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色彩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研究

2019-03-31王占柱李丽娟

设计 2019年23期
关键词:城市形象色彩

王占柱 李丽娟

关键词:色彩 建筑色彩 城市形象 上海城市形象

引言

色彩理论在西方世界的发展时间悠久弥长,最早可以追溯至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光明与黑暗斗争,产生了色彩。在近代,德国化学家w·奥斯特瓦尔德和美国画家A·H·孟塞尔是这一理论的奠基者。与此,国外学者相对于国内学者而言,对建筑色彩的研究起步也更早。

中国相比发达国家而言对于色彩的系统性研究起步较晚,将色彩这门学科运用在建筑中,形成系统的建筑的色彩体系的时间则相对更迟。但早在公元1103年,北宋建筑学家、画家李诫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中便详细介绍了当时建筑彩绘画作的格式使用颜料等。

简单从在知网搜索相关关键字出现的文章数量可以看到,当前国内关于建筑色彩和城市形象的研究文献都不胜其数,但是二者结合研究建筑色彩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的文献却寥寥数篇,如表1。

研究建筑色彩在城市形象中的作用,建筑色彩对于塑造城市形象时的重要性可见一斑,本文对于建筑色彩的研究可以由此为城市色彩的更新和管理提供参考性意见,为摸索建筑色彩与城市形象的关系建立良好基础。

二、建筑色彩与城市形象概述

(一)色彩。色彩,本质是光投影在物体表面所形成的自然现象。同时,色彩也是能引发人类共同的视觉审美、文化和情感认同的重要因素。

国内外学者对于色彩体系都有相关研究,其中,孟赛尔在1905年研究创造出的“孟赛尔颜色体系”是研究最早的一种色彩表示方法。日本的小林重顺,作为色彩专家,通过四十多年的研究最终建立了日本色彩体系。如今这些色彩体系或研究方法已在城市景观、建筑、纺织服装、印刷、广告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建筑色彩概述。建筑色彩属于城市色彩的核心部分,在城市色彩中是对于人直观视觉冲击相对更大的部分。

建筑色彩不仅带着主观视觉审美,更折射了文化的内涵和大众情感的认同。通常意义上的建筑色彩是指建筑实体通过视觉所反映出的相对综合的、整体的色彩面貌。不仅包括建筑的外墙色彩,也包括建筑屋顶色彩和建筑窗台、阳台、栏杆、门窗框等所占面积小的色彩。

城市形象塑造的视觉核心是城市色彩,而城市色彩的核心又是建筑色彩。城市形象所凝聚的是城市所特有文化情感及视觉环境,是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内涵。世界上视觉形象良好的城市无不具有着自己独特的建筑色彩风格。

(三)城市形象概述。城市形象是一种集视觉、文化和情感为一体的大众感知形象,是城市整体的公众印象。其内容具体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建筑、城市道路和园林绿化等视觉可观部分,也包括城市人的行为、市民时尚、城市文明、群体活动和城市政府等文化和情感部分。

城市形象是由城市有形的物质要素和无形的文化资本组成,既涵盖了过去的历史沉淀,也包括了未来的发展前景。一个丰满的城市形象包括了大众直观感受城市的视觉形象,展现城市历史文脉的文化形象和获得大众共呜的情感形象。

三、建筑色彩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建筑色彩已经在各个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发挥出了重要作用,并逐渐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系统,指导、规划城市的形象塑造。建筑色彩相较于建筑的风格、结构、和功能等常规设计相比,在塑造城市形象上带给大众的视觉效果更为显著。

(一)城市视觉印象的描绘。良好的城市形象往往最先作用于人的视觉感官,而建筑色彩又是大众视觉系统接受到的大范围具有吸引力的视觉信息。

城市的视觉环境涵盖了城市中所有可视的物质因素,所以一个和谐统一的色彩关系会呈现出一个赏心悦目、美丽宜人的城市形象。建筑色彩的适宜搭配,会提升居民大众的视觉舒适度,提升城市的视觉亲近感。

1.提升城市视觉舒适度:不同物体色带给我们眼睛的感知定然大不相同,黄色在强光的照射下反射的光波长对于人的眼睛而言相对刺激,而青色、灰色这种明度低一点的颜色即使在阳光照射下的反射光波长对于人眼而言相对会更加舒适。

例如日本名古屋的城市建筑往往会给我们一种祥和、宁静的第一印象,除了建筑在形态结构和材料上的助益(日式建筑继承了南朝建筑坡度平缓出檐深远的特征,没上翘的屋檐。感觉柔和、大气。同时建筑建造精密度高,瓦片小而密。且瓦片间屋檐间不会出现白灰露出的现象。)更多的是因为在这些城市的日式建筑几乎不用大面积的黄色,而是继承了唐及以前中国建筑的红白灰配色或青白灰配色,青白灰配色从反射光波长对眼睛的感知来讲提升了视觉舒适度,提升了整个城市的视觉舒适感,如图1、2。

2.塑造个性化城市形象:城市建筑色彩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宣传方面都发挥着窗口的展示功能,利用建筑色彩进行目的性的规划和搭配应用,从视觉上可以营造出具有城市特色的视觉形象。

若用一种颜色去描述佛罗伦萨,视觉上讲一定会是红色。当俯瞰这座城市时,映入眼帘倾是红色屋顶,不是浓烈的红,却恰到好处地填了满整座城市,如图3。

佛罗伦萨的建筑色彩可以大致分为两部分,一类是墙壁建筑色彩,这里指容易被大众视觉接受的外墙色彩,大都以白色、米白色或大地色系作为外墙粉饰色彩。另一类主要的色彩则是屋顶色彩,砖红色系基本是佛罗伦萨的统一屋顶色系。当大众视觉更多接收到暖色系色彩时,佛罗伦萨则会给大众一个温暖近人的城市形象。

(二)城市文化形象的傳承。城市文化形象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座城市其文化形象既是这座城市的文化灵魂所在文化形象记录着城市的历史文脉,也展现出城市的文明水平。

1传承城市历史文脉:城市在长期社会发展中,会因为其特有的自然条件及人文条件,而形成特有的、专属的、偏爱的色彩或色彩搭配体系。而这种因为历史发展形成的既定色彩及色彩搭配又传承7相应的历史文脉。

建筑色彩经过历史沉淀,便形成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不断向人们诉说属于这个城市的悠久文化。不同国家和城市,由于名族信仰、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不同对色彩有着不同的偏爱,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属于各自城市的文化特色色彩。

2.展现城市现代文化:城市是不断进步、变化和发展的,随着现代各类新型的建筑材料和建筑装饰材料的不断更新,建筑设计技术的不断进步,为城市建筑色彩的应用与搭配提供了更多选择。塑造具有现代特色的城市形象不僅是对传统建筑色彩使用的延续与完善,还需要运用新材料与新技术结合创新理念,设计出符合城市发展、利于城市形象塑造的建筑色彩模式,展现出城市的进步性和现代感。

(三)城市地域特征的情感认同。情感认同作为一种内心活动,是基于大众对客观事物已有所体验或有所了解的情况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积极情绪,如喜爱、肯定或赞同等情绪。这种情绪再作用于大众,便成为人们行为选择与价值追求的指导动力。

城市都有其相对独特的地域特征,城市自身文化建设与其发展息息相关,没有文化内涵的城市很难拥有自身特色,没有文化特色的城市相对很难引起大众的兴趣情感。城市建设时需要通过突出城市性格特征,了解大众对于不同类型、不同功能建筑的心理需求来对城市形象加以塑造,引起大众对城市的兴趣,增强大众对城市的认同感。

1.突出城市性格特征:不同地域的城市色彩会受到气候、环境、风土人情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地域特征是建筑色彩构建的基础,以至于城市的建筑色彩需要在充分考虑地域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特色来突出城市的性格特征。比如青岛建立了以“红瓦黄墙”为主题的建筑色彩模式,再将建筑色彩和“蓝天白云”的自然色彩相融合,以色彩的方式表现出城市的风格特征。

2.增强大众情感认同:不同地域的建筑色彩会唤醒触发大众不同的情感认同。例如在西安,建筑色彩多使用低明度高彩度的大红色,或低明度低彩度的灰色,低明度高彩度和低明度低彩度的建筑色彩搭配,既能展现出皇家建筑的威严,又能让大众感受到古城背后透露出的厚重感和历史感。上海海派文化一直带给大家一种现代感。同样是灰色,在上海,则是用现代的材料将灰色做成亮灰、浅灰,这种利用高明度低彩度的建筑色彩进行搭配,则会带给大众一种符合对上海城市认知的高级感和现代感。

四、建筑色彩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机制

(一)色彩对比:城市形象的视觉美化

1.强调现代感的类似色相对比:随着时代的进步,各个城市也都稳步向上发展,经济发展之后各种步行街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些步行街的建筑大都是一个城市现代感的标志性建筑。步行街建筑色彩多用类似色对比,这类色彩与同类色、邻近色相同,在视觉上没有明显的对比性。在建筑色彩中以组合的方式放在一起,可以使整个建筑色彩的色调倾向更加和谐统一,同时加之对同类色纯度和明度的不同调配,会增加空间层次感,强调出城市现代感。

2.突出温馨感的中纯度对比:纯度饱和值适中的中纯度色彩,既会带来视觉上高纯度色彩的饱和感,又有低纯度色彩的平稳感。因此在建筑色彩中将中纯度对比配色搭配、运用在一起,会使整体建筑呈现出平静、温馨的视觉空间感。

3.表现舒适感的类似明度对比:类似明度对比是将不同色彩的明度控制在统一接近的范围内,在建筑色彩运用中采用类似明度的对比形式,会使整个建筑呈现出踏实、稳定的视觉感。比如前面提到的日本城市建筑色彩搭配多用青白灰或红白灰,这些建筑色彩的组合搭配在明度上都是用类似明度搭配对比来实现给人的轻松舒适感。

(二)色彩联想:建筑色彩的文化传承。联想反应形式是直接而单纯的整体统一现象,联想更多的,更为直接的是对个人经历、思想、记忆、经验等的直接投影。对于色彩的联想一般不局限于来源物本身或同类物体,更多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经验的、记忆中熟悉的事物。

1.标志性的传统建筑色彩:一个城市的既有色彩是历史沉淀的结果,它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脉,当大众视觉感受到标志性传统色彩时,便能让大众联想到城市形象以及其精神内涵。

例如江南水乡的苏州民居建筑,总给人以青瓦白墙的形象。苏州博物馆,华裔建筑师贝律铭在设计场馆时运用白色与灰色的建筑色彩搭配,将苏州博物馆的白与灰同整个苏州的黑、白、灰建筑色彩协调一致,这种建筑色彩搭配展现出苏州作为江南水乡的文化传统。

2.创造性的现代建筑色彩:城市的更迭发展,除了历史沉淀形成的记忆性联想建筑色彩,同时也不断融合发展中的城市特点,形成具有新代表性的现代建筑色彩。上海市陆家嘴区域的高层建筑以蓝色、绿色、蓝绿色、蓝紫色构成现代性很强的建筑色彩模式,初来陆家嘴的人们感受陆家嘴的建筑都会以时尚、大气、震撼感受到新鲜感。这种建筑色彩模式形成后,经过时间沉淀,被大众接受,日后当大家看见以蓝绿色系为主色调的高层建筑时便会自然联想到上海陆家嘴的城市形象。

(三)色彩意象:建筑色彩的情感审美。意象,当思维者集中注意力于某个事物的关键部位,舍弃其他部位时,就会见到一种表面上不清晰、不具体甚至模糊的视觉或心理意象。

建筑色彩意象是受众对于所处空间的色彩感知,是客观环境中基本色彩单元和色彩序列在人头脑中所形成的色彩图式,是环境色彩和人双向作用的结果。

1.色彩隐喻引发情感联想:一般而言,建筑色彩引发联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联想到具体事物,如通过绿色联想到树林、草坪、蔬菜,由蓝色联想到大海、天空等;另一种则是联想到抽象观念或情感,如红色联想到热情、温暖:白色联想到神圣、纯洁等。情感联想一般会因为发生联想个体的经历、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社会传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既会产生正面或积极的联想形象,同样也会出现反面或消极的联想内容。

根据色彩与情感联想表,红色具有丰富的动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表2。在这种环境塑造的氛围下人们会感到温暖与安全,同时它也给人大胆和威严的感觉。在建筑色彩运用中,红色更多是作为一种点缀色彩,或是让建筑具有明显的标志性作用时会用到,世博会中国馆的设计就是采用红色,更多是起到主题代表性作用。北京故宫宫墙也用红色,不过这里使用了低明度的朱红,屋顶则是黄色,这两种色彩搭配会让大众联想到古代皇宫中的权威和富贵。

2.色彩印象激发情感意象:城市建筑色彩主题突出,城市色彩个性就越突出。鲜明的建筑色彩主题多是通过地域材料色彩、历史沉淀色彩、时代材料色彩的延续使用而得以實现。

比如印度拉贾斯坦邦西部的焦特普尔,被称为蓝色之城。这里许多建筑外墙颜色是蓝色,蓝色在印度是一种高贵的颜色,整个城市统一在蓝色涂料的基调上,给人宁静、平静的情感意象。

五、上海城市形象塑造中建筑色彩的作用研究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它的繁荣与不断发展也促进了上海城市建筑色彩的发展与多样。上海建筑色彩虽多样繁复,但属于老上海那部分潜在文化精神的建筑色彩仍有所保留。上海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使它的整体文化环境仍是江南文化为主,体现在建筑色彩上便是部分建筑仍是运用江南水乡的粉墙黛瓦建筑色彩模式。上海曾经租界遍地,彼时帝国主义租界在上海竞相展现各国建筑特色,之后各国租界虽从上海消失,但这些具有租界各国特色的建筑却都保留下来,随着上海共同发展,成为具有新代表性的城市建筑色彩,获得大众认同。

(一)城市形象的视觉美化——山阴路建筑色彩

1.山阴路建筑色彩现状:山阴路上的建筑是上海颇具代表性的住宅区式建筑,山阴路自开辟以来就被定位为住宅区。如今,山阴路上仍然汇集着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住宅的各种类型,如传统上海弄堂的石库门建筑、溧阳路日式别墅等。

山阴路的传统石库门民居建筑大多为砖木结构的楼房,这种近代上海流行起的中西合璧式建筑,这块石库门建筑主要以清水砖、红砖和红瓦为主,搭配红漆木窗框和黑漆木门。

2.山阴路建筑色彩勾勒的城市视觉印象:立足山阴路中,最大面积被大众视觉接收到的建筑色彩是建筑墙色和屋顶色,砖红外墙或灰色外墙加之红瓦屋顶,即使在阳光照射下,砖红和灰色的反射波长对于人眼而言都相对舒适。这种高明度低彩度的弄堂建筑会给人带来温暖而又明亮的感觉。加之如今山阴路两旁颇有些年头儿的梧桐弥漫出的绿色又会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视觉感受。石库门建筑色彩和自然环境色彩的高搭配度,凸显出山阴路的闹中取静,给人一种静谧、安和的城市形象,如图4。

(二)建筑色彩的文化传承——七宝古镇建筑色彩

1七宝古镇建筑色彩现状:七宝古镇地处上海这个江南之地,同样有江南水乡传统的“青瓦白墙”建筑色彩模式。泥土烧制而成的瓦片呈青黑色,可保温隔热,白色石灰刷就的墙体,既可防潮虫,也以白色为基调衬托了建筑周边的景色。由此,江南建筑色彩的实用效果和艺术意境让这一建筑色彩体系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得以沿用,这种因为历史发展形成的既定色彩又反之记录下城市历史文化。

2七宝古镇建筑色彩传承的城市文化形象:七宝古镇因其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使其整个建筑色彩模式都是江南水乡传统且具有特色的“青瓦白墙”模式。

这种水乡建筑一旦映入大众眼帘,便会立刻使大家联想到整个江南文化,这是我们根据对江南建筑色彩的刻板印象而产生的抽象联想。这既是民族审美的趣味结晶,同时也传承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古文化城市形象,如图5。

(三)建筑色彩的情感审美——淮海路建筑色彩

1.淮海路建筑色彩现状:淮海中路作为上海的一条颇具名气的街道,在1901年辟筑时隶属法租界内,以至于20世纪初道路与建筑的风格,都带着法兰西的格调风情。淮海路初名霞飞路,20世纪30年代形成时尚商业街,以“东方巴黎时尚街”而闻名。淮海中路作为有名的商业街,其目前的建筑也多为商业建筑,建筑色彩大都采用高明度低彩度色彩,使用最多的建筑色彩是高明度低彩度的中性偏暖色——大地色系,如图6。

2.淮海路建筑色彩体现的城市情感认同:结合上海整体发展,上海这座城市给大众一种与国际接轨的时尚感、现代感和整洁感,淮海路上使用的高明度低彩度建筑色彩,其中高明度能满足大众视觉上的冲击效果,刺激大众高涨情绪。低彩度则是可以保证淮海中路建筑彩度的一致性,不至于杂乱,给大众整洁舒适感。淮海路整体的建筑色彩搭配增强了大众对这座城市时尚感和整洁感的情感认同,也塑造出一种时尚奢华却又整洁有序的城市形象,如图7。

结语

建筑色彩作为城市中最直观被大众感受的视觉信息,在城市形象塑造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既体现城市历史文化,也展现城市现代特色。建筑色彩通过色彩意象和人为联想起到不同的城市形象塑造作用。本文主要以上海部分街道建筑为例讲述建筑色彩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作为一个课题研究从完善和成熟度上来讲都相对有所欠缺,建筑色彩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研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研究课题,还有许多空间有待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猜你喜欢

城市形象色彩
新媒体传播下地铁广告中的城市形象建构
蒙古族传统纹样对地域城市形象塑造的意义
秋天的色彩
缤纷夏日
神奇的色彩(上)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微电影中城市形象的植入与传播策略研究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