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2019-04-03陈佳惠

青年时代 2019年5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科学技术

陈佳惠

摘 要:意识形态问题一直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重点,哈贝马斯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他一方面继承了马克思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一方面又对霍克海默、马尔库塞的科学技术就是传统意识形态的观点进行批判,指出只有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才能成为意识形态,并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本文主要叙述了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的思想渊源、前提条件、与传统相异的特点和局限性,并提出了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我们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定“科技梦”助推“中国梦”的理想信念、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加强主体间的对话交流。

关键词: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全面发展

一、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的思想渊源

(一)马克思的科学技术观

对于科学与技术这两个词,马克思认为它们是一个统一体,是一种以知识形态存在的潜在生产力,是一种已经物化了的知识力量。当它们被直接或间接地应用到生产过程,参与价值创造活动,改善生产力要素和生产结构时,才能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生产力。

马克思还认为科学技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反映人与自然关系及发展规律的认知体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最初的人类依靠自然到人类对自然的开发与掠夺,再到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改造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整个过程中,科学技术不仅逐渐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还推动了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长,为实现共产主义的最终目的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积蓄力量。

(二)霍克海默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作为当代西方影响最大的一个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并认为科学技术是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对于科学技术意识形态批判这个问题的讨论,开始于霍克海默,发展于马尔库塞,完善于哈贝马斯。霍克海默作为该学派第一个提出这样观点的人物,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已经影响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种科学技术统治已经等同于政治统治。

(三)马尔库塞对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的发展

对于霍克海默任何掩盖社会真正本质的人类行为都是意识形态的观点,马尔库塞是持肯定态度的,在他看来,我们对发达工业社会意识形态的研究其实就是对发达工业社会科学技术的研究。在他的著作《单向度的人》中,马尔库塞认为在资本主义发达工业中,因为意识形态已经融入进了生产过程中,所以科技的进步非但没有使意识形态终结,反而比以前更加支配人们的思想。同时他还认为作为生产力的科学技术是非政治性的,但当技术被资本主义用作统治人的工具的时候,它就具有意识形态性。

二、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

(一)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前提条件

哈贝哈斯并不认同霍克海默、馬尔库塞直接将科学技术当做传统意识形态的观点。书上这样说道,“自十九世纪的后二十五年以来,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中出现了两种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第一,国家干预活动增加了;国家的这种干预活动必须保障资本主义制度的稳定性;第二,科学研究和技术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日益密切;这种相互关系使得科学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①

首先是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要成为第一生产力。在哈贝马斯看来,科学是一种动脑的活动,是人类探索更多知识的过程。技术是一种动手的活动,是人类运用知识改造世界的过程。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之前,生产发展更多取决于大自然的馈赠、劳动的分工、劳动工具的改进等等方面。再加上一直以来西方受到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和传统政治思想的影响,人们对于科学技术并没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但是到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紧密使得科学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因为社会生产发展的需求促使科学技术不断进步,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被应用到生产领域,又能促进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增长、维护国家的统治。因此,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意识形态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其次是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早先,西方各国实行的是亚当·斯密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但是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世界各国陆续爆发了严重的经济危机,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便放弃了原先的自由放任政策,开始奉行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但是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资本主义社会以“自由、公平交换”为核心的传统意识形态,为了给广大群众提供最低限度的经济安全保障,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危机,政府决定以“补偿纲领”的形式代之。具体来说就是,国家通过科技产业的发展来实现社会财富的增长,在原有的基础不变动的情况下,对所增长的那部分财富进行“二次分配”,用以补偿同工不同酬的现象和缩小贫富差距、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如此长期以往国家干预下的科学技术也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因此,哈贝马斯认为国家干预下的科学技术成为维护晚期资本主义政治统治所要求的“一种新的合法性”。

(二)科学技术作为意识形态的特点

哈贝马斯还认为,相对于旧的意识形态,科学技术这种新的意识形态具有如下三种特点:

一是具有较少的意识形态性。与传统的意识形态相比,科学技术是一种隐而不显的力量,人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但是却难以看清和描述出它的本质,这使得科学技术以更加直接的方式对人们进行统治。

二是更具难以抵抗性。我们不得不承认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便利,也为人们带来了滚滚的财富。第一次工业革命珍妮纺纱机和瓦特改良蒸汽机带领人们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和内燃机的发明使用带领人们进入电气时代,这两次工业革命不仅促进了机器化大工厂的产生,还使得蒸汽火车、汽船、汽车等交通工具获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正是因为科学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以在人们的心中,科学技术是神圣的。

三是更具辩护性。与以往的意识形态不同,科学技术的统治并不具有强制性,相反还具有掩盖性。它是通过先将人的交往行为与支配社会生活的行为标准相分离,后将其政治化的方法,使得人们在不知不觉中接受。

三、哈贝马斯科学技术意识形态论的局限性

(一)曲解了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哈贝马斯看到了这一方面,但是他却走向了极端和悲观的角度,一昧的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所有异化和矛盾都是因为科学技术的存在。哈贝马斯这样曲解科学技术的本质,夸大了它的价值因素,否定了其本身固有的真理性和客观性,这其实是片面的,要知道造成资本主义社会出现异化现象的原因有很多。而科学技术它是具有价值中立性,它也强调尊重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马克思曾经对科学和技术进行过肯定。他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对科学的概念进行解释,提出了两个重要的命题。一是科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人類社会发展的精神成果。二是科学就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人类尚未征服的领域,等待着我们运用现有的科技去探索未知的奥秘。而对于技术,马克思选择从人类活动方式的角度进行审视,强调它的形成和意义。核心分别是:技术是人性的基础、技术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元技术观念是马克思分析和表述问题的出发点。

(二)片面夸大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

哈贝马斯只是片面的看到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和交往方式带来的影响,却没有意识到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产方式对人们思想影响的必然性。如此这般的脱离根本政治制度和生产方式,是不正确的。首先,这样过分夸大了科学技术的社会价值,把人类社会的一切进步成果都归功于科学技术,将科学技术越来越神圣化,造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误解,使得出现了认知领域的错误,即将原本属于政治领域的问题认为是科学技术领域的问题。其次,就是哈贝马斯没有关注到当时所处的社会背景和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本矛盾,直接错误的把科学技术的进步等同于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进步,没有意识到两者之间不具有可比较性,要知道造成晚期资本主义社会进步的因素有很多,而科学技术只是其中之一。

(三)混淆了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式的关系

哈贝马斯将科学技术与意识形态相提并论,然而科学技术属于社会意识形式的范畴。社会意识形式,是指社会意识的高级层次,是人的精神产物,是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是从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一种比较系统的反应形式,但它不属于观念上层建筑。而意识形态并不是人脑所固有的,它主要是对社会存在中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它属于上层建筑,是观念、观点、概念、思想、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

四、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启示

(一)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哈贝马斯认为随着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不断的进步,人类逐渐地异化和物化,成为技术统治的对象,这不仅使他们丧失了主体地位,还抑制了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今我们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必须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价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始终坚持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

习总书记曾在十九大上说过,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②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在不断的通过自己的努力走进世界舞台的中央。我们始终坚信,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二)坚定“科技梦”助推“中国梦”的理想信念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古人尚且知道时变的重要性,处在新时代的我们更要了然于心。习总书记在今年各地的考察中也曾多次强调创新的重要性,在湖北考察期间他强调,要注重创新驱动发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北京大学考察期间他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最关键因素。③在中科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工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开幕式上他也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④

据我国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比2012年增长70.9%,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第20位上升至第17位。⑤纵观2018年中国科技的创举,“慧眼”卫星投入使用、歼—20列装、人体肺脏重生、“潜龙三号”首潜、首台散裂中子源建成、“魂芯二号”A强力运算、首艘国产航母海试、“鲲龙”飞天、港珠澳大桥通车、嫦娥四号登月一桩桩一件件无不证明中国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直在奋斗。都说“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中国近期一直在加强对5G技术的研究。前不久有新闻报道,国内首辆5G公交车正式在成都开通。与以往相比,5G具有大带宽、低时速、大连接的特点,这对社会管理、社会效率的提高、社会人力的增强都大有影响。

(三)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价值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正如哈贝马斯所言,科学技术为人们带来了便利,但它同样具有负面作用,所以我们需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就说今年闹得沸沸扬扬的滴滴事件,作为发展较好的网约车平台,手机用户只需在APP中下订单,经系统处理,数分钟后就会有车辆接送用户到达指定地点,而它的顺风车业务价格更加的便宜。这种私家车参与到公共交通服务领域的新途径,一方面既能缓解高峰时段部分地区的市民出行拥挤的情况,另一方面又能最大程度的匹配用户和司机的需求。然而今年陆续爆出的空姐李明珠遇害事件和乐清女孩被杀案,将网约车推向了风头浪尖,不仅交通部刊文狠批滴滴,而且在公众舆论压迫下,滴滴被迫下线顺风车业务。虽然这两起案件都夹杂着人性的丑恶、市场监管不力等其他因素,但我们不能否认事件的源头科学技术之过。

具有中立性本质的科学技术之所以会产生正反两方面影响,主要取决于研究和运用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体。因此,对于科技的研发人员,我们认为其应该具备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研发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软件可能会带来的社会危害。而对于运营人员,我们认为其应该具备正确的科学技术观,不能仅仅看到科技带来的好处,也要看到其存在的弊端,并且要加强运营监督,准备多套应急方案。

(四)加强主体间的对话交流

哈贝马斯将人类的行为分为两种,一是工具行为,这是指劳动,它是由基于经验知识的技术规则来支配的。二是交往行为,这是由两个以上主体之间产生的涉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它以符号或语言为媒介,以对话为形式,以人类必须遵循的社会规范为准则一般而言,合理的社会需要有合理的交往行为。但是由于技术统治论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盛行,所以使得这种交往行为开始变得不合理了。

虽然说我们与西方存在着制度上的差别,但是我们也需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意识形态功能,防止科学技术对人们的统治。为加强主体间的对话,恢复交往的合理性,我们可以发挥社会主流价值的引领功能,最大程度的消除科学技术带来的消极影响,使它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我们在加强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对话的基础上,可以借助传统媒体和網络媒体的手段,最大限度的将社会群体融入到重大问题的讨论中,听取群众的民声,并且积极促成群众间的相互监督,营造一个正能量的社会环境。现在移动网络如此发达,对于社会发生的一些新闻,我们可以从微信公众号、微博热搜第一时间知晓,并发表评论。然而虽然主体间的交流更加的便利,但我们也要采取诸如网管部门加强网络管理,权威媒体及时发声等措施来防止错误的舆论引导。

注释:

①参见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第58页.

②参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

③参见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④参见《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⑤参见http://www.most.gov.cn/xinwzx/mtjj/ztjj/201802/t20180227_138254.htm.

参考文献:

[1]艾志强.科学技术观的现代进路[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1.

[2]尤尔根·哈贝马斯.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与科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38.

[3]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41.

[4]马克斯·霍克海默.霍克海默集[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7:161.

[5]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D].2017,10.

[6]习近平.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D].2018,5.

[7]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重要讲话[D].2018,5.

[8]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2017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我在多领域成全球创新引领者,http://www.most.gov.cn/xinwzx/mtjj/ztjj/201802/t20180227_138254.htm,2018年2月27日.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创新团队风采展示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2021年CCF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2)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征稿简则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