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先行组织者使用不当致化学课堂提问低效的几点表现

2019-03-30王汉卿

新课程·中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提问化学

王汉卿

摘 要:提问作为初中化学课堂不可或缺的教学活动,其质量的高低决定了课堂效率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大多问题来自于情境,教师合理地依据情境,恰当地使用先行组织者,才能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进而激发学生的思考。列举了几例由于先行组织者使用不当导致的提问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片段,以供参考。

关键词:先行组织者;提问;化学;课堂教学

初中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对于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多数教师对于课堂教学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重视,而提问作为一种互动方式,更是被教师视作重中之重。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活跃课堂氛围,启发学生的逻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灵感,孔子提出“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可见自古到今,教育者对于“提问”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都是非常重视的。然而,倘若课堂提问设置不合理,就无法达到启发的效果,甚至对于学生已有的认知也会造成干扰,对教学质量产生负面影响。下面,笔者通过几则例子谈一谈由于先行组织者使用不恰当导致初中化学课堂提问低效的几点表现。

一、忽视学生的已有认知,未提供恰当的先行组织者

课堂教学中,教学的提问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认知,包括对知识点的认知以及相关环境的认知。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更需要教师利用学生的已有认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探究去理解、解决问题,避免知识点的生硬讲授,从而让学生不得不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记住知识点。比如,在讲授氧气的工业制法这个点上,很多老师会直接抛出问题:“工业上是如何制取氧气的呢?”这样提问,学生自然很难回答出来,除非提前预习过,并且记住了这个知识点的。在学生回答不出的情况下,教师一般就会引导学生看书,通过教材上的文本去解决问题。但是,这样讲授知识点太过生硬,学生只好通过文本试图对知识点进行理解,但是这种理解很多时候是浮于表面的,而且容易淡忘。如果能够提供给学生适当的先行组织者,则这个知识点是可以充满探究性的。比如,笔者听过的一节课,教师先是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海上航行的时候,如何利用海水获得淡水呢?”学生大多都可以很轻松地回答出能够利用海水蒸发然后再冷凝来获得淡水。接着,教师顺势引导:“可见,我们可以从富含水的海水中分离出水,那么,我们能不能利用类似的原理来获得氧气呢?”学生迅速想到可以利用空气来分离氧气,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认识分离空气所利用的原理,教学的有效性明显提升了。

再举一个例子,在进行“燃烧与灭火”这一课时的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讲授完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之后,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蜡烛一吹就灭,但是炉火却越吹越旺?”这是一个很经典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增进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的辨析。然而,好问题却不一定适合于全部的学生。因为现在很多学生生活环境比较单一,越吹越旺的炉火多见于煤球炉、烧炭,而学生很少会去有这些火炉的地方,比如路边的早餐摊点等。而且,很多学生就算见到了火炉,也并不会留心是如何生炉子的,因而他们并不理解“炉火越吹越旺”是什么意思,有的学生会想到家里的燃气灶,用力一吹也是会灭的。于是,一个高质量问题因为先行组织者的不合适而变得低效了。这种情况,如果教师能够在提问之前播放一段视频,让学生关注到什么是炉火越吹越旺,效果就会好很多。

二、提问语言不当导致先行组织者混淆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的指向是否清晰决定着学生的答题方向。如果提问中含有指向模糊的词语,就容易使学生不知所问,也就无从回答。举个例子来说,在讲授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这节课,围绕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教师一般会从实验原理,仪器装置,实验步骤,气体检验等多个方面依次阐述实验室如何制取氧气。在笔者听到的一堂课中,授课教师在告知学生实验原理,即利用加热高锰酸钾可以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之后,开始准备讨论实验装置。这时,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同学们,我们之前有没有学习过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实验啊?”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学生能够想到曾经学习过的加热碳酸氢铵、加热碱式碳酸铜等实验,利用这些已经学过的实验,想到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然而,在提出这个问题之后,学生竟然产生了很大的疑惑,很多学生不太清楚教师想问的是什么,表示没有学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看似异常的现象呢?其实反思一下,问题出在教师的提问上。通过课后和学生的交流,教师也意识到了提问中的缺陷。即,如果当时教师的提问是:“之前有沒有学习过加热固体的实验?”学生是可以回答得很好。但是由于学习加热碳酸氢铵以及加热铜绿实验的时候,当时的实验目的并不是为了制取气体,只不过是实验生成了气体。所以,当教师把这样的信息加入到提问中,提问变成“有没有学过加热固体制取气体的实验?”,就造成了信息的混淆,学生将问题的重点放在了制取气体的实验,自然是觉得没有学过。在这一情境中,教师虽然考虑到了学生的已有认知,找到了合适的先行组织者,但是由于提问语言欠缺琢磨,导致了先行组织者混淆。

综上所述,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需要依据课时目标设置合理的问题串,要明确通过提出哪些问题可以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然后,针对每个问题,需要进行仔细推敲,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学习水平、学生的生活环境、对环境事物的认知水平、问题的深度、问题的指向性等多种因素,才能设计出高效的提问,进而取得教学的高效。

参考文献:

[1]孙方晓.论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提升[J].当代教育科学,2014(16):54-55.

[2]石朝佳.浅谈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数理化学习,2014(4):31-32.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先行组织者提问化学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巧引路轻点拨,豁然开朗
中职英语教学中“先行组织者”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