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妈妈识字

2019-04-03李姗姗

做人与处世 2019年3期
关键词:陈丽放学识字

李姗姗

蔡承成出生在一个四世同堂的家庭,在她3岁时,妈妈陈丽买了一摞识字卡,每天教女儿识字。爸爸蔡勇在筠连县城开了家电脑公司,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平静而温馨。

2014年10月29日晚,陈丽突然头痛不止,随后昏迷。蔡勇连夜将妻子送医抢救,陈丽被诊断为脑溢血。做了开颅手术后,才算捡回来一条命,但陈丽却一直没能醒来,一时成为植物人。

妈妈患病住院后,6岁的蔡承成忧心忡忡。此后,她放学后又多了一份“家庭作业”——给妈妈打电话。“妈妈,你要快点好起来哦,争取早点出院,我想你了。”陷入昏迷的妈妈不能接听电话,爸爸就把女儿、儿子每天打来的电话录下来,用小音箱在妻子耳朵边反复播放。每到周末,蔡承成和哥哥也会被接到医院,陪在床前。一个多月后,奇迹出现,儿女的呼喊终于让陈丽苏醒过来,有了些许意识,遂转入康复治疗。

时隔4年,蔡承成仍然记得妈妈从医院回家时的状况。“妈妈坐在轮椅上,左眼正常,右眼往上翻,好像看不到东西。”蔡承成说,那时的妈妈生活不能自理,无法走路,失去记忆,智力只相当于几岁的孩子,“妈妈认得我是承成,但就是叫不出来。”

在前期抢救耗费大笔开支的情况下,蔡勇要一边经营生意,一边筹钱为妻子进行后续复健,经常早出晚归。其时,大儿子蔡凌志刚刚升入初中,课程紧张,常常很晚才到家。因康复需要,蔡勇给妻子买了个康复器械,陈丽手摇脚蹬,进行康复训练。

每天至少半个小时以上的高强度体能训练,让大病后的陈丽感到很吃力,没多久便腰酸背痛,不愿坚持下去。“想偷懒,我就不同意,监督妈妈做完训练。”6岁的蔡承成既是妈妈的生活小助手,又是康复小医生。每天早晚各一次,蔡承成都要协助、监督妈妈做完全套的康复体能训练,才会出门上学,或上床睡觉。

颅脑损伤几乎带走了陈丽的全部记忆。曾经能熟练地用电脑打字、制表、做账的陈丽,苏醒后连一个字也不认识。如何让妈妈早日恢复说话、识字呢?蔡承成想了很多办法,都没什么效果。一天,蔡承成灵机一动,想起了妈妈教自己识字时使用过的识字卡。“原来妈妈教我识字,现在我教妈妈识字,应该可以帮助她想起以前的事。”说干就干,第一天教妈妈识字:“成,Cheng,成功的成。”妈妈给蔡承成起的小名叫成成,“成”字教了3遍,妈妈读出来了,也记住了。“我把教妈妈的汉字,和我喜欢的动物、食物结合起来,增加妈妈的兴趣。”蔡承成教妈妈认苹果,就拿来一个苹果给妈妈闻闻;认兔字,就真抱来一只小兔子。刚开始,蔡承成每天只能教妈妈1个字,多了她记不住;再后来教两三个字,慢慢地,妈妈重新掌握了说话、识字、阅读和简单的计算。在女儿的帮助下,陈丽恢复得很快,现在,陈丽已能帮忙照看店铺,做简单的工作。

在班主任杨丹眼里,蔡承成天生就是块读书的好苗子。“她妈妈生病的那个学期,按理说对孩子是有影响的,但是期末蔡承成还是考了双百分。”成绩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蔡承成对学习的态度和抗压能力。相对于其他同学来说,因为要每天早上帮妈妈做康复训练,因此蔡承成要比同学早起床1个小时。但这并没有耽误过她的学习,她是学习委员,每天坚持比其他同学早赶到教室,带领大家晨读。

每到星期五放学,学校大门口围满了前来接孩子的家长。学生们依年级排列,鱼贯走出校门。和别的孩子不同,蔡承成放学后径直走到几百米外的电脑铺子,牵着妈妈的手往外走。因为妈妈意识还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蔡承成紧紧攥着妈妈的手走过玉壶公园、定水河便桥回家。“牵妈妈回家吃饭”,这跟教妈妈识生字一样,也是蔡承成每天的必修课,带着妈妈到定水河对岸的奶奶家吃午饭;饭后又把妈妈送到店里,再去学校,下午又领着妈妈回家。如此反复,风雨无阻。这一幕,成了近年來筠连定水河畔,一道独特的风景。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陈丽放学识字
小学数学解题中转化思维的有效应用
完形填空专练(五)
识字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两次瘫痪弱女子:为丈夫支撑起生命的春天
两次瘫痪弱女子:为丈夫支撑起生命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