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绘本的体验式阅读指导策略探索
——以大班科学绘本《蚯蚓的日记》为例

2019-03-28朱云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蚯蚓日记

朱云真

(尤溪县实验幼儿园,福建 尤溪 365100)

科学绘本,也称科普类绘本、科学图画书,属知识类绘本。《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要“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而体验式阅读,采用静态的文本阅读与动态的生活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幼儿亲身实践、亲心感受,从而理解故事、爱上阅读,是适合孩子的阅读方式。

而科学绘本所涵盖的动手体验、探究发现的价值,更需要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和实践才能得以体现。因此科学绘本的体验式阅读活动,对幼儿来说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幼儿园科学绘本教学现状

(一)阅读孤立化,缺乏融合与生发

幼儿园的科学绘本阅读往往呈现一种孤立的状态,一般单独阅读一本科学绘本,就一论一,并没有相关的系列科学绘本延伸阅读,也很少与其它领域的活动相关联,缺少恰当的融合。因此,幼儿从中获得的科学知识是孤立的、没有联结的、无从生发的。单独一本很快看完,并不能很好地提供持续了解与探索的支持。

(二)阅读机械化,缺乏探索与趣味

科学绘本阅读还容易陷入机械化的境地,教师就绘本说绘本,少有实践操作,幼儿缺乏亲历体验,缺乏探索,因此对其中的科学认知是浅显片面的,“他知”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已知”。单独地看与说的阅读教学,也削弱了科学绘本天然具有的探索性和原有的趣味性,降低了对幼儿的吸引力,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学绘本的价值。

(三)阅读局限化,缺乏拓展与延伸

幼儿园科学绘本的阅读活动也表现出明显的局限性。常常局限于绘本本身,局限于课堂,把绘本中的科学知识只当做阅读内容来进行阅读指导,重视了阅读性而忽视了科学性的一面,也缺乏活动的课外拓展与延伸。表现在提供了语言学习的机会,强调了阅读方法、技巧及科学知识的掌握,却对探究兴趣的激发、动手操作的锻炼及对科学思维的培养缺乏有效引导,因此更谈不上探索经验的积累和创造性的发挥了。

二、科学绘本体验式阅读策略

幼儿的科学教育已经从原来获得静态的科学知识转变为整体科学素养的养成。[1]因而科学绘本的阅读也必须由静态阅读、被动接受,转变为动态体验、主动探索,才能发挥科学绘本的最大价值。

(一)抓取核心,精心设计融合体验

科学绘本的信息量通常都是比较大的,在有限的集体阅读时间里是无法面面俱到,无法精读全书的。因此教师精心选择适合的科学绘本后,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目标对科学元素进行价值判断,并做合理的筛选和修改。[2]应选择科学绘本中的核心内容作为重点,精心设计阅读活动,并寻求突破以期帮助幼儿体验与理解。

大班科学绘本《蚯蚓的日记》内容很多,开展阅读活动时,教师从中只选取了5篇日记进行重点精读,引导幼儿理解故事情节、了解线索,并进行猜想和验证,从而一步步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了详细的了解。

此外,教师还要精心设计问题,启发幼儿思考。在阅读3月29日日记时,教师抛出问题“蚯蚓要教蜘蛛钻地,蜘蛛学得会吗?”引导幼儿比较二者外形的不同并进行猜想,最后阅读绘本一同验证,得出蜘蛛脚又细又长不适合钻地,只适合在地上、树上爬行的科学认知。这样,在观察、比较、猜想、验证中孩子们获得了认知并印象深刻,很有成就感。

科学绘本往往有着多方面的教育价值,我们设计课程时可以充分挖掘,与其他领域有机融合。如《蚯蚓的日记》不乏幽默有趣的情节,可以引导孩子表演绘本故事。日记体的绘本还可以很好地引导孩子创作自己的绘画日记。这样多领域融合,将使孩子们的体验更加多元,将使科学绘本的阅读和探索显得更加丰满和多姿多彩。

(二)重视探究,鼓励动手亲身体验

蒙台梭利说过“我听过,我忘记了;我看过,我记住了;我做过,我理解了”,陶行知也倡导“做中学”。只有当幼儿亲自动手操作、亲身感知体验时,才能真正理解一些抽象的科学知识或陌生的事物现象,才能把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构建新知,这样的学习才是更有意义的。在《蚯蚓的日记》阅读活动中,我们提供了一些蚯蚓让孩子们观察。在透明的玻璃箱里装上土壤、树叶,并提供放大镜等工具,让他们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产生对蚯蚓的直观认识,对蚯蚓的外形特征和行为习性有了更多的直观了解,然后再进行绘本阅读,这样就消解了认知的隔膜,为幼儿轻松阅读和理解绘本扫清了障碍。

为了感知蚯蚓没有手和脚的特点,活动中还引导幼儿表演手和脚不动、只靠身体扭动来跳舞的情节,从而体验无脊椎动物蠕动的感觉,这样既加深了体验,也增加了趣味性,让幼儿印象深刻,也反向体会到我们人类有手和脚是多么方便,同时对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有了一点具体的粗浅的感知。幼儿的科学认知就是这样一点一滴在趣味体验中慢慢积累起来的。

(三)巧用资源,时空延伸拓展体验

一个阅读活动的时间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要让幼儿接收大量信息并进行体验,是很难做到的,因此建议利用家长资源进行拓展体验。可以在科学绘本阅读活动之前进行提前体验,也可在阅读之后进行加深体验,并且把体验的地点由教室、幼儿园拓展到家里或大自然。

大班科学绘本阅读《蚯蚓的日记》之前,教师就请家长带孩子们去找蚯蚓、挖蚯蚓、养蚯蚓,并进行观察和资料搜集,孩子们有了鲜明的体验再来到课堂和教师一起阅读绘本,很轻松就读懂了,并且特别感兴趣。而且在阅读活动后,教师还鼓励孩子们每天认真观察班级“蚯蚓的家”里的蚯蚓,并坚持写班级《蚯蚓的日记》,记录每天看到的情况和感受,遇到困惑时鼓励和家长一起去查找资料。在持续的观察和记录中,孩子们不仅培养了耐心和毅力,更是锻炼了观察思考和沟通查找及协作的能力,学习了科学的探究方法,并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3]

阅读《蚯蚓的日记》之后,教师还可以介绍孩子们看《蜘蛛的日记》《脏男孩波迪——粉红色蚯蚓》《蚯蚓救援队员》《小蚯蚓宽太郎》等,进行系列延展阅读,将使孩子们对日记的认知、对蚯蚓的感知更加丰富多元,获得更多的有益经验和启迪,并提供持续探究的动力。阅读面的拓宽,也隐含了认识一个事物必须多渠道、多角度才能更全面的科学方法。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蚯蚓日记
蜗牛看牙医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害羞”的小蚯蚓
挖蚯蚓
挖蚯蚓
社会化知识及其客观性探析——兼议朗基诺的科学知识观
成长日记
里约日记
成长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