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Web2.0的图书馆互动策略探析

2019-04-03崔林

青年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服务

崔林

摘 要:随着互联网络的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以及图书馆自身创新服务的深入, 近年来, web2.0和共享空间成为图书馆学界研究的新热点。文章首先介绍了搜索引擎对图书馆的冲击,引出web2.0的概念和发展现状;分析Web2.0与用户互动需求之间的关系,展现Library2.0与信息共享空间两个学界热点对图书馆互动服务的理论指导。最后指出,web2.0与图书馆的核心思想是相通的,是以用户为中心的交互模式,借助web2.0之力将为图书馆的发展带来希望和机遇。

关键词:Web2.0;Library2.0;信息共享空间;互动策略;服务理念

一、引言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环境的日趋成熟,人们花费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越来越多,以Apple公司一系列终端数字产品为代表的移动互联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进入Web2.0时代。Web2.0作为新一代的网络,是实现让每一个人成为网络社会的真正主体,彻底释放用户的创造潜能,并通过用户之间有效的联系,实现信息的有序分享。这正符合图书馆人一直追求的理念——信息的有效共享。Web2.0正在各类信息服务业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给图书馆服务的发展和创新带来新的契机。

OCLC于2004年2月发表的The 2003 OCLC Environmental Scan:Pattern Recognition 指出:“搜索引擎已经发展成为有信息需求的用户的首要信息来源;Google Answer和Ask Jeeve 这类的‘Aska的自助服务操作取代了传统的图书馆参考服务”[1]。2005年底, OCLC推出的另一份研究报告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则指出一个更应让图书馆同仁警醒的问题——用户正越来越少的使用图书馆。这份报告统计样本来自6个国家,共计3300余人,更收集了27万条信息用户的观点、习惯与评论。它用无可辩驳的调研数据展现了这样一个事实:图书馆现在的作用不再如原来那般显著了。信息用户更多的依赖在商业竞争中磨砺的越来越直观便捷的搜索引擎,对图书馆的利用越来越少。报告指出,84%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搜索引擎来查询资料,只有1%的人选择在检索信息时先登录图书馆的页面[2]。2007年10月,OCLC发布Sharing,Privacy and Trust in Our Networked World,这份研究报告从另一个角度展现了一个图书馆危机——图书馆网站的访问比例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2005年还有30%的被调查对象使用图书馆网站,而到了2007年,同样的抽样范围里只有20%的公众使用图书馆网站了,降低了33%。因为有越来越多的地方供用户寻找需要的信息,实现信息需求的自给自足[3]。

面对这种局面,图书馆只有走出去,主动走进用户,了解变化中的用户需求才能提高馆藏利用率,更好的服务大众。也就是说图书馆要转变宣传栏里贴贴告示通知的方式,主动推送的互动化服务,以跟上web2.0的大潮。

二、Web2.0 技术

Web2.0技术是对应最早web单向传播而产生的组合化新名词。以Blog(博客)、RSS(简易信息聚合)、Wiki (维基百科)、SNS(社会性网络服务)、IM(即时信息)等社会软件的广泛应用为技术中心延伸出的,更为开放互动的互联网技术。Web2.0的核心理论依据是六度分隔、可扩展标记语言(xml)等,是通过技术与开放思想实现的新一代互联网模式。

Blog(博客)是在我国生根发芽较早的一种新型网络信息传播工具,张扬自我,自由表述是其核心,从此有了个人思想的表达的新领地,评论、收藏成为了新时期的主要交流方式,因强调用户的参与性而获得普遍关注。和图书馆提供的数据库服务一样,Blog用户可以通过反向检索,追踪作者,用引用、留言、评论等方式实现信息、资源、思想和经验的共享与交流;RSS(简易信息聚合)听似生疏但其实,是我们最常是使用到的技术。主要用于信息资源内容的集合、共享、推送、订阅、发布,应用于各类新闻报道、服务推送、书目或其他数据的定题查询定制等,是目前Web2.0应用最多的技术之一。通过RSS可定制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这是Web2.0带给图书馆最有力的武器,图书馆可通过RSS向读者推送专题资料,提供更好的互动服务都可以以此为技术基石;Wiki(維基百科)供多人编写、上载和发布内容的一种网络模式,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用户可以在网页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这种模式集合智慧,也适合图书馆的受众需求;SNS(社会性网络服务),顾名思义是一个分布式的社会性网络软件,提供更快、更强、更高的计算能力、存贮能力和高质量的视频、音频、通话、交流、娱乐等活动,这些技术帮助创建了一个强大的人际网络,可以更好的促进人际交流,建立个体社交圈。图书馆可运用这一功能建立读者交流网,共同的审美、思想偏好一直是人类交友的一大追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种交流将是独特而极具魅力的;IM(即时信息)是目前上网用户使用频率最高的即时通讯软件,交流双方只要在各自的计算机上安装程序,拥有对方的号码或标志,便可在网上与对方直接进行交流,MSN和QQ是其代表,阿里旺旺、飞信等都是这种类型软件的不同风格、用途延伸版本。

总之,Web2.0技术使用户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图书馆利用Web2.0技术建立更灵活的互动平台,既可应对网络的冲击,关键在于实现图书馆的本质——知识的共享与服务精神,通过读者效率的提高,图书馆与网络获得双赢。

三、Web2.0在图书馆互动策略中的应用

随着Web2.0 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基于Web2.0理念的图书馆互动服务成为可以实际操作的策略。笔者认为,图书馆应用Web2.0开展与用户的互动,可从另外两个学界热点Library2.0和IC(信息共享空间)的发展中获取经验。

(一)Library2.0中的互动思考

Web2.0概念提出后不久,图书馆界也于2005年10月由鲍尔·米勒博士提出了Library2.0的概念。范并思先生首次将library2.0理念引入国内,并在《大学图书馆学报》2006年第一期发表文章《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掀起了国内图书情报学界的大讨论[4] , 老槐、编目精灵、李超平等都开了博客,就library2.0展开讨论;上海图书馆、厦门大学图书馆、上海大学图书馆的技术团队正在不断地努力构建library2.0的技术原型。

这会是是一场革命? 还只是一句口号? 借鉴的是技术,实践的是服务,作为一种图书馆服务模式,图书馆服务方式向用户的转变是这最重要表征,这是这种替代几个世纪来单向服务的模式刷新了图书馆的管理,才敢堪称图书馆2.0。这种模式一度被强调于数字资源的建设,特别表现在电子服务上。但其根本在于借鉴Web2.0提供的更紧密的人际、社群交往,更便捷的信息获取与互动。

Library2.0的概念源自Web2.0,但不能仅限于提出一个标新立异的词汇,撰写无数论文,重要的是建筑在物理概念下哲学意义的传承。根本上用互动的服务模式取代图书馆刻板、单向的简单信息服务。于笔者,Library2.0是更好的技术支持的更贴心的服务,是一种互动的哲学。在这种哲学的带领下,将图书馆打造成时刻便捷提供知识,用以应对改变中的世界的生命体。

Library 2.0借助新的服务观,服务好老的、吸引新的用户群体。Library2.0,就其核心是一个框架,它要把新的变化聚合到图书馆工作的每一层面,借助这些变化支持我们进行全面的互动升级。我们依靠web2.0技术致力于实现这一服务根本的转变。

上面我们重点在说读者、用户与图书馆的互动,随着Library2.0的深入研究,工作人员与图书馆之间的互动也得到了很高的提升。如一些使用灵活的单项优秀系统。best-of- breed就是近年来计算机系统开发的一种新理念, 由用户挑选最好的单项系统后组合成新系统。较之以往的既定集成系统,这种开发理念具有的极大灵活性就是Web2.0哲学的组成部分。Library2.0使图书馆能够挑战传统的系统设备采购模式,要求图书馆与技术合作伙伴之间有一种新型的关系, 要求系统供应商为图书馆提供灵活的、最好的系统架构。

(二)图书馆共享空间与互动

上文说到的Library2.0主要是哲学范畴上从图书馆整体服务的主动性上提出主动的互动策略,共享空间则更细致的具体的讨论了图书馆互动。首先,我们从概念来看,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即IC)是在共享式学习和开放式获取的运动背景下,于20 世纪90 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培育读者信息素养, 促进学习、交流、協作和研究的创新服务模式, 目前已成为美欧等国图书馆最流行的服务方式。它也是改变了传统的服务方式,主动为用户提供经过优化整合的数字信息资源是IC的重要服务内容之一,也是吸引用户、留住用户的关键。这其中大量的Web2.0技术应用正是我们要借鉴的具体策略。

社会化资源管理是当今图书馆的目标,能根据用户自身使用网络信息的习惯、偏好、需求进行信息资源的组织和传递,是图书馆互动的最高要求。利用前文提到的Blog和Wiki将图书馆与用户紧密的结合成一个统一体,时刻可以创作、时刻发布,信息共享的达成是互动的最高境界。作为一种多人在网上共同创作的知识共享模式,Blog和Wiki提供给图书馆一个全新的创作、再创作空间,教育类科技类与高校图书馆可利用Blog共创专题资源,允许馆员、学者和教师、学生自由上传如文章、课件、音频、视频文件等各种相关资源。如利用Blog图林成为图书馆员的思辨空间;医院卫生系统、党政系统图书馆可以将案例、政策共享,方便资讯溯源与沟通。利用Wiki进行资源评论,方便用户在图书馆Wiki平台上对数据库等资源进行评述,从用户的角度解读的数据库会有意想不到的便捷用途。利用RSS收集相关特色产业的最新动态与重点发展方向,进行信息资源集合。如国家科学图书馆科技新闻聚合服务系统就是利用RSS 技术自动搜索、聚合世界知名科研机构、学术组织以及文献出版单位公开发布的科技新闻,按新闻主题、新闻频道、新闻发布机构等。通过整理、过滤、加工、分类和揭示,成为科研人员获取相关信息的便捷渠道。

IC是一种协助性的学习氛围,图书馆的互动策略应该有效的借鉴这一点,创建协作学习环境可应用Blog、SNS、RSS、Wiki、IM等社会性软件建立协作学习平台,利用Web2.0的各种对话工具,为用户学习交流、探讨和研究提供方便。利用微博等窗口传递最新专题活动,为用户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学习平台,还可建立不同特色的QQ群,使具有相同研究兴趣的用户能通过QQ群进行交流讨论,实现隐性知识的共享。甚至可以构建基于Wiki的知识共享平台和相关主题资源库,邀请学界专家、咨询人员在该知识平台上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依托图书馆强大的资源实现协作环境下的知识互动,达到共建共享。

(三)个性化互动服务

个性化服务是指能够满足用户个体需求的一种服务模式,必图书馆可以通过对用户个性、兴趣、心理,主要是使用习惯的分析,主动地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服务。即主动服务,迈开互动的第一步,必然是图书馆的主动推送服务。图书馆可利用RSS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信息定制服务和偏好推送服务。通过RSS聚合器,用户把所有自己关注的信息集合在一个互动平台上,完全实现了信息需求的个性化。如美国纽约公共图书馆网站设立了7个RSS链接, 实现图书馆动态信息的主动发布和及时推送。还有一个值得借鉴的网络个性化工具是Tag(标签),通过添加个性化标签,图书馆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个性需求,将SNS与之融合建立起个性化空间,帮助用户结识朋友的朋友,扩展自己的交际圈,非常符合今天日渐疏离的人际关系需求。

四、结束语

事实上,我们图书馆届同仁一直致力于与读者的紧密联系,将这种精神结合新技术的应用,就是我们最好的互动服务。从早期使用电子邮件来推送图书到期提醒、新书通报等信息到现在利用RSS、SNS、微博、图书馆工具条等工具,图书馆一直在努力。我们要做的就是打开门用这些技术结合图书馆精神,为图书馆互动做好切实的工作。

参考文献:

[1]OCLC.Environmental Scan: Pattern Recognition[EB/OL].(2003)[2011-10-11]. http://www.oclc.org/reports/escan/downloads/escansummary_ch_OCLC_images.pdf.

[2]OCLC.Perceptions of Libraries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EB/OL].(2005) [2011-9-25].http://www.oclc.org/reports/pdfs/Percept_all.pdf.

[3]OCLC.Sharing,Privacy and Trust in Our Networked World[EB/OL].[ 2011-10-9].http://www.oclc.org/reports/pdfs/sharing.pdf.

[4]范并思,胡小菁.图书馆2.0:构建新的图书馆服务[J].大学图书馆报,2006(1):2-7.

猜你喜欢

图书馆用户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图书馆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