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作

2019-04-02作文提供审题指导及点评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中学罗梓嘉

中学生天地(C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通才侧重点附属中学

■作文提供、审题指导及点评: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中学 罗梓嘉

【2018—2019学年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中学高二年级12月月考语文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作文。

1.当代著名作家池莉说:“一个人一生可做的事情很多,但世上不知多少聪明人,一生没做好一件事。”

2.比利时画家雷杜德一生只画玫瑰,整整二十年,他记录了170种玫瑰的姿容,绘成了被誉为“玫瑰圣经”的《玫瑰图谱》,至今无人逾越。

3.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建树广泛的通才形象:苏东坡是一个大文豪、大书法家、创新的画家、造酒试验家、一个工程师……

综合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面对多则材料类的作文题,审题立意时首先要仔细品读作文各则材料中的关键点,然后将这些关键点的内涵进行关联,建构一种辩证的逻辑关系。

第一则材料有两个要点:“人一生可做的事很多”以及“很多人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第二则材料的内涵是“一生专注做好一件事”。第三则材料的内涵是“一生可以做好很多事”。所以,综合三则材料,我们可以思考两个问题:一生没有做好一件事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呢?“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其实,“做好一件事”和“做好很多事”反映的深层内涵是“专”与“通”的关系。而从“专”与“通”的关系角度入手,可以提炼出多个观点,如:无“专”何谈“通”,“通”是为了更好的“专”,等等。

不少同学在审题时没有综合材料,立意时只抓住第二则的“专”或第三则的“通”来谈,这都有失偏颇。其实,我们可以在“通”与“专”中确定一个侧重点,并思考两者的辩证关系,进而确定立意;也可以在“通”与“专”之中寻找共同点,提炼观点,展开分析。不过,切忌“通”“专”对半谈,如有的同学立意为“社会既需要通才也需要专才”,就是犯了没有侧重点、缺乏思辨的毛病,这样的观点不证自明,等于没有观点。

猜你喜欢

通才侧重点附属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宿迁分校
Online learning
你还好吗?
浅析实施通才教育的意义
These Secret of Success
做质量人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浅谈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突破点和侧重点
通才,时代的召唤
浅论电视新闻报道角度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