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策略与方法

2019-03-28杨晓娟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晏子课外阅读内容

杨晓娟

(武夷桂林逸夫小学,福建 武夷山 354300)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对于构建学生良好的知识基础、智力基础、审美基础和情感基础都是非常重要的。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1]如何引导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呢?笔者将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

一、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

课外阅读是学生积累、丰富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只有将各种文化因子吸取进头脑之中,在相互碰撞、相互糅合的过程中,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才能构建自我的文化体系。然而在当下,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并未得到重视。原因有三:第一,由于小学生自身的心智不够成熟、经验不足等,在选择课外阅读内容的时候,他们大多会选择娱乐性较强的数目,例如动漫类、童话故事、小说等。虽然这类书籍能够给读者带来愉悦,但却往往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并不能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第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都只注重本学科的重要性,使得很多教师不愿意将时间和精力花到课外阅读的教学、指导过程中;第三,在家长看来,课外阅读是学习以外的闲事,不仅会浪费孩子大量的时间,更有可能会导致孩子不务正业,影响到最终的学习成绩。这三种错误的教育观念使得课外阅读长期缺位,使得学生不能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此,必须建立全新的教育理念,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将课外阅读纳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范畴,开拓学生的视野,扩展其个人的发展空间。

二、营造轻松和谐的阅读氛围,突出学生课外阅读的主体地位

小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还没有形成健全而稳定的阅读习惯,所以,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至关重要,阅读氛围越浓厚,学生越有兴趣进行课外阅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举办各种类型的阅读活动,营造一种“爱读书、读好书”的氛围。通过阅读成长记录卡、课外阅读交流会、小组互动、读后感悟、故事会、主题班会、图书角等方式,形成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潮。随着这些活动的逐步推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在身体力行的过程中,在相互交流与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们的情感会得到熏陶,审美体验会逐渐丰富,欣赏水平会逐渐提高。此外,还可以通过表扬、设置奖励机制等让学生们尝试到阅读的甜头,阅读成果得到赏识、承认,激发阅读兴趣。教师也可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获得家长的认可和支出,鼓励家长与孩子形成亲子阅读的形式,创造和谐的家庭阅读环境,形成学校与家庭的相互联动,扩大课外阅读的影响范围。

三、适时引导与自主阅读相结合,培育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不言而喻,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至关重要。前苏联教育局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2]。教师不仅是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的启蒙者、引导者、领路人,更是教育精神的践行者。教师通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将阅读方式、技巧等传播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个人能力。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但仅仅依靠教师的引导是远远不够的,在大千世界的大门背后,在永无止境的学海之中,只有依靠学生们孜孜不倦的探索,才能在自学、自修、自我体会的基础上领悟出阅读的真实魅力。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深刻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到情感熏陶,得思想启迪,受审美乐趣。当学生由客体转变为主体,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阅读的书籍和材料,丰富阅读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自主阅读的主动性,提高阅读的有效性。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语文内容的时候,针对课堂的需要,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课外阅读知识,教完了《寓言两则》,就推荐阅读《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完《普罗米修斯》,就推荐阅读《古希腊神话》;教完《大自然的启示》,就推荐阅读《昆虫记》……这样既可以避免学生课外阅读的盲目性,又可以做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巩固已有的学习基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在读与思的过程中,构建良好的自我阅读习惯。

四、拓展创造性阅读体验,强化课外阅读实践的运用反思

语文被称为“百科之母”,知识体系蕴含量之大、涉及面之广,林林总总,包罗万象。要想有效扩大学生的语文知识外延,提高阅读效率,就必须有针对性地选择课外阅读方法。不同的书籍、不同的阅读内容就会有不同的阅读方法。学生只有将这些阅读方法灵活运用于课外阅读,才能有效开展课外阅读活动。(1)读与思相结合。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并不意味着将其浏览完毕即为读过。我们不仅要掌握文章的主旨和大意,更要精读文中的句子和重要段落,有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对一些重点字、词、句进行批注,做到口到、眼到、心到。在读与思的过程中,反复体会每一个细节,深入揣摩文本布局,理解每一个字、每一句话、每一段段落大意,全面领悟文本内容。(2)读与写相结合。课外阅读是为了扩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其结果是要将这些阅读成果运用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当中,学以致用才是最终目的。读与写的结合,不仅能加深学生课外阅读的印象,而且能够在拓展活动中锻炼学生的思维与能力,提升其写作水平,实现读有所得、读有所用。例如,在阅读《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时候,就可以用不同的记号画出楚王做法的语句以及相应晏子反驳的语句,进行对比,在思考与总结的过程中,领悟楚王与晏子这两个人物形象的不同特征,进而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及主题思想。此外,在摸透了这篇文章之后,学生们可以尝试以“你最想对晏子/楚王说的话”为话题内容,启发思考,激发想象,表达真情实感,写一篇小随笔。这样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的理解,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有利于开拓学生的多向思维,培养开拓型人才。

朱永新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3]课外阅读不仅是大语文课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能够为学生打好人生底色,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但要想培养好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学校、教师、家长、学生自己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建立一种新型的阅读机制。

猜你喜欢

晏子课外阅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晏子不辱使命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晏子使楚
主要内容
晏子使楚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
晏子辞退高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