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神经性皮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2019-04-03王玉屏孙明霞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神经性皮炎皮损

王玉屏,孙明霞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 400011)

我们对神经性皮炎患者心理护理及积极的健康教育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共74例,均为2017年6月至2018年3月我院收治患者,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8岁,平均病程31年。对照组男18例、女10例,平均年龄54岁,平均病程35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根据2002年孙传兴主编的《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神经性皮炎诊断依据。①局限性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肘、骶、眼睑处,开始先觉局部瘙痒,后出现群集粟粒至米粒大扁平丘疹,光滑发亮,丘疹呈褐色,久之发展成苔藓样斑块。瘙痒剧烈,夜间尤甚。慢性病程,愈后易复发。②播散性神经性皮炎:皮疹与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相似,但分布广泛,好发于头、肘窝、腰等处。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给予病情监护、饮食护理、环境护理等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

基础护理:穿宽松柔软棉质衣物,勤换洗内衣裤,保持床铺清洁干燥。戒烟酒,忌热水烫洗,忌用肥皂等刺激性强的洗护用品,瘙痒时可用指腹轻轻拍打皮肤或用棉签点按皮肤,并嘱睡前戴手套,以免夜间无意识搔抓引起皮肤感染或症状加重[1]。

心理护理: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注意倾听患者诉求,及时掌握患者的情绪变化。掌握患者心理应激特征及程度,有针对性制定心理支持方案。同时,还应该指导患者掌握正确发泄情绪的方法,帮助其调整心态。鼓励患者及时表达不适及瘙痒,根据具体程度采取个体化护理措施。同时,积极鼓励患者培养爱好,分散注意力。神经性皮炎患者大多数在夜间时感觉瘙痒明显,这与注意力集中有关,因此分散注意力对减轻瘙痒感及避免搔抓非常重要。对于无特别爱好的患者,注意营造良好的病室氛围,鼓励其与同病房其他治疗效果较好的患者进行沟通和交流。同时增加娱乐活动,提供象棋、扑克牌等,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另外,督促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时间,白天鼓励适量活动,避免久卧,夜间保持病房安静,睡前温水泡脚、睡前听舒缓音乐等辅助改善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健康教育:①入院初期发放健康知识手册,并通过个人讲解和知识讲座等方式讲解神经性皮炎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和护理等相关知识,使患者及家属认识到如果合理调节和控制不良情绪,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疾病,将有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好转。鼓励患者诉说自己的苦恼及遇到的困难,并力所能及的帮助排解,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2]。②向患者发放外用药物时应该仔细向患者讲解药物特点、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待患者能准确复述后再用药。进行皮损内注射治疗前,应告知患者治疗方法、机制、意义,并且向患者说明可能出现的不良症状,消除患者对临床治疗的恐惧,增强依从性。在治疗过程中,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使患者放松身心,完成注射后应该叮嘱患者保护注射部位。在治疗期间,应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正确饮食的重要性,列出适宜食物与禁忌食物。对并发有慢性疾病,应该全面分析原饮食方案与特殊饮食要求间的冲突,为患者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3]。

3 疗效标准[4]

痊愈:症状消失,皮损消退或仅留有色素沉着。显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80%以上。有效:症状明显减轻,皮损消退在30%~80%。无效:症状减轻不明显,皮损消退在30%以下。

用SPSS14.0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5 讨 论

神经性皮炎发病原因尚无定论,有报道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5-6]。情绪紧张时大脑皮质功能可能发生紊乱,使儿茶酚胺、乙酰胆碱和组织胺被释放,从而引起或加重瘙痒。因此,患者情绪不良时瘙痒感可能会加重,症状加重又进一步导致不良情绪,形成恶性循环。同时,注意力过度集中在疾病上时,不良情绪及瘙痒感也会加重。通过合理的护理,使患者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能减轻瘙痒感及降低搔抓频率,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康复。

猜你喜欢

神经性皮炎皮损
彭顺林对神经性耳鸣耳聋的治疗经验
当心季节化妆品引发的面部皮炎!
探讨皮炎湿疹类皮肤病的中医治疗效果
聚焦超声治疗神经性皮炎的效果观察
面部皮损的组织病理对其美容治疗及效果的影响研究
探究神经性关节病利用X线诊断的临床价值
寻常型鱼鳞病患者皮损中间丝聚合蛋白及其基因的改变
香菇皮炎二例施为
面部肉芽肿1例并文献复习
马铃薯片缓解带状疱疹神经性疼痛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