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西风”意象对王策《琵琶仙》进行赏析

2019-04-03付晓媛

青年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西风意象

付晓媛

摘 要:王策是清代词人,著有《香雪诗钞》两卷,《琵琶仙·秋日游金陵黄氏废园》便是出自其中。文章将选取词中首句的“西风”意象进行探讨,通过研究“西风”的含义与此意象在词中与别的意象的组合,来分析“西风”意象对词意境与对词人情感表达的作用。

关键词:西风;王策;意象

王策是清代词人,字汉舒,号香雪。生于约康熙元年(1661),卒于约康熙四十七年(1708)①。善工词,才辨不羁,与王时翔二人并称“太仓二王”,当时太仓文人多言诗,王策独酷嗜填词,擅倚声。后来为科举屡试不中生计所迫,常年羁旅在外漂泊,壮年而亡。著有《香雪词钞》二卷,传于世。《琵琶仙·秋日游金陵黄氏废园》就是出自《香雪词钞》。他的词重在抒发个人感情,在词中叹息身世之悲,表达对世俗的不平之气,可谓是王策词一个显著的特征。历代曾有一些词论家对王策的词进行评价,如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四曰:“太仓诸王皆工词,汉舒尤为杰出。”②早年他还在《云韶集》说:“《香雪词》情到神到,尽掩古人。”③吴梅先生在《词学通论》中论述 27 家清代词人,其中就有王策,并予以较高的评价。但在当今学界王策并未引起很多关注,只有少数学者对其生平和小山词社进行研究,如祁宁锋老师的《王策及其<香雪词钞>考略》、《小山词社考论》等。笔者选取其作品中的一首《琵琶仙》进行鉴赏,并从其中一个较为特殊的意象起笔,分析词人蕴藏在其中的独特情感。

一、“西风”意象内涵

意象是构成古典诗词的基本元素,是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词人需要通过对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来传达个人的情意,这个借物抒怀的过程融合了词人特有的生活体悟与文学个性,是心中静观与情感动态的映照。所以,意象的内涵是鲜活的,通过对意象的辨析鉴赏,我们可以发现一个词人在词中蕴含的深刻感情。

在我国古典文学中,东、南、西、北风分别与春、夏、秋、冬四季对应。西风即为秋风,是中国农历中七、八、九月间的风。“秋风”一词在我国古典诗歌《楚辞·九歌·湘夫人》中最早出现——“娟娟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④从此秋风与愁便常被放一起提起,不同时期的文人赋予它细致的感情,有怀人、有思乡、有恨别、有忧愁等。宋代晏殊的名句“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⑤将相思之人登楼远望的空虚与惆怅描写的淋漓尽致,使气氛更添萧瑟苍茫之感;而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⑥体现的愁苦力透纸背。因而“西风”在传统诗词中的内涵很多,如烦恼、如思念、如悲痛,无形无相,来无影去无踪,摸不着看不见,却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它的存在。也许人世间有太多的不如意,注定了要与西风纠缠不清。王策就是就是其中一人。

二、“西风”意象与其他意象的组建

诗词的语言是物象与事象的符号,这些物象和事象构成的是意象,意象是构成诗歌的基本元素。这些元素通过诗人巧妙组合建构形成一个又深又广的意象系统,在读者心中生动地场景再现。《琵琶仙》中西风与落叶、野花、莎草、石烟、莺蝶、荒蛄等意象的组合联用,便诉说着人世间遇之不绝的艰难困苦和无法摆脱的坎坷,让读者感同身受,只觉无尽悲凉。

首先,词人将一系列凄凉意象组合起来,从首句的西风落叶开始,就奠定了全詞沉痛的感情基调。紧接着,按照人物行进的顺序,眼前所见开始发生变化,慢慢行来,隔着溪景感受到了极度的悲凉。这种按照一定顺序发生变化的意象是具有承接递进关系的,一句一景,景景关情,有助于读者跟随作者的层层铺垫感受到事情的发展。

接着,这位秋士遇到了火红的野花,清幽的莎草,苍茫的山石烟雾,停止了飞舞的黄鹂和蝴蝶……上阙写景,处处凄凉,却只这么个如血的野花,虽只用了一个血字,但是这红艳艳的颜色显得如此刺眼和空旷寂寥的环境形成了对比,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使读者感受到了震撼的冲击力,对比衬托出秋士的哀绝。到了词的下阙,主人公遇到了上了年纪的老翁老妪,问起旧日繁华,回想起二十年前,竟是风光全变。谁人曾相信沧海桑田,最终不过都被命运打败,回想起那历史上的更迭,又能责怪谁呢?下阙写景比之上阕变少,但是写到了旧时往事,怀古伤今。结合上阕并置叠加的意象建构使表达“意”的“境”丰富而立体起来,给予读者更加广阔的想像空间。

当西风与落叶相遇,落叶随风游荡,增添了身世如浮萍一般的飘零之感;当西风与溪水相遇,水流潺潺,却更显清冷之意;当西风与莎草组合,这小小的植物在天地间宛若不存在,连颜色都变得幽幽;当西风与石烟相遇,山石竦峙,烟雾缭绕,惨淡不已;当西风与莺蝶相遇,莺蝶不再飞舞,本该活泼生动的事物也静止了下来;当西风与野花相遇,野花也就像词人自身,也许心中怀有满腔热血,却无奈于现实,风雨浮沉,这一抹红色更显悲凉;当西风与历史相遇,沧海桑田,世事更迭,多少年来,无论是繁荣的光景还是峥嵘的岁月,悲喜皆散在这西风中,人与时间相比起来就像个蝼蛄,无奈终究是无奈。由此我们可以看到,选取意象和意象组合的形式同样蕴含着词人的主体情思,在《琵琶仙》中,主人公由眼前环境想到人世变化无常,留下无尽的怅惘和感叹。

三、结语

总而言之,历代诗词中“西风”往往寄托了作者的感情,而经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其被赋予的感情大体相似。“西风”意象表现的这种悲凉的感情,是经过长期文化积累,在反复使用、借用中,获得了丰富的意义。

在《琵琶仙》中,“西风”的意象在结构上奠定了全词沉郁凄凉的感情基调,它处在上阕第一句,成为词中主人公遇见与感受到的第一个景象,开篇便充满了无奈冷清之气。在内容上,它与别的意象相互映衬,组合在一起,使得意境立体化,处处流露出一股忧愁的气息。无论是为生活所迫的无奈,还是怀才不遇的不平,抑或是漂泊羁旅的惆怅,都在悠悠西风中诉说。也曾悲愤反抗过,可世事终究如此,再繁华也会没落,不禁“感慨苍茫,无穷哀怨”。⑦通过以上鉴赏,我们从一个特殊的视角走进了王策的内心世界,选取有代表性的“西风”意象为例,从意象的内涵以及意象的表现形式剖析探讨,可以感受到《琵琶仙》一词的丰富表现力,感受到词人的深沉情感,从中见证他的人生,品尝他的悲喜。

注释:

①关于王策的生卒年,历来论者多误。祁宁锋在《王策及其<香雪词钞>考略》(《中国韵文学刊》2014年第1期)中对其进行考证,推断出王策生年当在康熙元年(1661)左右,卒于约康熙四十七年(1708),在世大约四十八年。

②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3849-3850页。

③陈廷焯著,屈兴国校注:《足本白雨斋词话校注》,济南: 齐鲁书社,1983年。第380页。

④曹明纲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第764-768页。

⑤唐圭璋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413-414页。

⑥周汝昌等:《唐宋词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第1200-1202页。

⑦陈廷焯:《词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4年,第652页。

猜你喜欢

西风意象
诗词里的意象之美
浣溪沙 谁念西风独自凉
秋愁
“玉人”意象蠡测
《活着》的独特意象解析
西风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