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职英语学业水平考试考纲研读及对教学的启示

2019-03-28佘萍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考纲学业考查

佘萍

(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福建 莆田 351117)

《福建省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方法》)明确,2020年起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将成为高职院校招生录取的考核依据,英语作为四门公共基础学科之一。

《福建省中职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学科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纲》)以《教学大纲》为依据,还原职业教育“职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育人功能,将英语考试结果作为进入高职院校深造的指标之一,利于激发学生学好英语的原动力,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业水平考试将促使教师课堂教学及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改变,研读考试大纲,实施有效教学,构建多元评价体系,是中职教师面临的挑战和使命,理论思考和实践探索很有必要,也势在必行。

一、研读考纲、把握内涵、积极应对,求新谋变

《实施方法》明确,学业水平考试安排在二年级下学期,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合格性考试”中英语分值占比40分,考试总时长(含德育、语文、数学、英语)90分钟;“等级性考试”中英语分值占比20分,考试总时长60分钟[1]。

《考纲》对接职场与生活,重点考查学生英语运用能力,彰显英语的真实运用,涵盖态度、知识、技能、策略与文化的核心素养。《考纲》既体现职场对英语交际能力的需求,也践行课程标准中分层实施的思想,必将推动中职教师聚焦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中职学业水平考试的推行,旨在规范中职学校的教学行为,提升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学业水平测试背景下,英语教师要以生为本,研读考纲,研究学情,创新教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基础、重过程、重实用,根据学情和考纲,研究教法和学法,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一)夯实基础,积累词汇、巩固扩展,形成能力

《考纲》明确词汇量以《教学大纲》词汇表的要求为依据,考查的单词约1700个左右(含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词汇及常见的职业类词汇),并提出具备“能根据构词法自主扩展词汇量”的能力。

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词汇量不足、学习策略缺乏的现象。因而,教师要从语音、构词、语义、文化特征等角度,从词汇的输入输出到掌握运用,予以全程指导,狠抓词汇量的积累,夯实语言基础,积累词汇,巩固扩展,形成职业素养。

(二)突出职业性,以职业能力为导向,强化情境教学

《考纲》明确考查考生对英语基本交际用语的应用和识别能力,考查考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常见职业场景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考纲》将自荐与引荐、预约与邀请、接受与拒绝、劝告与建议等10项交际功能纳入基本交际用语范围。

对“职业场景中英语运用能力”的考查,契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方向,促使教师强化“情境语言教学”训练,改变传统教学中偏重知识性传授的状况,突出中职英语的职业性,激发学生用英语进行听说的欲望,切实提升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三)关注过程,注重领悟,形成基本的阅读能力

《考纲》明确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即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具有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读懂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短文,与职业场景相关的简单应用文。总阅读量在300-500个词左右。

英语应用是职业能力之一。阅读是应用的前提,也是阅读的落脚点。阅读能力的形成,应基于对文本的理解。教师应合理设计课内外阅读训练模块,在读懂教材文本的基础上,引入美文、时文,适当拓展课外阅读空间,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四)侧重实用,借力新媒介,形成职业关键能力

《考纲》明确“应用写作能力”的考查内容:应用英语词汇、语法等知识进行书面表达的综合能力,包括书写规范,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简单地表达观点与看法等应用能力。[2]

“应用写作”包括个人履历、应聘书、求职信、备忘录及电子邮件等内容,是学生职业生涯中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

传统的应用写作,面临着学生难写、教师难教的困境,教师应与时俱进,创新性地使用博客、微信、翻转课堂及APP平台等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丰富和改进应用写作教学,拉近中职英语课堂教学与现实应用之间距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福建省中职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英语教学策略之变

(一)分层实施,分层教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实施办法》明确:英语学科考试成绩分为五个等级,试题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题和稍难题三个等级,占分比例约为8:1:1。

《实施办法》践行课程标准中分层实施的思想,提供有选择性的考查途径,满足学生不同职业发展需要。选择直接就业学生参加合格性考试;选择高校深造学生参加等级性考试。学生对未来职业生涯的规划不同,以及英语能力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提供有选择性的课程内容,分层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满足学生不同的个性和职业发展需要。

(二)多元评价,激发潜能,构建职教特色的评价体系

福建省同步实施的《中职学业水平评价办法》和《中职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为英语学科多元化评价提供政策依据和实践借鉴。英语教师应“有为敢为”,认真研读这两个评价办法,遵循发展性评价理念,探索中职英语学科多元化评价体系的构建,凸显职教特色,通过评价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运用信息化手段,延展教学时空,拓宽交流平台

近两千个职业类词汇量、大量的阅读作品、情境的对话及应用文训练等考查内容,对于学业基础并不扎实的中职生是严峻的考验。为提升教学效益,英语教学必须引进信息技术手段,延展教学时空。

学业水平考试是标准化考试,各校应加快建设中职学考在线题库系统,借鉴“学习强国”APP模式,着力开发信息化平台,助力课堂教学。英语教师要主动适应,把握信息化脉搏,善于运用学习软件及信息化平台辅助教学,运用新技术、新手段推动教学信息化,倡导碎片化学习,打造网络课堂,延展学习时空。

(四)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开发校本教材

目前,各校采用教材版本不一,当务之急,应根据《考纲》编制校本教材,以校本开发带动教研教改,发挥学考的良性导向功能。近期,各出版社以备考之名推出名目繁多的学考模拟试题集,虽便于复习,但要防止将学生的学习引导到应付考试方面,避免囿于应试教育的框框。英语教师应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和运用,建立适合学情的分模块、分层次的教学体系,既着眼于考纲,又积极关注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提升,实现内容与手段的适切。

四、福建省中职学业水平考试应关注的两个方面

福建省学业水平考试作为一项新的改革,正由部分试点转向全面实施,虽处于初始阶段,但值得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和审慎运行。

(一)要避免中职英语教学趋向“应试”的窠臼

目前我省中职学校英语课程普遍实行每周三节课的课时方案,在学业水平考试背景下,受课时限制,教师必然首选讲授法以节约教学时间,腾出更多的精力应对考试内容的讲解训练。这种趋势可能使多元的教学格局发生改变,从而陷入应试教育的窠臼,违背学业水平考试的初衷。就2019年6月第一次学考运行情况而言,部分地区、部分学校已出现普教化的应试备考之端倪,轮番式的模拟考试、套题刷题并不鲜见,这个现象应引起关注并寻求改进之策。

(二)学业水平考试未体现“听说考核”的状况应该改变

现行《考纲》未体现“听力考试和口语考试”环节,笔者以为这个状况需要改变。纵观上海市、江苏省等地的英语学业水平考试,都将“听力考试和口语考试”列入检测模块,并区别设置,合格性考试含听力考试,等级性考试含口语考试。“听力考试和口语考试”的设置,有益于促使教师改变以语言知识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聚焦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更符合中职英语课改的方向。

中职学业水平考试,扭转了中职基础理论与文化素养被边缘化的局面,规范和激励着中职英语教学改革,更好地发挥学考引导、反馈、激励功能,提升教学效益,意义重大,但任重道远。

猜你喜欢

考纲学业考查
艰苦的学业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通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一)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把握准考纲,吃透双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