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解析

2019-04-01郭磊

文学教育 2019年3期
关键词:否定句论语

内容摘要:《论语》是语录体散文的名篇,反映了先秦时期的口语使用情况,对研究先秦口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极为典型,本文概述了《论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从四个方面总结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的主要特点,并分析了《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形成的原因,帮助我们更深入的理解先秦口语,对我国现代语言的研究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论语 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 否定句

宾语前置,就是将放在动词或介词后面的宾语有意识的放在动词或介词前面。宾语前置在现代语言中应用较少,人们日常的语言应用以及各类期刊书籍等均习惯于将宾语放在动作后面,但在古代,尤其是上古汉语中及其常见,《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较为突出,极为典型。下文探讨《论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1]

一.《论语》中宾语前置的概况

《论语》中具有倒装这种特殊句式的句子大致可以分为宾语前置、谓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四种类型,倒装的典型句子共有一百六十句。据不完全统计,其中宾语前置句共有104句,占文中倒装语句的65%。包括疑问代词做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是”、“之”复指构成的宾语前置及其他类型的宾语前置句五种。[2]

二.《论语》中宾语前置的类别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1)疑问代詞“何”前置

例如:“于予与何诛?”(对于宰予这个人,还责备什么呢?)

“何如其知也?”(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以上两句,均将疑问代词“何”前置,起突出强调宾语的作用。

(2)疑问代词“焉”前置

例如:“焉往而不三黜?”(去哪里不被多次罢黜呢?)

“人焉瘦哉?”(人哪里瘦了呢?)

“仲尼焉学?”(仲尼学什么呢?)

以疑问代词“焉”作动词的宾语引起倒装的用法在《论语》中比较单一,从上述例句可知,它同“谁”一样,也构成了“焉+动词”的固定结构,只是含义略有不同而已。第一句和第二句中“焉”译为“哪里”表示对地点的提问。[3]

2.疑问代词作介词的宾语

(1)疑问代词“何”前置

例如:“何为其莫知子也?”(为什么说我们不了解你的意思呢?)

(2)疑问代词“奚”前置

“虽多,亦奚以为?”(虽然很多,又有何用呢?)

“奚自?”(从哪里来?)

(3)疑问代词“谁”前置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4]

这类疑问代词进行前置时,需置动词前面,满足这一要求,进行宾语前置,符合语序规定的同时,起到强化语气的作用。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是《论语》中常见的宾语前置结构,形成此类宾语前置结构需满足两大要求:一是句式必须是否定句,句中需有否定副词作状语或无定代词“莫”作主语;二是宾语需是代词(人称代词或指示代词)。可按否定词的不同分以下几种:[5]

1.用否定副词“未”作状语。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大概有这种事情,我从未看见过。)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2.用否定副词“不”作状语。

“不吾知也!”(没有人了解我!)

3.用无定代词“莫”作主语。

“莫我知也。”(没有谁能了解我。)

“不患莫己知。”(不担忧没有人认识我。)

(三)用代词“是”、“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宾语前置

《论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常常用代词“是”、“之”复指前置的宾语,语气较为强烈,例如:

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前置宾语+之+动词

这种类别的宾语前置应用较多,如下:

“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有君子去居住,还有什么闭塞呢?)

“而亦何常师之有?”(又何必要有固定的老师传播呢?)

2.前置宾语+是+动词

例如:“论笃是与,君子者乎?”(总是谈论、赞许那些言语诚实的人。这种善谈的人到底是真君子呢?)

“善人是富。”(使善人变得富有。)

3.唯+前置宾语+之+动词

例如:“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只担心他的病。)

(四)其他类型的宾语前置

“自+动词”

例如:“夫子自道也”(自己称道自己)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到没有贤德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是否有贤德)“自”提前的原因有可能是为了强调宾语有意为之,也可能只是一种特定的语言习惯,并无特定原因。

在《论语》中出现的许多宾语前置现象,都不属于以上情况,我们称其为特殊宾语前置句。典型例句如下:

1.今之孝者,是谓能养(现在许多人认为孝就是能养父母,让父母吃饱)(2.7)

2.红紫不以为丧服(红色和紫色的服饰不能当成便服来穿戴)(4.15)

3.诗三百,一言以蔽之(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2.2)

4.予道一以贯之(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15.3)

5.君子义以为上(君子将仁义看得很重)(17.23)

6.吾道一以贯之(我讲的道是由一个基本的思想贯彻始终的。)(4.15)

在上述例句中,第6句“吾道一以贯之”的正常语序应该是“吾道以以贯之”。用现代汉语翻译出来即为“我的学说思想用一个基本理念贯穿着”。第2、3、4、5句与之相同。这种倒随意性很强,用宾语提前这种形式强调宾语。

三.《论语》中宾语前置的总体特点

1.疑问代词做宾语前置在《论语》中最为常见。在《论语》五大类别的宾语前置现象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句共有48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前置句共有22例,用代词“是”、“之”复指前置宾语的宾语前置句共有17例,介词“以”的宾语前置句共有11例,其他类型的宾语前置句6例。因而,论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较多,占《论语》中宾语前置句总数的46%。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以前置为主,后置现象出现。《论语》中宾语前置句占特殊句式总数的65%,含以上提到的四大类句式共计104句。句型句式灵活多变,如“何”字同“如”字搭配的宾语前置,有“如之何”“如何”“何如”等句式。疑问代词作宾语构成的宾语前置在《论语》中最常见;否定句中否定副词作宾语构成的宾语前置句式较为固定;只要是代词在否定句中做宾语,则必须置于谓语动词之前。

四.《论语》中宾语前置形成的原因分析

1.残迹成因。宾语前置的产生是有一定渊源的,部分学者认为远古时代日常语言中就已经出现了宾语前置现象。在远古时代,早期的汉语便将代词以宾语形式出现时则进行了前置,打乱原有语句顺序,王力提出了“宾语前置残迹形成原因”这一学说,这种宾语前置形成原因得到一部分人的认可,并不断研究与探讨,余敏对其进行了分析与论证,认为藏语保留了一部分原始汉语特征,止词在前面、动词在后面这一特点,更加合理的解释了古汉语宾语前置形成原因。

2.强调原因。宾语前置的一大特征便是重点突出宾语,达到一种强调作用,促使句子语气更加强烈。在实际语言应用过程中,人们一般先说重要的内容,再依据顺序将不重要的事情加以陈述,部分学者认为形成宾语前置这一现象也是一种特殊的语句结构,有意识的强调重要内容、使语气更有表现力。有意识的将宾语放在前面,变换原有语句顺序,强化语气、重点突出宾语,最大程度地传达作者的本意,语气更加强烈,用这种强调语气、能充分表达作者思想感情,古语中宾语前置的广泛应用就形成一种常态。

3.变异原因。从语言、语汇、语法的发展与研究上进行分析,宾语前置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法方式,经历长期的发展以及语言应用,人们对于汉语言越来越熟悉、应用越来越娴熟,为了更好的表达叙述者观点与思想感情,同时体现一种艺术感,人们有意识的将宾语进行了前置,逐渐颠覆了以往的语言顺序,产生一定的语句变异,逐漸形成了宾语前置。宾语前置现象经过漫长变异、转变,逐渐普遍化、广泛化,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在《论语》中宾语前置的应用几乎涵盖了古代宾语前置全部类别。这些宾语前置现象丰富了古汉语语言,其中部分类别继续保留在现代汉语的语言中,提升现代语言的典雅性。对《论语》中宾语前置现象的整理与分析,对现代汉语言的研究与应用有一定的启示作用。研究《论语》中的宾语前置现象,能加深《论语》的研究深度,对我国现代语言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路广.古汉语宾语前置和焦点理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55-62

[2]董玥.关于疑问代词“哪”系列的任指用法[J].山西青年.2016(8).1:46-50

[3]张惠强.天水方言疑问代词述略[J]. 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4).73-77

[4]王佳.古汉语高频疑问代词多义性形成动因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3(34).93-94.

(作者介绍:郭磊,齐齐哈尔工程学院讲师)

猜你喜欢

否定句论语
Unit 1词语训练场
can have done用法小结
学写双重否定句
点点读《论语》
点点读《论语》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
Units 1—2句型转换专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