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简约化探析

2019-03-28苏瑞敏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多位数笔算口算

苏瑞敏

(厦门市海沧区洪塘小学,福建,厦门 海沧 361027)

一、导入简约高效,突显计算主题

根据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计算教学基本都寓于解决问题之中,更有很大一部分是先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再引出计算学习的。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中,教材以北京申奥为导入情境,同时出示了北京、多伦多、巴黎、伊斯坦布尔的得票情况。编排意图是让学生观察统计表,提出相关的问题,再由教师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与本节课要教学的计算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列式解答,探究算法。

这样的编排设计固然符合课堂开放性的要求,但过于开放的导入,不利于快速地进入计算教学主题,不利于突破计算教学的重难点,更不利于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深入探究学习,致使计算教学成了“提问题”教学。

为了把宝贵的课堂时间用在“刀刃”上,笔者认为: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当果断地简化导入环节,用合适的语言正确引导学生快速地步入算法和算理的探究和学习中。

在这部分的教学中,笔者出示了情境图,对北京申奥做了简单的介绍后,便立即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找出统计表中的数学信息,之后引导学生:

“你能把北京的得票数和其他三个城市分别比一比,并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这样的引导语给了学生提问题的方向,学生很快就提出了:“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北京比巴黎多几票?”“北京比伊斯坦布尔多几票?”等与计算主题相关的问题了。这样,教师便可以顺水推舟,逐个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很快地进入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减法的探究学习了。

像这样简洁明了的导入仅需要几分钟,就快速有效地把学生引入计算的学习。这是计算教学简约化的第一步,也是重要的一步。这样让计算教学得以在课堂上突显它的主要地位,更重要的是,能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主地探究算理,掌握算法,计算重难点得以完全地突破,让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在课堂上就能得到提高,并且还有可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探索多种算法。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所以说,计算教学要简约,应当导入环节开始,只有导入简约高效,方能使计算教学的主题得以突显,使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二、知识纵横联系,降低计算难度

在教材的编排设计上,各种运算的学习都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呈现的。但根据课堂教学的观察,学生对于计算的学习,总有随着难度的不断增加,而感到越来越困难。那么,怎样让学生简单地学习多位数的计算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找出知识间纵横的联系性,让旧知识成为新知识学习的垫脚石,从而降低计算的难度,让学生充分地体验到:新旧知识存在着,新的计算学习是可以分解成简单的旧知识进行的,其实并不难。

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在复习阶段,先以听算的形式复习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加一位数的口算。复习后,让学生说一说:

“你觉得像这样的计算怎么样?”

“难,还是简单?你全做对了吗?”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简单,全做对了。”

这时,教师直接出示了主题图,让学生列式。然后说明:今天的笔算学习跟我们刚才复习有口算有很大的联系,请同学们自己尝试笔算,比一比谁算得又对又快。

有了前面不连续进位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学习基础,学生都会笔算。算完后,教师让学生与小伙伴交流算法以及你有什么发现?几分钟后,学生很快就发现了:除了个位,其他每个数位上的数相乘,都跟先前听算的算法一样,都是先算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加上后面进上来的一位数。至此,新旧知识的联系性学生已经找到了。教师再稍加点拨:连续进位的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计算,就是多个一位数乘一位数再加一位数的口算,只要把得数个位上的数写在相应的数位上,把十位上的数往前进位就行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没有讲解繁杂的笔算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在学习中找到口算与笔算的联系,运用化笔算为口算方法,降低了笔算在学生心目中的难度,让学生清楚地看到:做笔算其实就是做口算,一点儿也不难。其实,任何的多位数计算教学都是由多个简单口算题组成,只要教师注意强化口算与笔算的联系,那么笔算的难度自然就会降低,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简单、轻松了。

三、教学环节简约,课后作业前置

计算的学习,在小学阶段的每一册教材中,都占有不小的比重,且课标也对每个学段的计算技能有明确的评价要求。因此,提高学生正确地计算的能力,乃是计算教学的要务之一。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呢?大量机械式的训练,能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吗?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量的计算练习,并不一定能达到训练与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目的;反之,还出现了学生对计算感到厌烦,计算时不细心计算,书写潦草,应付了事等不良现象。由此可见,大量的机械练习并不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那么,究竟用什么方法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呢?笔者通过实践得出:简约各个教学环节,留出时间把课后作业前置到课堂上完成,是提高学生正确地计算的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笔者教学人教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前半部分时,发现:不论是口算还是笔算,学生课后作业的质量差,计算正确率低,与课堂作业有明显的差距。这让笔者意识到: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容易养成学生计算含糊,应付了事的坏习惯,得改变课后作业的方式才行。

于是在后半部分的教学中,笔者简化各个环节的教学,腾出一大半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内完成课后作业,同时还配合评价机制,给做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予以奖励。学生们一听到课后不用做作业,做得好还有奖励,都热情极高地做上了课后作业。就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了课后作业,其正确率极高。不仅如此,还有不少意外的收获:在学生做作业的时间里,教师可以通过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辅导,让他们也能当堂掌握算法。教师还能当堂批改学生的作业,让学生及时订正错误。到这个单元考查时,学生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正确率高达95%以上,由此可见,将课后作业前置,学生正确计算的能力确实得到了提高。

猜你喜欢

多位数笔算口算
由“知识本位”到“能力习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教学实践与思考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部级优课)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从“法”到“理”悟本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实践与思考
多位数的组合
口算 笔算 估算
我会口算100减几了
如何写好多位数
智趣
“另眼”待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