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旋律宣传怎样做到有声有色
——检察日报庆祝“两个40年”系列报道活动回顾

2019-03-28■肖

法治新闻传播 2019年1期
关键词:采访报道检察工作检察官

■肖 荣

特殊的时间节点,总有非同寻常的纪念仪式。

2018年,既是十九大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这一年,全国两会宣传报道刚一结束,报社就开始谋划如何围绕庆祝“两个40年”开展宣传报道。5月初,长达8个月、分多个阶段进行的“40年·光荣与梦想”系列采访报道活动正式开启帷幕。

总的来看,系列报道较好地宣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全面展现了40年间法治建设成果和检察工作成就,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注重统筹,具体方案可操作性强;注重特色,各阶段主题鲜明;注重细节,大视角小切口。

注重统筹,具体方案可操作性强

2018年4月初,由赵信副总编辑牵头,总编室负责起草了庆祝“两个40年”采访报道方案(初稿)。报社编委会研究讨论后,确定从当年5月到12月底,分三个阶段,按照“走进100个基层院”“大检察官访谈”和“改革热土上的检察足迹”(后改为“映像岁月”)三个小主题,接续开展大主题为“40年·光荣与梦想”的大型系列采访报道,其间举办一个检察诗歌节和一个“检察影像”老照片征集活动。后来,随着庆祝“两个40年”气氛日益浓厚,又增加了“检察新征程”和“人物访谈”两个小主题采访活动,制作了两期庆祝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特刊。据统计,“40年·光荣与梦想”系列采访报道(不包括检察诗歌节和庆祝特刊),共刊发170多篇文章。

此次系列采访活动阶段多、战线长、报道面广、参与采写的年轻记者多,怎么将方案不折不扣落实到位,确保各阶段活动顺利开展,不断促进庆祝氛围升温,难度不小。我们的做法是尽可能细化方案,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统筹、协调和把关。

以第一阶段“走进100个基层院”采访报道为例。4月中旬,编委会明确开展庆祝“两个40年”系列活动的总体思路后,总编室迅速着手“走进100个基层院”具体事宜:反复修改、细化操作方案;向各省级检察院发布通知,主动征集线索;精细制作“采访提示”,重点对写作要求进行规定,并详细列出35个切入角度供参考;确定第一批采访记者名单,告知“采访活动相关安排”;汇总线索并上报编委会研究,拟定第一批稿件刊发排序,落实启动仪式……活动期间,根据采访报道推进情况,适时总结得失,为记者采写稿件提供意见建议。

再如“大检察官访谈”。根据编委会签发的报道方案,采访人员必须提前研究拟采访省份落实大检察官研讨班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出台的文件、拟采访大检察官的新思想新提法和个人特点,等等。在此基础上,总编室还专门整理了一个包括5条基本问题和3条个性化问题的采访提纲,供记者参考。

可以说,此次系列采访报道既是一次“比学赶帮超”的业务大练兵,也是策划者、组织方和编辑记者反复碰撞、切磋沟通的过程,每一个参与者、每一篇文章、所有的精益求精都是为了完美体现活动主题:生动讲述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全面展现法治建设和检察工作成就。

注重特色,各阶段主题鲜明

庆祝“两个40年”系列报道,大的活动主题是“40年·光荣与梦想”,其含义一望即知:回顾与展望,宣传主旋律,传递正能量。以“40年·光荣与梦想”为统领,各阶段活动都有不同的小主题,且各具特点。

“走进100个基层院”着重以采访100个基层院的形式纪念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最大限度地反映40年变化,展现检察风采;最大限度地贴近最高检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新思路、新部署。如果说“走进100个基层院”的最大特点是深入基层,形成大覆盖、大声势、大影响,“检察新征程”则精准聚焦部分地市检察院,近距离感受他们在贯彻落实新时代检察工作总要求中的所思所谋、所作所为。

一版推出的“大检察官访谈”,以各省级检察院检察长为采访对象,注重你问我答的面对面交谈,凸显大检察官所在省份检察工作特色和大检察官对于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考,站位高、格局大、有思想。而同样是访谈,在四版刊发的“人物访谈”,侧重于采访部分检察系统老领导、老同志及著名法学家,请他们回忆推进检察事业和法治进程中的美好时光,畅谈对40年来检察工作变化的感受,以及对检察事业未来发展的展望。

中央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前夕,10篇“映像岁月”连续推出。早在策划之初,此组报道主题为“改革热土上的检察足迹”,计划选取十多个改革标志性事件所在地的检察机关进行采访,特别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后来,为避免形式及内容与“走进100个基层院”交叉重复,决定改做一组综述,讲述改革背景下的检察故事。每篇综述都从一幅检察图片说起,报道主题因而改为了“映像岁月”。这组文章的包装形式新颖别致,标题及三栏大图片、图片小故事在一版刊发,文章在二版处理,既凸显分量也很有看点。

围绕“40年·光荣与梦想”庆祝总基调,各阶段采访报道主题鲜明、互为补充,通过多种形式、多重视角,全方位、立体化展示了40年间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尤其是检察工作的发展变化,内容丰富、多而不乱,形成了强大的宣传声势。

注重细节,大视角小切口

“草原这天的风很大。

在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热情的斯日古楞把我们迎进她家的毡包里。斯日古楞是这里的嘎查达(村委会主任),她一边给我们送上热气腾腾的奶茶,一边聊起了检察院的‘草原检察直通车’:‘直通车直接开到了我们牧民的家门口,宣传法律,帮助解决纠纷,很方便!’”

——这两段文字是“走进100个基层院”文章《草原上的飞跃——走进内蒙古自治区新巴尔虎右旗检察院》的经典开头。“草原这天的风很大”简单质朴,意境十足,这阵风似乎吹到了读者面前。紧跟着,镜头从辽阔的草原拉近,读者又看到了毡包、热气腾腾的奶茶和热情的女主人,听到了她对“草原检察直通车”的评价,一段有关“草原检察直通车”由来、少数民族地区检察机关恢复重建的历史随之生动浮现。

深入一线,说古论今;凸现细节,还原现场。不仅在此文开头,类似的细节描摹在100篇“走进100个基层院”文章中随处可见。记者们有的采访当地有影响案件或热点事件当事人,简述案情事件,重点写人物体验,从第三方视角看检察工作发展和变化;有的讲述一家人,两代或三代检察人的故事,展现几代人的生活、工作经历;有的特意挖掘“首个”“第一”等荣誉背后的故事;有的“钟情”院里有年代的老物品,讲述来历和故事……同样的主题、不同的视角,同样的法治情怀、不同的成长故事,令人感受到古今交错的穿越感、纵深感,怀旧之外又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和特征。

再来看看“映像岁月”第一篇稿件《站高看更远:讲政治始终摆在检察工作第一位》这部分描述:“眼前这张照片拍摄于1985年4月,地点是山西省河津县(今河津市)县城街头。几张简陋的桌子前后围满了人,一位头发花白的长者坐在桌子后面,专注地倾听群众诉说。这是33年前,时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杨易辰(右二)到山西调研时,在河津县亲自接待来访群众的一幕。”对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简要阐述后,文章自然引出了主题:40年来,检察机关在改革开放后历任最高检检察长的带领下,不断创造符合党和人民意愿的工作业绩,引领人民检察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砥砺前行。这样的文章够高大上吧,却因为一张图片一个场景的切入,因为更多的细节描写,轻轻松松地把读者带进新闻大主题和大背景之中。

40年,波澜壮阔;40年,伟大实践。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检察机关恢复重建40周年,宏大背景下的主旋律宣传,一不留神就可能陷入为写而写的窠臼,或主题先行内容生硬,或闭门造车缺乏现场感,或视野狭小有点无面。正因此,无论“走进100个基层院”还是“映像岁月”,无论“检察新征程”还是“人物访谈”,系列采访报道始终坚持突出新闻性、可读性,大视角小切口,以小见大,写好人物,讲好故事,既有高屋建瓴、宏大叙事的气韵,又有具体人、具体片段的细节,把一篇篇主旋律宣传稿件写得有声有色。

轰轰烈烈的庆祝“两个40年”宣传报道告一段落,但更多的新闻采访就在眼前。主旋律也好,舆论监督也罢,坚持用细节说话,“在新闻中放一张脸”始终是一个有效的写作方式。

猜你喜欢

采访报道检察工作检察官
“检察官让我重获自由”
努力实现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新跨越
提高新闻宣传采访报道质量对策措施
双十一,单身检察官是怎样炼成的
论突发性事件中记者的采访报道技巧
以文化建设引领检察工作创新发展
信息意识在新闻采访报道中的运用
检察文化与检察工作协调发展规律
保障新闻工作者依法采访报道——设立中国新闻工作者援助项目的背景情况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对基层检察工作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探索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