倚音等装饰音,从而强化了旋律优美、婉转的特点。同时,作品中还增加了口语化与朗诵性的音调,这是对戏曲中“跺板”的借鉴,对于盂姜女这一凄婉、悲惨形象的塑造有着积极的意义,完美展现出了孟姜女内心绝望、痛楚的情感,从而増加了整部作品的表现力。一个个流动的音符组成了音乐,其曲式结构的变化能够展现出动人的乐声,民族声乐作品《孟姜女》歌词中分春、夏、秋、冬四个段落,其曲式结构为分节歌与单二部曲式结合。首段的旋律(例1)是原民歌(例2)的音和旋律加花等手法,使旋律更加流畅,音程大至十三度,并通过变化节奏、加装饰。第二段是作品表达主题的变体“夏夜里”的景色抒发了孟姜女内心对丈夫的无限思念,塑造了凄婉哀怨的思夫女子形象。是主题的变体,流动性比第—段有所加强,主题仍沿用第一段的乐思,只是增加了“逢”字的2小节8拍拖腔,原四句式8小节旋律得到拓展,使主题承接自然。

第三段中引入了新的材料,从G调转为F调,展现了孟姜女为丈夫缝制冬衣的感人画面,是典型的“转”。旋律截取主题的第三乐句作为乐思,由于情绪转变,这里写的是从夏到秋,同主音的D徵变成D羽,孟姜女给千里之外的丈夫缝制棉衣,旋律由明转暗,由‘暖”转“寒”,显得十分贴切,从中领略出无限的凄凉。旋律向上走动比前面多,音域得到扩展,但节奏型是一样的。并把原来民歌音调中re、mi、re、do、si、la、so、la旋律统一在旋律的发展中,使旋律的主题协调一致。第四段是整个作品的高潮段落,是对整个主题的升华与延伸,曲调转为降B调,将孟姜女大雪纷飞之时,千里寻夫不得的绝望痛苦之情展现了出来,从而将整个作品推向高潮,采用了传统戏曲板式中的“摇板”来轰现盂姜女冒着风雪千里寻夫的紧张、激烈的场面,成为全曲的高潮。“摇板”的使用,为作品情节的进一步展开、主题的不断深化、段落间的对比及整首作品和结构张力的形成,发挥了很重要的怍用。人家都有杀猪宰羊,孟姜女家中空荡荡的对比,充分展现了时代感和历史感。

(二)言尽诣远之情感特色

歌曲《孟姜女》词意的主题是诉说的一个被封建势力压迫的柔弱女子孤苦无依的悲怨相思和凄凉的悲剧性命运。作品第一段采用稍慢的速度,以缠绵平缓的节奏委婉哀怨地诉说了孟姜女的情思。第二段是第一段的变化发展,旋律更加流动,感情更加激动,表现孟姜女在夏夜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第三段描绘“落叶飘秋风凉”,孟姜女给丈夫做衣裳的场景。旋律总体上行,此时孟姜女的心情己由哀怨低沉变得充满希望。第四段音乐拓宽了孟姜女的主题音乐,生动形象的呈现出一个顶着大雪和刺骨寒风、历尽艰辛、坚强不屈、向往夫妻团聚的孟姜女。加上音程七、八度的大跳,精心设置和渲染出孟姜女寒冬里送寒衣的强烈艺术氛围。歌曲的结尾段哭天喊地呼喊式的音乐表现手法,突出了孟姜女命运的悲惨。不过,如果我们仔细比较,从表达情感的方式来看,原曲江苏民歌《孟姜女》更加含蓄、委婉,没有激烈的呐喊,却更能体现出中国传统女性外表柔弱,内心却十分坚强的性格特征。

二、艺术歌曲《孟姜女》演唱中的咬字归音

因为《孟姜女》这首歌曲是表现一个秦朝女子千里寻夫,而其夫又命丧长城的凄惨故事。歌曲又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来表现孟姜女心情的变化,所以只注意到字的“韵味”还不足以完美地表现人物,还要注意到声音的“韵味”。也就是说,仅仅做到咬字吐字的精确、清晰,还不能达到声韵美学品格上的晶莹剔透。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中,一字既出,其字与声的延长、婉转则又需要运用歌唱技巧来加以控制和艺术表现,使其字清声美。那么要求就是字重声轻,字前声后,以字带声,美声传义。而这些在孟姜女的演唱中体现得非常充分。

所谓字重声轻.就是歌唱者歌唱时要强调字头的力度。因为强调字头的力度可促使呼吸支持的稳定并带动声音与呼吸的有机结合。所谓字前声后,即“咬字在口,发声在喉”,也就是说用唇、齿、喉这些部位把字交代清楚之后,应迅速地让母音回到咽部。只有把字唱好才能使歌哨有韵的韵味标准,即字韵。认识到字韵的内涵必须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这要从《孟姜女》的演唱中来予以体现,以便欣赏者能清楚地了解歌词的意思。歌唱的语言要经过反复对字的首腹尾、四呼、清浊等的过程中有自身的规律,它要达到语言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在统—的状态下完成训练,单独的讲话须咬字准确,吐字清楚,字言交代明白,段落字真句明。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声乐要注意的部分。我们的先辈在咬字方面的深刻而又精辟,五音、四音论是中国当代民族声乐艺术发展的厚琅基石。可以说,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基础就是建设语言的音乐化。歌唱者在唱明字头的前提下带动声音完成音调韵律的长短、抑扬、强弱、快慢等音乐。声音表现出的音乐旋律性与歌词韵律的结合,也就是歌唱者依字行控的过程。气、语势等的把握、处理和表现,潜移默化地促进字词音乐因素和旋律的韵味,从而以字体现韵。要唱出字的“韵味”是不容易的,但也是必须的。为只有把字唱好才能使歌哨有韵的韵味标准,即字韵。认识到字韵的内涵必须按照一定的语言规律,这要从《孟姜女》的演唱中来予以体现,以便欣赏者能清楚地了解歌词的意思。歌唱的语言要经过反复对字的首腹尾、四呼、清浊等的过程中有自身的规律,它要达到语言的科学性和统一性,在统—的状态下完训练,单独的讲话须咬字准确,吐字清楚,字言交代明白,段落字真句明,体现字的个性。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声乐教学文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3]傅利民.音乐论文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4]李凌.歌唱艺术漫谈[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5]郭建民.声乐文化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6]刘向.《列女传》[M].

[7]庄秋水,孟姜女传奇[N].广东:南方日报,2007.

[8]陈思思,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多元化及其探索[D].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11

猜你喜欢

音乐特征孟姜女艺术歌曲
孟姜女的数学之谜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孟姜女哭长城?
缩写《孟姜女哭长城》
理性中的即兴随想
浅析陇东民歌的音乐特征
中国当代古风音乐曲式形态特征探析
浅谈肖邦《升c小调波洛乃兹舞曲》的音乐特征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