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

2019-03-30栾伟元

中文信息 2019年3期
关键词:体医融合体质健康高校学生

栾伟元

摘 要::“体医融合”是以医疗问题为导向,组织人们进行安全、有效的体育锻炼,它区别传统的运动技能,特别注重发展健康运动技能。本文通过阐述“体医融合”的可实施性和必要性,分析高校大学生健康水平现状,尝试提出一些“体医融合”的具体实施方法,为促进高校大学生体质提供思路。

关键词:“体医融合” 高校学生 体质健康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03-0-02

大学生身体健康一直是高校关注的话题,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医融合”模式是体育与医学的结合,是增强体质、保持健康的新模式。早在2014年,我国就已经提出了“推动体育健身与医疗、文化等融合发展”的理念,并将“全民健身”提升为国家战略。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印发并实施,《纲要》从生活方式、健康知识及技能、健康监测、健康教育等方面加大宣传力度,实现“体医融合”的推广,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事业。

一、“体医融合”模式的可实施性与必要性

1.“体医融合”的概念和含义

体育与医学是促进身心健康的“双胞胎”。“体医融合”是指利用体育和医学项目促进健康的模式。它的特点是结合了医疗保健和运动健身两方面。个人健康或身体健康通常可以通过医学测试和身体健康评价来评估,并且可以参照相关指标制定科学的、个性化的锻炼处方。“体医融合”是两种理念的融合。在现代医疗的支持及科学规范的指导下,增加运动,提高身体机能,预防疾病发生,这无论是从卫生角度还是经济学角度,都是成本较低、效果较好的重要方法。

2.“体医融合”的可实施性

“体医融合”是一种创新的模式,主要包括健身方案、康复保健、身体功能监测、运动处方等,结合体育课、系列健康讲座、课外健身咨询等教学的方法。传统高校体育教育的理念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学生只是学习过程的下属。“体医融合”模式下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改善学生的身体状况,改变以体育技术为主要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体育与医学融合”的整合模式,发挥1+1>2的效果,引导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主学习,自我检测,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为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体医融合”的必要性

根據我国2013年的统计数据来看,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87%。而这些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使慢性病的趋势正逐渐年轻化,已经成为了危害大学生健康的隐形杀手。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帮助学生采用正合理有效的锻炼方法来提高自己的身体健康水平,已成为高校教育者的一个重要课题。“体医融合”是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一种手段,主要是通过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让他们了解自己的健康问题。在此基础上,他们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来改善亚健康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二、高校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现状研究

1.现阶段高校学生体质水平

关于高校大学生的体质状况,并不单单是短期内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也是长期存在,需要始终关注的问题。据数据报告显示,高校学生的体质现状正处于明显下滑的状态,这一点也能够通过对高校体育老师的采访得到印证。在体育老师的描述中,能够感觉到作为教育工作者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状况的担忧,以前看来很容易完成的动作,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生难以完成。另外在“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中,我们发现,我国大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水平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同时肥胖率却在与日俱增,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都已成为严峻的问题。

2.高校学生体质现状原因分析

详细研究造成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发现,造成体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现阶段的高校大学生学习压力相比高中轻松自在,造成了很多大学生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跟方向,逐渐失去了勤于学习的习惯,将大量时间放在娱乐上,导致许多高校大学生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宅男宅女,整日窝在宿舍打游戏、看电影,甚至有的同学吃喝拉撒都在宿舍解决,这种缺乏运动且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是导致高校大学生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目前的大学体育课程内容对大学生吸引力不强。在课程内容的结构上,大学生的体育学习内容跟高中甚至初中的课程在很大程度上类似,而且难度也没有明显差距,体育考试考核流于形式,导致大学生体育课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学生点完名就偷偷溜了,因此,很难达到大学体育课本应达到的锻炼效果。最后,从心理上分析,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年少的时期,对自身身体状况过于乐观,总感觉自己还年轻,身体好,不需要锻炼或者以后再锻炼也没问题,这种不良的健康观念跟意识,也是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下滑的重要原因。

三、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理论体系构建

1.树立体医融合背景下的个体健康屏障

体育教育不应该局限于技能教育,还应以维护生命为目的来开展,要区别于传统教育中注重发展运动技能的教育方式,而是要着力发展学生的健康运动技能。学校可以和医疗机构合作,通过建立一个“健康健身指导中心”来帮助大学生建立自己的健康屏障。个体健康屏障的建立主要是基于身体检查、身体状况和运动指导。通过对测试报告中出现的身体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大学生学习和工作的规律,健身指导中心的专业人员可以制定一套符合其自身特点的体育训练方案。这项运动训练计划是专门为改善身体状况而设计的,能在考虑个体差异的前提下提高体育锻炼的效果。同时,它也使大学生充分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自身健康意识。

2.构建体医融合背景下的相关知识理论

建立与“体医融合”相关的理论知识是基础。高校体育课程结构可以增加体育保健、体育医学、体育康复、体育指导等相关理论方面的内容,增加大学生对健康的关注和接触。体育课程的技能学习建立提高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卫生保健、健康运动的讲座能提高学生对健康知识的认识,增加学生了解健康知识的途径,通过加强体医融合推动非医疗健康干预,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健康。

四、体医融合背景下高校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策略

1.体医融合的校园氛围营造

体育和医疗联合,共同宣传体育锻炼对健康的重要性,可以通过设立体育医疗宣传周等活动,通过悬挂条幅、发放宣传图册等形式,让学生了解运动与自己的身体健康关系,使学生做到从医疗看体育,重新发现体育,从体育看医疗,重新认识疾病,增强学生对运动的认知,增强运动自觉性。

2.体医融合的运动处方库建设

运动处方是体育与医学结合的重要表现方式。运动处方相当于医生开的病历和“方子”,健身计划或锻炼计划相当于“药”,训练或练习的方法好比治疗的方法。学校可以联合所在社区、街道医院,设立学生健康服务中心。学校体育教师和医生联合开展多项健康服务,比如为学生开展一些基本的健康项目检测,健身指导,体育运动康复等服务。特别是在让医生给学生推荐科学锻炼方法,对于学生依从性效果要远远好于体育工作者對学生说服教育。根据学生身体素质、运动偏好、运动习惯、运动目的等,选择适合他们的运动种类,合理设置运动强度、持续时间以及运动频度,制订个性化运动方案,建立运动处方库。

3.体医融合的“产学研医”合作模式

高校、企业、医院三方携手,创建体医融合的“产学研医”合作模式。整合三方拥有的优质资源,进行优势互补,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健康管理平台,合作开发App。通过健康管理平台的数据分析与体质状况检测设备有机结合的方法,更精准的帮助学生对身体状况进行改善,让科技助力于健康,促进体医融合的快速发展。另外,将竞技体育形成的科学理论和技术成果可以和临床技术的发展融合起来,更好的促进体医在技术层面融合。

4.体医融合的体育课程内容改革

实行“体医结合”,首先要改变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体育课授课内容除了教授篮、排、足球、田径等体育项目,还要充分借用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树立体育课程与健身、强身、防病相结合的教学理念,会通过对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等武术的修习,提身体素质。其次,要增设体育卫生保健等课程,讲授人体的基本运行原理,从生理角度让学生认识到锻炼的重要性以及锻炼的必要性。最后,要改变课程评价体系。体医融合首先要解决运动的安全性,包括血糖安全、心脏安全、避免伤病。还要解决运动的有效及可持续性。对体育课程效用的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长远来看,不应该只注重短期的锻炼效果。

5.体医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训

加强体医复合型人才培训。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者的体育医学课程的知识培训,如健康评价与运动处方、运动损伤康复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人体测量与评价等课程,使教师既懂得运动技能知识,同时又对医学、康复治疗、体育保健知识熟悉的体医复合型人才。

结语

“体医融合”模式不但加强了体育与医学在政策、理论、技术的实践探索,使学生逐步提高自身健康意识,同时“运动处方”的科学指导下,采取合理有效的健身方法,让学生得到正确有效的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体医融合”模式,是各方协同合作下,提升高校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的有效途径,需要政府、高校、医疗、企业等多机构,通过“政策融合、资源融合、技术融合”的手段来实现,从而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波,董杰,盛磊,朱美义.体医融合内涵、模式及路径探讨[J/OL].体育科技,2018(03):30-31.

[2]黄美玲,莫晓敏.“体医结合”模式下——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对策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7,(4):156-157.

[3]张胜南.我国”体医融合”的发展探究[J].拳击与格斗,2018,(14):124.

[4]向宇宏,李承伟.“体医融合”下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J].体育学刊,2017,(5):76-79.

[5]赵晓亮.健康中国战略下”体医融合”发展的实然与应然[J].拳击与格斗,2018,(10):121-122.

[6]廖远朋,王煜,胡毓诗,孙君志,何本祥.体医结合:建设“健康中国”的重要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43(1):5-7.

猜你喜欢

体医融合体质健康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体医融合背景下社区医疗与体育健康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研究
体医融合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发展创新模式与路径选择
影响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的要素库及权重分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