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岱银集团的“柔性”版图

2019-03-29袁春妹通讯员安德利

纺织机械 2019年2期
关键词:智造纱线柔性

本刊记者 袁春妹 通讯员 安德利

智造案例

这几年,山东岱银集团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焦点,从越来越强的差异化新型纱线研发生产能力,到大手笔在马来西亚投建的50万锭纺织项目,今天的岱银已跨越了山东乃至中国的疆域范畴,成为了代言中国纺织生产实力的优秀企业。如何在时代主旋律中找到代表自己的音符?岱银的目标清晰且坚定。

到2018年5月,岱银马来西亚项目二期投产,至此,企业22万锭已全面达产,成为了岱银拓展海外市场的有力支撑。据岱银集团董事长赵焕臣介绍,岱银近年来一直在紧紧围绕“打造百亿企业、百年企业”积极进行全球化布局。

为“双百”推进全球布局

据赵焕臣介绍,仅2018年,企业通过积极的销售渠道拓展在国内外市场开发了320多个新客户,95%以上的产品实现了订单式生产。出口市场形成多元化格局:北美洲占37.21%,欧洲占30.30%,亚洲占19.88%,出口业务量实现稳步增长。此外,“雷诺”服装在美国、加拿大市场的品牌销售力度进一步加大,2018年在美国、加拿大市场实现自主品牌服装销售26万套,同比增长了30%。

良好的市场表现得益于岱银能紧跟大势,在国家的“一带一路”倡导之下投建海外项目,为企业撬动海外市场打下坚实基础。

除了这样的战略布局,岱银也在积极推进企业自身的新旧动能转换。从加大科技创新,进一步打造企业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方面的特色和优势,到借力“互联网+”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建设以及大力发展智能化生产,这些举措无疑让岱银的高级定制、差别化产品生产优势越发突出。如此环环紧扣,让岱银呈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发展状态。

智造感言

山东岱银集团董事长 赵焕臣:

赵焕臣

高级定制将成为市场需求的终极目标,而差异化生产则是大势所趋,智能制造承载着企业的未来。唯有顺应这种趋势,充分将科技运用到生产实践中,依托更加优秀的智造技术提升自己,企业才有机会赢得更好的发展。

目前,智能制造相关技术还处于推广应用、持续完善的阶段,仍存在较多问题,我们离真正的“无人工厂”还存在较大距离。大到创新技术的跨界融合仍不畅通,小到企业面对的细纱自动接头还没能实现,众多技术都尚待加速提升。面对科技发展的方向和产业升级的趋势,需要各行业有识之士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共同为中国纺织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做出更多努力。

用“差异化”定位企业特色

岱银集团在差异化新型纱线的研发、设计与生产能力和实力众所周知。该公司的纱线以新型结构和多组分混纺为特色,产品用途覆盖了牛仔、针织、家纺、衬衣面料、仿毛面料、装饰织物、阻燃织物、特殊用途织物等。企业拥有的新型纺纱技术涵盖竹节纱、弹力纱、双包纱、长丝短纤复合纱、赛络纺、紧密赛络纺、低扭矩纺、色纺、双氨纶包芯纺等。

为了企业实现更高效的“差异化”生产,岱银借力智造进行提升。

基于多年的创新和经验积累,岱银跨越了传统棉纺原料应用的局限,成功地将棉、毛、麻、丝和各种功能性纤维、化纤长丝等,通过在改造的棉纺设备上进行复合纺纱,使得各种纤维的突出特性都能在面料中得以展现,且兼顾了面料功能设计与生产成本的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岱银依托专业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创新,实现了上百个产品同时生产。据悉,该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竹节纱CADCAM系统,实现了竹节纱工艺参数从设计平台到生产机台的网络化传输,竹节纱可以做到每一段纱线都和设计相符,这一切都源于企业高效、先进、柔性化的生产设计线。

借“智能”推进柔性制造

2018年,岱银历时三年涉及6万锭的“差异化产品柔性化制造生产线”投入运行,据悉,该项目使岱银的万锭用工减少到了65人,这一数据较传统生产方式下的万锭用工200人锐减了67%。此外,在生产效率方面也同样成果显著。传统设备生产特种纱为万锭每月加工200吨,而借助该项目,企业的万锭月加工量达到了260吨,且在产品结构配置合理时,加工量可达300吨,效率提高了30%多。与此同时,借助该项目,岱银的产品质量更加稳定,产品一致性大幅提高。

谈及企业推进该项目建设的初衷时,赵焕臣表示,个性化定制、差异化和高效率的生产是每个企业都在面对的课题,且在未来会愈演愈烈,必然会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依托。

基于长期的发展考虑,岱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了该项目的规划,并对项目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缩短交货时间,让企业新产品能够快速抢占市场;可以有效减少劳动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精准制造,减少人为错误,稳定产品质量;能够优化流程、简化程序、降低小批量产品制造难度;降低多品种同时生产的复杂程度,避免出现管理失误等等。

事实上,为了保障企业产品优势和特色,岱银在合作伙伴的选择上也比较慎重,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评估,主机选择了卓郎、特吕茨勒、恒天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厂商,辅机合作者包括了瑞士洛瓦、德国诺茵豪斯、台湾通灏等优质企业,设备整体配置非常高。

当然,这样的配置投资也非常大,对此,赵焕臣说:“在智能化项目建设方面,企业应该将眼光放远,在长期收益中去衡量。企业之所以要推进这个项目一定是基于长期发展的考虑,最该关注的问题是如何进行设备选型,如何真正让智能化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赵焕臣的观点值得每个想推进智造项目的企业借鉴。

站在新的基点上,岱银还在积极布局。据悉,未来,它将把开发端前移,积极推进纺纱智能制造,满足上至万吨,下至几十公斤各类棉纱的精准研发生产,将岱银打造成为特种纱线制造的领军企业。与此同时,还将加快推进投资1.2亿,10万套雷诺西服高级定制项目,让智能制造更加有力地推动岱银的差异化发展和全球化布局。

践行者说

在岱银集团的“差异化产品柔性化生产线”项目中,卓郎用自己的经验和实力推动了项目的完美落地,由此,也为这个“差别化纤维的领军者”带去了参与市场竞争的利器。对于行业而言,又增添了一个值得分析、借鉴的优秀“智造”范例。

猜你喜欢

智造纱线柔性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一种柔性抛光打磨头设计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灌注式半柔性路面研究进展(1)——半柔性混合料组成设计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柔性管理模式应用探索
针织与纱线
中国智造
纱线与针织
纱线与针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