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机构在社区推动四点半课堂的开展情况探析

2019-04-03林川

青年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社区

林川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推广,在校低年级学生大多在四点左右放学,而学生家长则几乎都是在五点之后下班,导致出现了孩子“无人管”、“看管难”的现状,对此社区四点半课堂应运而生,不仅可以为学生搭建学习的平台,还可以解决学生家长的后顾之忧。本文通过对当前四点半课堂开展情况进行了相关调研,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为更好地给孩子提供学习空间提供有益对策,实现四点半课堂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社会机构;社区;四点半课堂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大多数小学校对低年级学生实行了四点放学的规定,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然而实际生活中几乎所有学生家长都在五点后下班,这就出现了学生放学与家长下班之间的“真空地带”,导致孩子无人看管、看管困难的问题,为低龄小学生安全问题留下了不必要的隐患,尤其是随着网络、手机等媒介的普及,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成熟的辨别能力,甚至出现误入歧途的现象,更是增添了学生家长的思想负担。对此,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显得尤为迫切,针对学生与家长的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四点半教学活动,不仅为低年级学生放学后拓展了学习平台,更是让家长消除了后顾之忧,真正打通了社区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一、社会机构在社区推动四点半课堂开展中遇到的问题

为了解决低年级学生四点放学后无人看管的现实问题,部分社区机构探索开展了四点半课堂活动,为低龄学生提供四点至六点的学习空间与平台,包括兴趣类、知识类、科普类、游戏类等内容,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然而在实操过程中还存在部分问题,具体包括:

(一)服务经费不足

四点半课堂是社区自发开展的项目,其实质是为了解决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从开展以来并未收取家长任何费用,始终坚持免费服务群众的理念,然而无论是课程开设、场地租赁还是聘请教师等等,这些都需要必要的资金支持,当前大多是由社会机构自筹资金支持项目开展,缺乏上级资金拨款与支持、社会关注与支援,四点半课堂在内容设置、师资力量、配备教学等方面受到资金限制无法达到更高水平,也无法根据学生兴趣开展更加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自然影响了学生学习热情与积极性,无法达到预期效果与目标。

(二)活动场地有限

四点半课堂的活动基础在社区,虽然社区积极提供了会议室、投影屏幕、计算机等场地设备,然而当四点半课堂常会为社区活动“让路”,导致社会机构“无地可用”现象出现。小学生周末时间充足更愿意参与到四点半课堂活动中来,但是周末也是社区集中开展活动时间,此类“撞车”频发甚至出现中断课堂开展的问题,甚至有社区为了谋取租赁利益不能提供场地,社会机构“有心无地”自然无法将四点半课堂有效落地结果。

(三)师资力量紧缺

四点半课堂作为公益性项目,由于缺乏大量资金支持在师资方面多是招募相关志愿者,由于师范类志愿者人数有限,导致在专业课辅导方面出现缺位,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课业辅导。在业余兴趣活动方面多是由大学生志愿者完成,然而大学生本身存在课业就业负担问题,甚至部分大学生缺乏强烈的责任心与耐心,无法保障教学效果。

(四)课堂内容单一

学生家长都有望子成龙的心态,社会机构通过调研发现家长更希望四点半课堂提供课业辅导内容,然而对于学生而言放学后的课业辅导显得更为发为枯燥,打击了参与的积极性。而学生更为感兴趣的兴趣班、活动班等内容受到时间限制,往往参与人数较少、家长支持度不高,导致四点半课堂内容单一,缺乏满足学生兴趣的特色服务。

(五)制度建设滞后

四点半课堂的服务人群主要是社区低收入家庭、贫困家庭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具有免费性、服务性、及时性的特点,受到了这类家长的认可,纷纷将孩子送到四点半课堂中来,然而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社区工作者人数不足、志愿者流动性大等问题突出显现,缺乏系统化制度的管理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服务质量不高等,不仅打击了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也影响了开展效果。

二、社会机构在社区推动四点半课堂开展的方向

四点半课堂开设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成长,为学生课余时间提供更多选择空间,为学生家长切实解决实际困难,针对当前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完善:

(一)实现政府购买项目

单纯依靠社会机构自筹资金开展四点半课堂显然是不够的,只有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更好地为重点青少年群体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对此,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四点半课堂提供财政保障,将四点半课堂纳入政府的民生工程中来,通过政府购买、社会集资等方式,加大对四点半课堂的资金投入,从而不断提高其服务质量,更好地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

(二)社区提供专用场地

四点半课堂拥有固定的学生群体,只有固定学习场地才能确保课堂开展的有效性与及时性,否则出现中断暂定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此,社区提供专门的会议室作为四点半课堂的专用场地,将每天四点到六点的使用时间固定下来,确保不会被其他活动所占用,也是社区服务社区居民的有效途径。

(三)建立多方联动机制

四点半课堂主要是为了解决贫困家庭以及外来务工子女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实际需求,对此,应该鼓励社会多元参与,建立多方联动机制,为弱势群体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一方面,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将辖区内的学校、教师等资源进行联合共享,鼓励年轻教师利用业余时间提供课业服务,利用自身技能反哺社会。另一方面,实现活动资源共享,以社区党员活动日、主题团日活动等为契机,鼓励党员、团员青年参与到四点半课堂中来,利用自身特长为学生提供兴趣辅导,同时,将社区内的景区、观展等资源进行汇总,为学生提供免费参观学习机会。此外,建立家长参与机制,通过特色亲子活动的开展实现家长与学生的互动,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四)課堂内容多样化

四点半课堂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更是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对此,课程的有效设置就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社会机构应该利用自身专业性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包括亲子活动、动手活动等,为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夯实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聘请专业志愿者为学生提供课业辅导,不断提升孩子的学习热情,建立必要的自信心,同时,通过组织社会实践课堂等锻炼学生适应社会能力。

(五)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四点半课堂作为一项公益性服务类项目,对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此,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以制度为基础,一方面要明确划分服务人群,切实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服务,同时要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调研评估,确保了解掌握需求变化。另一方面,建立工作人员管理制度,将专业社区工作者与流动志愿者进行组合分配,确保始终有专业人士参与课堂管理中来,同时建立奖惩制度,不断激发志愿者参与热情。此外,家长可以轮流参与到课程中来,每个学期对教师、内容进行打分,根据打分情况改善不足、建立特色,为四点半课堂的有效开展提供方向性指导。

三、结语

四点半课堂的开展不仅是为了解决家长实际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服务学生的健康成长,对此,开展四点半课堂要依托全社会的积极参与,通过加大资金投入、明确制度管理、提供固定场地等措施,不断完善四点半课堂的制度建设、人员建设、内容建设,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内容,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与服务效能,真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参考文献:

[1]王思斌.社会行政.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M],2006,7.

[2]周纯义,任晓秋,王娜.“四点半课堂”的现状、困境及出路[J].现代教育科学,2011(08):68-70.

[3]田友丽,娜仁那.社会工作机构在社区开展“四点半课堂”初探[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5(06):64-66.

猜你喜欢

社区
仁·社区美术馆
郎官驿创意社区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如何积极应对社区老年抑郁症
社区统战与社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