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本溯源 方能行稳致远
——建宁县实验小学“四源教育”的实践探索

2019-03-28张荣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建宁县建宁闽江

张荣生

(建宁县实验小学,福建 建宁 354500)

一、闽水之源,润灵动之气

闽江溪水、雌雄双瀑、三滩鸳鸯湖、黄坪洞三级站水源、濉溪河等,建宁处处流淌着清澈灵动之水。拥有百口泉眼是建宁实小的特点之一,校园一角还保留着一口百年古井,并利用天然泉水建成“丁家屋泉水喷泉”。关于水的故事与哲理遍及校园各个角落,学校大门前清澈的濉溪河环绕而过,让学校充满了朝气、秀气与灵气。

1.探其源。1991年和1992年,福建省闽江流域规划开发管理办公室组织闽江江源考察队,两次对闽江江源进行考察,确认建宁县均口镇台田溪为闽江正源,并在源头处的峭壁镌刻“闽江源”三个大字。[1]面对如此厚重的水文化历史资源,学校利用课堂教学主阵地,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中融入“闽水之源文化”的历史内涵。为使闽水之源文化融入校园,进一步打造文化特色,学校组织开展了“追溯闽江之源头”研学活动,探究闽江有哪些分支、流经哪些县市、考察队如何考察、如何最终确认,全校师生一起经历了一场追溯闽江源头的旅程。

2.明其理。挖掘提炼“水精神”。品水的特质,悟人生真谛。在水与人的关联处找准“礼、志、信、乐”的学校育人目标。即:礼的教育,培养河海不择细流、有容乃大的宽广胸怀;志的教育,培养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的做事精神;信的教育,培养“君子之交淡如水”的至诚、至纯、至美的友谊和互助精神;乐的教育,像水一样适时沉静、适时活泼,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真正的快乐。[2]

3.做其人。孔子说,智者乐水。学校的每一个教育人都在追求着“像水一样的人格,上善若水;像水一样的智慧,以柔克刚;像水一样的人生,乐观豁达;像水一样的恒劲,滴水穿石”。

二、福地之源,育朴实之本

“清新花香、福源建宁”是建宁县打造的一张靓丽名片。建宁是福建省最古老的一块陆地,唐乾元二年建镇,南唐中兴元年(958年)置县,历史久远,民风勤劳淳朴。坐落在文庙遗址的建宁实验小学,经过百年文脉的积淀,形成了淳朴严谨的教风与勤奋朴实的学风。[3]

1.追其因。建宁是闽地之母、古老陆地。地质结构形成于26亿年前,是八闽大地的起源地,地质学定名为天井坪地貌。[4]福州被称为“有福之州”,而作为闽地之母的建宁县也被称“为福地之源”。

2.悟其道。建宁有着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特别是建宁人民自觉接受过红色文化洗礼,传承不畏艰险、排除万难、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红色基因,弘扬坚定信念、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苏区精神。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观看本土电影《黄埠往事》等系列电影,让师生跟随电影重回那艰苦卓绝的年代,感受红军的英勇和舍己为人的精神,并以此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将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3.激其情。学校通过校本故事开发,在传统故事中传承真、善、美;在伟人故事中传导精、气、神;在身边故事中辨析假、丑、恶。通过课前讲故事、课中听故事、课后写故事、校园赛故事等渠道,让故事文化启迪智慧、润泽人生。学校借助镜头屏幕和慷慨激昂的文字旋律,开展读百部爱国故事书、唱百首革命歌曲、观百部优秀影视片、赏百首爱国诗词的“四个一百活动”,点燃学生的爱国爱乡之情。

三、红色之源,蓄行远之力

建宁县红色资源丰富。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是全国唯一一家以反映红军五次反围剿的历史为主题的纪念馆。新中国十大“开国元帅”中,有八位在建宁战斗、生活过,伟人与百姓之间、红军与百姓之间、红军与红军之间留下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1.行其路。建宁是原21个中央苏区县之一,是第一次反“围剿”的筹粮筹款之地,第二次反“围剿”的决胜之地,第三次反“围剿”的准备和决策之地,第四次、第五次反“围剿”东北战线的重要支点和指挥中心。现有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旧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苏区银行、红军兵工厂、红军医院等遗址。1946年6月,毛泽东、朱德等在学校操场(原南门广场)举行第二次反围剿祝捷大会。基于此,学校开展“走红军路、吃红军饭、唱红军歌、观红军剧、住红军屋”系列研学活动。

2.品其神。借助红色资源,引导学生品味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

3.炼其功。为增强学生自理能力,从日常生活小事锻炼学生的独立性,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到实践基地动手包水饺、炒菜等,丰富课余生活,体验功劳的喜悦。

四、成长之源,强发展之基

“让成长的每一步都留下精彩故事”是学校的办学追求。为了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以知行统一、学思结合为原则,确立了“行雅、行知、行健”的校训,有利于促进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提升。学校提出“有梦、有行、有为”的目标要求,用实际行动传承与发扬百年老校“雅、知、健、梦、行、为”的六字精神。

1.引其趣。学生的兴趣爱好不同,但相同的是,良好的兴趣爱好可以引向成功。学校通过“在扎实学生基础上让讲台,在综合能力提升上搭平台,在艺术熏陶上给舞台”等渠道,发现、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2.导其行。养成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手段。新教学楼正对面镶嵌着“荷之雅、水之灵、山之魂、竹之节”四块沙雕作品,引导师生做一个具有建宁荷花的高雅洁净、闽江水的灵动柔美、金绕山的稳重厚实、溪源竹的虚怀质朴品格的学生。在日常管理中,培养行动有序、言行有礼、肩上有责的“三有学生”。

3.乐其心。用梦想课程“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的理念,助力学生“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让快乐和欢笑充满课堂,让学校成为育人的快乐天地。学校努力打造“六味校园”,为学生创设温馨、宽松、民主的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学生积极热情、乐于助人、关爱他人等良好品质。进行适时的挫折教育,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每学期还组织多次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帮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在温暖和谐的环境中,让学生增强安全感、归属感,从而使身心都得到愉悦的体验。

猜你喜欢

建宁县建宁闽江
美术作品
闽江雨情
建宁县举办2021年就业创业政策培训班
全国石材行业绿色矿山建设 暨行业工作经验交流座谈会在福建建宁县召开
沈葆桢题闽江仰止亭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宁“花海跑”:春风十里梨花飞舞
建宁县全力打响交通建设攻坚战
建宁苏区又添新亮点
建宁 建宁县创新金融扶贫方式助推贫困户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