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岗位需求视角下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04-03王爱红

青年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岗位需求核心能力职业教育

王爱红

摘 要:虽然目前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良好,但很多学生不愿到基层、偏远地方工作,人才流动较大,用人单位招聘成本高。本文从企业岗位需求视角下,分析出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是专业基础知识、执行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执行力、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这四条路径培养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保持良好的职业发展。

关键词:岗位需求;核心能力;职业教育

2015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两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的宏大计划。2016年3月5日他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又提到“工匠精神”,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以技能培训和技术应用为代表的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育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重任,如何让学生实现学校与企业的顺利接轨,如何提高高职学院的就业能力,就成为高校就业工作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试图从企业岗位需求视角下,探讨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培养研究。

一、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现状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公路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迅猛发展,建筑工程技术、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地下隧道工程技术、工程测量技术等土木行业人才需求量大,土木类专业大学毕业生供不应求。

虽然就业情况良好,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一是很多学生不愿到基层、偏远地方工作,特别是很多90后毕业生不管是学生本人还是家长,都宁愿留在一、二线城市从事非本专业、底薪的服务工作也不愿到基层、偏远的工地从事本专业、高薪的技术工作。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生为例,近三年的就业数据显示,约40%的毕业生在非建筑行业工作。95 后毕业生成为就业主要群体,由于家庭经济实力较强,就业压力不大,?慢就业、待定族等情况突出。二是人才流动较大,因为工地条件较为艰苦,很多学生短期从事建筑行业后就转行。

伴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而成长起来的95 后毕业生大量进入人力资源市场,其所持的就业观更具时代特征。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会更加注重个人成长空间和未来发展前景,自我实现需求日益明显,生存需求逐渐淡化,求职目标也更加多样化。最明显的表现是,工作稳定已被工作的发展前景、地点和薪酬待遇所替代,成为毕业生求职择业主要考量的前三个因素。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李经山、张伟华认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分为7种就业核心能力,分别是实训操作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基础管理能力、职业认知能力。[1]常熟理工学院黄波认为就业核心能力包括品质能力、技术能力、实践能力及学习创新能力。[2]

武汉科技大学的张惠丽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学生在毕业时具有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是个体拥有的对雇主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并将就业能力的构成分为16项技能:

可见,我国目前对就业能力的探讨研究也很多,有从学校人才培养角度出发的,有从学生自评角度出发的,也有从用人单位角度出发的。本文将研究范围缩小,着力于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试图通过研究可以提出专门针对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意见,以促进高职土木类大学生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指导工作。

从企业岗位的需要视角下,本文认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是指大学生从找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开始时所展现给用人单位的、并在之后的工作表现中能够持续保持对雇主的有吸引力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组合。

三、企业岗位需求分析

本文按照张慧丽对就业能力的16项分类,并对这16项能力进行编号后,结合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土木工程系近3年的企业岗位需求做了分析,

由图可见,在岗位需求视角下,企业最看重的排名前四位的就业能力为专业基础知识、执行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

专业基础知识是指专业学习领域的通用理论与技术、行业岗位技术、集中技能实训、理论与技术拓展等课程内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专业教师传授和课外实训为主。

"执行力"的概念最早由美国资深企业家保罗·托马斯和企业管理学家大卫·伯恩提出。他们认为,在激烈竞争中能够最终胜出的企业都是具有高效执行力的。执行力可以理解为有效利用资源、贯彻战略意图、保质保量达成预定目标的操作能力和手段。对个人而言,执行力是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4]

抗挫折能力是指一個人在遭遇挫折时能够采取行为使自己与其工作、生活的环境保持适当关系,从而免于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5]

团队合作是一种为达到既定目标所显现出来的自愿合作和协同努力的精神。[3]

对于高职学生来说,专业基础知识的获得主要来源于课堂教学与实训,执行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的锻炼主要来源于课外素质活动的开展。实际上,这四种就业能力的关系是相互渗透而非隔离的。教师在课堂上讲授专业基础知识时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锻炼学生的执行力、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而开展学生素质活动时也可以加入专业知识、技能的因素。

本文将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界定为以上四种能力,即专业基础知识、执行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探讨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的培养路径。

四、培养高职土木类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路径

(一)夯实专业基础知识

高职土木类专业的专业性极强,技能要求高,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做到:

1.兼顾知识的工具性和目的性

因为专业课程学分减少,教师需要重新调整课程内容分配,既注重知识的工具性,也重视知识的目的性。钱颖一教授在《大学的改革第一卷》中说到“知识除了工具价值之外,还有内在价值。知识的有用性,不仅体现在能够提高工作成效(不管是短期还是长期)的工具性方面,还体现在塑造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养、提升人的品味等丰富人生的目的性方面。” [6]从企业的岗位需求角度看,企业更注重知识的工具性,更喜欢“拿来就能用”的毕业生。但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除了考虑工具性外也要考虑考虑知识的目的性,培养学生专业思维方式,使得毕业生在长期职业生涯里更好的发展。

2.理论与实训结合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训的结合,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人才培养方案中技能实训和技术拓展学分也占重要比重。以重庆能源职业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专业学习领域学分90分,技能实训和技术拓展学分为33分,占36.7%。本文不再赘述实训的重要性,本文想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实训。本文界定的高职土木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是专业基础知识、执行力、抗挫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而实训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互动性更强,学生主动性和参与性更强,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小组配合、分工合作,学生的执行力、团队合作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实训的项目相对于纯理论教学较难,学生碰到难题的机会也多,抗挫折能力也能得到锻炼。所以,如果教师从这个角度去设计实训课程的话,会有更高的视角和更灵活的思路,而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理论知识的应用层面,例如可以采用项目化教学方式等。

(二)培养学生执行力

企业招聘大学生是为了让学生做事的,所以执行力就成了企业非常重视的一项能力。执行力的培养关键是培养执行力思想及心态,执行力思想有以下六个特征:高度自觉性及自动自发意识、注重细节、为人诚信且勇于负责、善于分析思考和判断应变、善于学习且具备创新精神、人际关系良好且具备团队意识。[7]

要提高学生执行力,就要不断增强学生执行力方面的培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做好思想教育工作

通过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和主题班会等途径,做好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做好诚信教育,提高学习工作自觉性,注重细节。

2.加强课堂管理和学生作息时间管理

大学学习和生活相较于高中,节奏慢、管理松散,迟到、旷课是家常便饭,而高职学生往往学习习惯不好,自学能力差,学习效果更差。通过教师和班级骨干严格考勤确保学生上课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成立督查小组,以宿舍楼栋为单位督促学生按时熄灯就寝,树立和加强学生的时间观念。

3.加强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开展自我管理的相关培训讲座,使学生意识到自我管理的重要性,学会统筹安排自己的时间,掌握自我管理的一些技巧。

(三)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当学生初入企业,一方面面临着与学校截然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复杂的人际关系,从事着自己可能从未做过或不熟悉的工作,很难得到企业认可;另一方面年轻气盛的他们又自尊心强,很多想法脱离现实,容易得出片面或极端结论。表现出来的就是工作效率低下,工作不积极,不善于学习,手高眼低,难以融入团队和企业文化,跳槽频繁等。而一旦企业碰到这种情况就意味着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培养新人,如果学生离职则直接宣告招聘失败,需要企业重新招聘。因此从节约成本的角度,企业也希望学生能够有吃苦耐劳、抗挫折能力,特别是土木类行业,大多需要到项目工地工作,环境艰苦,地处偏远,人才流动频繁。

因此高校在育人过程中应该融入挫折教育,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

1.加强思想引导,树立正确的挫折观

“挫折观,是指人们对挫折的认识和评价。” [8]挫折的产生往往不是挫折事件本身,而是看待挫折的观念和想法。挫折对于人生来说,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同时它也具有辩证性,引导学生多用积极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挫折,化挫折为动力,“吃一堑,长一智”。将挫折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专业学习中,全方位、全过程引导学生。

2.增加人际交往,准确自我定位

新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沙利文认为人际关系对挫折情绪产生很大影响,主张通过加强人际交往、增加对人际关系的关注来避免挫折的产生。[9]学生刚刚步入工作岗位,很大的挫折是因为人际关系的困扰引起的,企业和同事眼中的学生和学生自己眼中的“自我”存在很大差距,学生又很敏感而不知所措,从而往往会产生强烈挫败感。高校可以通过开展班级素质拓展活动、联谊、挫折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学生人际交往的机会,使他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准确自我定位。

(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企业虽然有岗位分工,但一项任务的完成往往需要几个人或几个部门的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团队的工作态度决定着部门的工作效率,因此企业招聘时也非常注重团队合作能力,希望招聘到岗的学生能够愿意与他人合作,主动向前辈学习,尽快为企业产生效益。而刚刚入职的学生自我意识强,团队意识差,很少主动与人交流,容易形成孤岛。因此高校在课程建设和素质培养时就应该注重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1.将小组教学设计贯穿到公共学习领域和专业学习领域的教学过程中

小组教学既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增加学生的参与感,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这样的教学设计既适用于政治思想教育课、人文科学素养课、创新创业训练课等公共学习领域,也适用于专业通用理论技术课、行业岗位技术课、技能实训项目课等专业学习领域。教师是授课过程中从课程设计和团队培养两个角度去设计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会不断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2.学生素质活动多以团队合作的模式开展

不管是班级活动、院系活动、社团活动还是学校活动,应多以团队合作的模式进行设计开展。例如各类体育比赛、辩论赛等,使得学生感知团队的力量和重要性,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五、结语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与其培养的是明确适合市场某一种职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10]这就需要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培养与社会接轨、与企业接轨的学生。通过夯实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执行力、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这四条路径培养学生的就业核心能力,帮助学生顺利就业,保持良好的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经山,张伟华.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核心能力构造研究.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9).

[2]黄波.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评价体系.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6,(3).

[3]张惠丽.关于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构成的研究.湖北社會科学,2009,(10).

[4]麦秋玲.预防中国式人情关系销蚀执行力的制度和规则思维.领导科学,2013,(5)上.

[5]姜艳芬,宫伟娅.高校应如何开展大学生的抗挫折教育.统计与管理,2012,(6).

[6]钱颖一.《大学的改革第一卷》.中信出版社.2016:39.

[7]陆广华.浅谈中职学校学生执行力的培养.课程教育研究,2016,(2)中旬刊.

[8]李海州,边和平.挫折教育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155.

[9]马根发.对大学生就业挫折教育的思考.赤峰学院学报.2013,(8).

[10]杨方芳.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现代企业教育,2013,(4)下.

猜你喜欢

岗位需求核心能力职业教育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