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分级药学监护模式在COPD患者中的实践与效果评价

2019-04-03侯继秋张红梅付秀娟辛秀琴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9年2期
关键词:监护药师药学

侯继秋,张红梅,付秀娟,辛秀琴

0 引言

药学监护是临床药师工作的核心内容,如何有序、高效、量化地开展工作一直是临床药师关注的问题。天津市医院药学质控中心率先在全国倡导了分级药学监护[1],但是对于每一病种的药学监护标准没有相关的内容规定,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为例,多版指南中明确指出,应当根据COPD的临床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分级治疗方案。本研究以COPD临床指南中的分级治疗方案为启示,探讨分级药学监护模式,对患者进行分级药学监护,以提高药学监护效率,规范药学服务标准。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采集与分组 统计2016年1-1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就诊的COPD患者。按照住院时间顺序随机分成监护组和对照组,监护组患者根据分级药学监护标准(见表1)确定监护级别。入选标准:明确诊断为COPD的患者;接受药学监护并按要求配合的患者。排除标准:并发其他疾病转科的患者,死亡患者,拒绝做肺功能监测的患者。监护组由药师根据不同级别开展药学监护,对照组药师不参与监护。两组患者均建立电子档案,根据电子档案EXCEL表内容进行统计,两组患者的基本信息(年龄、性别、学历、医保等)等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分级药学监护标准建立 分级药学监护标准参考GLOD2015制定,2015版GLOD[2]对COPD分级做了细化的标准,包括患者的状态和呼吸困难程度,分级标准可操作性强,依据此标准并结合肺功能指标,对D类患者进行一级药学监护,对C类患者进行二级药学监护,对A/B类患者进行三级药学监护。

1.3 分级药学监护内容 根据COPD临床治疗指南和文献报道确定不同监护级别的服务内容,见表2。

1.4 临床评价指标 根据药学监护服务内容,分别从有效性、安全性、依从性3个方面评价药学监护效果的差异。通过肺功能改善率、平均住院时间量化有效性,以不良反应例数统计安全性,从患者对用药剂量、用药时间及用药注意事项(包括对吸入装置使用方法)的掌握程度统计依从性。

2 结果

2.1 分级药学监护分组 排除并发其他疾病转科的3例,死亡2例,剔除不可控原因拒绝接受肺功能监测的24例,共纳入298例患者,监护组152例,对照组146例。监护组中,一级、二级、三级药学监护分别为51例(33.55%)、52例(34.21%)、49例(32.23%)。

2.2 肺功能指标评价 两组患者入院时和出院时FEV1/FVC和FEV1%均改善(P<0.05),见表3。

2.3 住院时间比较 监护组、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9.5±2.99) d、(11.4±2.57)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用药依从性评价 在医学查房和药学查房时,根据不同级别对监护组患者开展用药教育,在出院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依从性评价。结果显示,监护组用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94.11% vs. 85.33%,χ2=6.69,P<0.05),见表4。

2.5 安全性评价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发生了一般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9%和15.06%(χ2=1.85,P<0.05),经处理后未影响治疗。见表5。

3 讨论

3.1 分级药学监护效果的评价 本研究结果显示,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肺功能指标较入院时均改善,说明我院COPD的诊治水平较高,用药合理。监护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临床药师的分级监护起到一定的作用。对COPD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可采用语言教育、书面教育以及实物演示3种教育形式。依从性分别从患者对服用药物剂量的准确性、服用时间的准确性、特殊剂型用药方法的准确性进行评价[3]。安全性方面,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监护组,尤其声音嘶哑的发生率高于监护组,分析是对照组使用吸入剂后漱口不到位导致。对照组的平均住院时间较监护组延长。通过药师有效地对COPD患者进行分级监护,患者的有效性、依从性、安全性均有提高,表明此种监护模式具有可行性。

表1 COPD患者药学监护的分级标准

注: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VC:用力肺活量,mMRC:呼吸困难指数,CAT: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

表2 COPD患者分级药学监护内容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比较

表4 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评价(%)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例,%)

3.2 分级药学监护标准需逐步完善 本研究对患者的分级标准依据比较单一,在方法成熟后可以逐步完善分级标准,如患者的肝肾功能状态,肝肾功能受损也会影响药物的代谢与排泄,将肝肾功能作为标准划定的依据是必要的。患者服用的药物种数以及是否存在并发症等也可作为分级标准,因为患者的基本疾病状态和并发症往往影响患者的预后,所以并发症较多或肝肾功能较差的患者应该纳入重点监护标准。患者用药依从性的好坏与服用药物的品种和数量有直接关系,因此,将患者的用药种类纳入分级标准也是可量化的,并且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较大。此外,如血药浓度监测值异常或出现严重ADR者以及既往有严重药物过敏史、消化道出血史等也可作为分级标准,并纳入重点监护。

3.3 分级药学监护内容需灵活实施 通过对COPD患者分级药学监护内容的确立,临床药师可以将工作分为主次,针对一级监护患者进行重点查房,制式的表格对药学监护内容涵盖不全,基本是根据所有患者的共性问题进行了分级,但针对患者需实施个体化的药学监护,如肝肾功能不全、合并静脉血栓、合并肿瘤的患者等,需要灵活的实施药学监护内容。此外,如个别患者自备药品的管理、药物的经济性、药物的输注时间及顺序等都是临床药师在临床实践中参与的工作,并未建立在分级药学服务内容标准中,所以分级药学服务需灵活实施。

3.4 分级药学监护模式有待于完善 本研究从有效性、安全性和依从性3个方面评价分级药学服务效果。但在有效性的评价中只纳入了肺功能指标和住院日,单纯用肺功能指标不能完全代表患者的预后[4],应该将患者的症状、体征等量化后综合评价预后效果。有部分患者在好转后拒绝再次接受肺功能的评价,此次调查该部分患者(68例)未纳入分析,在接下来的研究中需更加细化评价药学服务效果的指标。安全性方面应增加患者的合并用药种类统计,合并用药增多,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会增加。总之,分级药学监护模式是值得提倡的工作模式,可以提高监护效率,量化工作效果,在工作中逐步完善,争取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

猜你喜欢

监护药师药学
药师“归一”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广西医科大学药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药学进展》编辑委员会
《药学进展》杂志征稿启事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神奇的太阳
基层医院药学人员培养之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