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社区融入状况对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2019-04-03张晴

青年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心理发展残疾儿童社会工作

张晴

摘 要:本文以残疾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残疾儿童家庭、社区及社区居民的访谈调查,以及相关文献资料查询,探究残疾儿童社区融入方法,了解社区融入状况对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经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服务介入可以改善残疾儿童社区融入状况,并引发其积极的心理改变。

关键词: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社区融入;社会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残疾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则尤其需要我们的关注。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全国残疾人口中,0—14岁残疾人口为387万人,6—14 岁学龄残疾儿童为 246 万人,占全部残疾人口的 2.96%。

我国“十三五”加快残疾人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残疾人既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受益者,也是重要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小康。“十三五”时期,必须补上残疾人事业的短板,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尽快缩小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让残疾人和全国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时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之际,恰逢十三五计划实施的重要一年,我们理应更加关注残疾儿童的生活现状,为其谋求更加和谐的社区环境,以适应残疾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需要。

一、概念界定

(一)社区融入

在广大学术界,对于社区融入的界定有很多,对社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宋江帆(2014)认为社区融入是指在社区居住的个人或者群体,可以平等地参与社区各种活动和社区的管理决策,享受到相同的社区公共服务,实现社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和谐共处。

此项研究更偏重于宋江帆的界定,并着重在人际互动层面和社区资源利用以及社区活动参与度等方面进行研究考察。因此,笔者认为在一个社区内人际互动良好、社区资源充足、社区积极关注并且社区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以及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则该社区成员的社区融入程度良好。

(二)残疾儿童

2008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中对残疾人有如下定义:“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存在严重障碍,日常生活或者社会活动受到持续性限制的人。

根据儿童生理、心理、社会发展的特征,以及我国儿童社会工作的具体情况,我们将儿童的年龄界定为0-14岁。

综上,在本文中,将残疾儿童界定为在智力、肢体、精神、认知等存在严重障碍,其日常生活或者社会活动、认知行为受到持续性限制的0-14岁儿童。

二、研究设计

(一)调查研究对象

对残疾儿童小g进行个案研究。

对残疾儿童小g的家长和所在社区居委会成员及社区居民进行访谈调查。

(二)调查研究方法

笔者主要采用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进行調查研究。针对与残疾儿童相关的不同群体,进行采访访谈调查,即在访谈前拟定了一个简单的访谈提纲,在进行访谈时访谈内容围绕访谈提纲灵活展开。

(三)抽象概念操作化

在本文中,笔者针对需要,对社区融入进行抽象概念操作化,并对社区融入状况评定作出以下标准:人际互动层面分为是否有同龄朋友;社区居民是否平等对待积极交往;是否随班就读。社区资源层面,分为社区附近是否存在有利于残疾儿童生活的硬件及器材;是否针对残疾儿童有特殊政策补助;是否对残疾儿童家庭进行特殊关注或照顾。最后则是社区活动层面,社区有无针对残疾儿童或其家庭举办社区活动,以上皆为若回答有则记1分,无则记0分;还有残疾儿童家庭参与社区活动层面(无论其是否是针对残疾儿童而开展),若残疾儿童及其家庭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且参与率低于百分之五十则记1分,参与率能达到百分之五十及以上则记3分,无则记0分。

此项评分标准,总分为10分。总分为3分及以下则认为该残疾儿童及其家庭社区融入程度较低,4-6分则认为其参与融入程度一般,7分及以上则认为该残疾儿童家庭社区融入程度较高。

三、案主小g个人情况简介

小g:男,9岁,智力残疾四级。小g出生时因产程不顺引发婴儿痉挛症,残联残疾证上标注为四级智力残疾。但实际情况中小g的肢体发展情况明显落后于普通同龄儿童,身形高大偏壮,但自身抵抗力极差,体弱多病。肢体明显不协调,双手肌张力过高,兴奋激动时表现尤为明显。小g目前已经不再接受专业机构的系统的康复训练,就读于残疾人特殊教育学校。小g酷爱恐龙,了解很多关于恐龙的知识,且认字水平较高。小g主要照顾者为其母亲,其母为了小g辞职专心在家照顾小g,但其父亲难以接受小g现状。小g最初的社区融入程度按本文所列标准评价为0分。

四、社工介入计划和实施情况

笔者在社会实践中依据此次调查目的,利用社会工作通用实务模式对小g进行了社会工作方案设计及服务。

(一)建立关系

笔者与小g建立关系是通过参加社会服务项目,笔者作为个案管理员而小g作为服务对象而结识。笔者通过查阅小g的档案资料和与小g母亲的交谈得知小g平时特别喜欢恐龙,所以笔者就陪小g玩恐龙游戏,阅读有关恐龙知识的书籍,从而进一步与小g熟悉起来,建立信任关系,顺利破冰。

(二)需求评估

笔者针对此次的论文内容及小g的实际情况,与小g的母亲即其主要照顾者进行交谈探讨,并依据本文所提到的社区融入情况评价标准对小g进行评估,得出小g社区融入程度较低,缺乏自信,人际交往能力较差且急需改变的结论,并商讨出具体的服务方案。

(三)提供具体服务

针对小g及其家庭的情况,笔者认为小g回归社区,融入社区的首要条件就是去特殊化,让小g能够感受到他是可以跟普通孩子一样参与社会活动的。让社区居民认识小g,了解小g。为此,笔者通过居委会及小g母亲向小区居民发出号召,跟小g一起去参观国家自然博物馆。此次号召,共有5户家庭同意带孩子一起跟小g一家一起去参观博物馆。

在此次的参观活动中,小g全程表现很兴奋、激动,其手部特征尤为明显。经笔者和小g母亲的多次解释并给予了其他家庭充足的观察时间,使其确认小g无攻击倾向,而且小g表现得很有礼貌且热情,因此逐渐打消了其他家庭的顾虑。

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主要参观了恐龙馆,因小g平时就酷爱恐龙,了解很多的恐龙知识,笔者便积极鼓励小g向小朋友们介绍恐龙,并鼓励小朋友们向小g询问关于恐龙的知识。虽然小g因为自身生理原因,语言表达的逻辑性较差,但并没有影响小g的表达热情和小朋友们的倾听欲望。通过此次活动,其他孩子的家长们普遍表示改变了对小g的看法,对小g表示了钦佩,并主动约小g下次一起游玩。小g融入社区初见成效。

(四)评估

在服务结束后,笔者再次依据本文所提到的社区融入程度标准对小g的社区融入程度进行评估和比较。最后发现,通过此次服务,小g人际互动、社区资源、社区活动三方面均有所改善,社区融入程度评价总分为4分,与服务之初相比,有了明显提升。小g脸上的笑容明顯多了起来,小g的自信心、人际交往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五、结果与分析

经研究发现,社会工作方法可以改善残疾儿童社区融入状况,残疾儿童的心理发展不仅受到其自身身体条件和家庭环境的影响,社区也是影响残疾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一环。

小g最初的社区融入程度按本文所列标准评价为0分。经社工介入后,小g的人际互动情况得到改善,有了同龄朋友,社区居民开始愿意了解和接受小g,社区居委会也明显提高了对于小g一家的关注和理解,改善了对小g及其家人的态度,小g一家也开始愿意参加社区活动。根据本文所列评分标准,小g的社区融入状况评分为4分。小g的心理状况也发生了改变,小g明显笑容变多,自信心得到提升,对母亲的依赖也有所减弱,人际交往意愿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六、结论与反思

社区融入状况的改善有利于残疾儿童心理健康的发展,提高残疾儿童的社区融入程度,有利于残疾儿童发展朋辈群体,提升自信,减少依赖,有利于其人际交往意愿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改善。

小g的心理发展情况除了自身的生理情况外,与其自身的家庭和社区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例如小g父亲一开始难以接受小g的情况,不愿将小g带出家门展露人前,但经过社会工作介入后,不仅使社区居民改变了对小g的看法,也改变了小g父亲对小g的看法。由此可见,社区融入状况的改善也有利于改善家庭状况,减轻残疾儿童家长的心理负担,改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认识,从而做到家长、社区对残疾儿童态度的双重改善。

残疾儿童心理状况的发展不是受单一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多方思考,多方介入,从整体上改变残疾儿童生存状况,为其心理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社工有能力促进个人、家庭和社会的改变,我们要对社工的发展抱有信心。

此次介入和调查结果还很不成熟,且个案情况单一,推广和借鉴意义有限。

参考文献:

[1]“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N].人民日报,2016-8-24(014).

[2]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92-93.

[3]马洪路主编.残疾人社会工作[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0:1-2.

[4]宋江帆.利益调整与制度变革:新居民社区融入与社会融合[D].华中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心理发展残疾儿童社会工作
给这些孩子一个温馨的世界——宝鸡对残疾儿童“应救尽救”
网络对农村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研究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
童话对幼儿心理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农村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少水平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