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通居家养老“最后一公里”

2019-03-29郭煦

小康 2019年9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朝阳区驿站

郭煦

近年来,推动养老事业多元化多样化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一直是热门民生话题。

养老驿站 未来我们身边1公里就有养老服务驿站、3公里就有街乡养老照料中心,还能 享受“送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

2018年10月15日,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显示:截至2017年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33.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北京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净增120余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2017年,北京市約每2.5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面对如此庞大的老年人群,仅靠国家财政来负担养老还远远不够,社会资本进入养老产业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俗话说,“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在老年人眼里,再豪华、再高档的养老院,都比不上自己温馨的家。于是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生活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专业服务成了他们的最大希望,社区成了居家养老的主场。而且从中国现实的国情看,社区、居家养老依然是目前我们解决养老问题的主要方式。

双桥恭和家园作为北京市首个居家养老社区,恭和家园园区总建筑面积近5万平米,共7栋养老公寓。园区内配有曲苑大舞台、亲子乐园、棋牌广场……动静相宜,更助于老年人在此修养身心。

来自北京市官方文件显示,到2020年,北京市内养老驿站的数量将增至1000家,每家驿站的服务半径不超过1000米。

北京市2016年出台的《北京市支持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十条政策》与《关于开展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各区政府通过资源整合、置换、新建、购买、租赁等方式无偿提供服务设施”。

具体落地形式便是养老驿站,以“政府无偿提供设施,运营商低偿运营”模式运营,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呼叫服务、助餐服务、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等服务。

居家养老服务“送上门”

老年人身边1公里就有养老服务驿站、3公里就有街乡养老照料中心,还能享受“送上门”的居家养老服务。近年来,北京市通过构建四级养老服务体系,让300余万名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安享晚年。

朝阳三里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是由一家火锅店改建而成的养老驿站,成立于2014年,是全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的“发源地”,也是全市首家正式命名挂牌的养老驿站。

如今,这家驿站的服务已辐射三里屯街道七个社区的近1.4万名老年人,其中80岁以上的就有4000人,失能老人也有400多人。这里可以提供日间照料、呼叫、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健康指导、文化娱乐、心理慰藉、夜间陪护等多项服务。目前本市380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都可以提供这些服务。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改革开放初期,养老事业由政府直接统筹包办,进入新时期,北京市围绕“老有所养”,着力加强顶层设计。2015年5月1日起,《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实施。全市构建“三边四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年人在其周边、身边和床边就近享受居家养老服务;如今,以养老服务补贴、高龄津贴、免费乘公交等福利优待为主要内容的老年人福利体系也已逐步建立起来。

一个事实是,北京市养老资金由2012年的5.1亿元增加至目前的12亿元。目前,全市共建设街乡镇养老照料中心252个,每年辐射开展居家养老服务项目1000多个;两年共建成运营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家,其中农村幸福晚年驿站140家;全市投入运营养老机构506家,投入运营养老床位10.3万张;发展了九大类、1.5万家养老服务单位。民政、卫生、人力社保等部门也在不断推进医养结合,优化医疗机构设置、医保定点资质审批,推进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今后,老年人身边1公里就有养老服务驿站、3公里就有街乡养老照料中心,还能享受种类繁多的居家养老服务。

北京市朝阳区在去年成立了首个居家养老助医服务信息平台,该平台依托养老机构、养老驿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服务主体,可为社区居民提供家庭医生签约、健康评估、医护上门、生活照护、养老技能照护培训等多项服务。

家住双井街道的李阿姨家今年63岁,家里有位87岁的老年人卧床多年,又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脏病等病症,需要经常到医院进行慢病管理和复查,对于李阿姨来说,每次带老年人去医院挂号看病,都是一项“大工程”。

“我们先得把老年人从床上抱到轮椅上,再推着轮椅把老年人送到医院,光是抱老年人上下床就能忙我一身汗,就更别提上下楼和坐车的过程了,老年人看一次病真的太困难了。”李阿姨说。

去年11月,通过参加社区活动,李阿姨得知在朝阳区居家养老助医服务信息平台上,动动手指就可以预约医护上门服务,而上门的医护人员,均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她当即为家中老年人预约了上门输液服务。平台工作人员致电了解和核实老年人身体和病情后,医护人员带着检查设备来到李阿姨家里进行上门服务,医生给老年人做了详细的体格检查和评估之后,根据老人的情况开出了医嘱,在签署了巡诊代开药协议后,工作人员还为老年人送药上门。

“真的特别方便,整个预约过程非常顺畅,上门的医护人员非常专业,技术过硬,也特别准时,现在老年人开个药,做个康复,就不需要折腾出门了,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李阿姨说。

该平台不仅给老年人提供医护上门服务,还增加了社区巡诊服务,在朝阳区很多社区的养老驿站,都有社区医护人员为大家量血压、测血糖,开展社区健康讲座,普及居家养老知识,这项便民的社区巡诊服务,方便了居家老年人问诊,也为各个养老驿站带来了人气。

“作为全国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朝阳区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朝阳区居家养老助医服务信息平台就是我们‘互联网+养老方面的一个有益的尝试。下一步,我们也将整合更多的居家养老服务资源,进一步扩大该平台的辐射面积,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这项服务。”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服务的过程中,我们也会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更专业的服务。”

“医养结合”让老年人安心养老

作为北京市“人口老龄化”大区,近年来,朝阳区老年人口发展迅速。

2008年北京市提出构建“9064”养老格局,即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6%的老年人社区养老,4%的老年人入住养老机构集中养老。

北京市朝阳区围绕“打造健康朝阳建设卫计强区”总体要求,多举措实现医养结合,不断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需求。

2018年,朝阳区卫计委持续发力,在2017年试点的基础上,推出了家医签约“签做评”一体化工作,实施病床进家庭、药房进家庭、巡诊进家庭、E网进家庭“四进”服务,并在全区80%以上政府办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挂号、就医等便利服务绿色通道。

2018年,朝阳区卫计委继续落实《关于推进朝阳区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精神,以基本服务全覆盖、不断完善内涵为原则,推进医疗“四进”服务。

家庭病床是指,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负责实施,通过前期系统评估,向满足“行动不便、病情稳定、连续管理、家医签约”等条件的患者在家庭、老年人养老中心等医疗机构以外场所建立病床,并按照相关病床管理规范实施规范的医疗和护理及相关辅助工作的行为全过程。

巡诊、送药进家庭,由具有相关资质的医疗机构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慢性肺病5种慢性病稳定期老年人提供上门巡诊、送药服务。

“E网进家庭”是指,依托医联体,开展特色学科,利用信息化手段,朝阳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垂杨柳医院医联体可以实现心电、X线片的远程会诊。

针对医养分离问题,朝阳区制定出台了《关于推进朝阳区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实施方案》、《朝阳区居家重点老年人医养结合综合评估工作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从制度上提高了保障。

目前,朝阳区老年人的就医便利,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驻区大医院之间的常规双向转诊,家庭病床的远程会诊,有效引导老年人遇小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患者在社区就诊,疑难重症能够及时转入区内三级医院抢救、治疗,康复、日常照护回到社区。老年人从家庭病床转出至医院的,只收取家庭病床起付线,不再收取转入医院后的住院起付线;从大医院出院,转至家庭病床的也不再另收取家庭病床起付线。

同时,朝阳区加大服务创新,完善服务供给,满足不同层次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逐步推出健康养老、文化养老、智慧养老等新型模式,促进养老产业多元化健康发展,为全区86.6万名常住老年人打造一个幸福晚年。

与此同时,自2004年起,朝阳区启动了老年大学计划,发展至今,朝阳老年大学已经设有书法、绘画、摄影、声乐、古琴、模特等13门专业,在潘家园、酒仙桥、麦子店、来广营、安贞等10余街乡开设了分校,共175个教学班、学员5700余名。朝阳老年大学还依托社区233个老年远程教育基地,举办“幸福养老大课堂”,开设幸福导航、养生宝典、疾病防治等九大系列的精品课程,为近10万人提供学习教育,举办千场讲座下基层活动,参与老年人达7.5万人次。

探索“养老+护理”的新模式

作为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区,2018年北京市朝阳区在全市率先尝试把专业护理项目植入社区养老设施开展服务,华威西里社区养老驿站护理站就是朝阳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医养融合方面的一次探索。据北京市朝阳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这种“养老驿站+护理站”的模式,既能为老年人提供养老照护,又能提供护理服务,是朝阳区建立医养融合服务的新模式和新举措。

目前,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还遇到一些问题,基层医务人员严重不足。按照编制标准,北京市全市需配置社区医务人员5万余名,而目前在岗人员仅为3万余名,缺口达2万余名。随着惠民政策实施,基层门急诊量大幅增长,居家医疗服务用时长、要求高,上门服务所需要的人力配备明显不足。

在居家上门医疗服务价格方面,部分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偏低。此外,社会办护理机构开展居家服务收费高,老年人不易接受,且居家医疗服务费用未纳入医保范围,长期护理险还不成熟,制约社会力量开展居家医疗服务积极性。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也坦言,北京市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亟待建立。养老服务市场功能发挥不充分,老年护理服务缺乏持续性保障,严重影响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向老年人提供护理服务,老年人急需的护理需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也影响到医疗保险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北京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有关部门,完善支持政策,调整和完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价格,扩大医疗护理服务医保报销范围。加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为医护人员及患者提供医责险等保险措施。同时,探索远程智慧医养结合模式。

事实上,为更好地推进居家养老服务,北京市已经在2018年调整和完善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价格,扩大医疗护理服务医保报销范围。同时计划在资源摸底和市场发展现状及发展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落实各项新政策、新标准,参考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明确北京市养老产业发展方向,提出养老产业发展的实施建议。

如何将居家养老的系列配套服务送到老年人家门口?养老驿站打通了“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民建北京市委提出建议,要着力研究并解决养老驿站可持续运营问题。

民建北京市委在“关于加快我市养老政策供给侧改革的建议”中提到,养老消费的主体仍然是政府买单,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作用和机制尚未形成。

对此,民建北京市委建议:鼓励社会参与,引入慈善机构、公益基金、保险机构、上市公司进入养老驿站,以冠名权、公益赞助等方式解决驿站的部分日常运营资金。通过驿站整合社区里的各种与养老有关的服务和资源,激发市场消费,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出台供应商入驻驿站的参考合同文本,赋予驿站經营单位对入驻供应商实施监管等权利。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朝阳区驿站
心智教育 筑梦成长 长春市朝阳区宽平小学校简介
朝阳区成立街道快递外卖行业联合工会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休闲驿站
疫情防控 朝阳区各级工会组织在行动
首都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社会综合治理的路径选择——以朝阳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