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宜成都市平原地区麦(油)茬机插水稻品种及其主要栽培技术初探

2019-03-28冯生强任哓波孙加威卢德春

四川农业科技 2019年2期
关键词:丝苗分蘖力秧龄

冯生强, 阎 洪, 任哓波 ,孙加威,卢德春

(成都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机插秧在成都市推广应用多年,近年来推广速度放缓,除育秧难度大,成功率不稳定外,另一个主要原因就是麦(油)茬使用品种不当,没能针对性的选择生育期短、丰产性好、抗倒伏的品种,适时迟播,控制秧龄,加强栽后管理,导致麦(油)茬机插秧秧龄过长,栽后分蘖迟缓,抽穗期推迟,病虫害加重,生育期延长,收获期遇不良天气等,产量不高、品质下降。本文作者承担《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农机农艺融合关键技术研究》(2017yfd0301702)项目部分内容,重点筛选适宜成都市平原地区麦(油)茬的机插稻品种,配套其主要栽培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组合)

F优498、天优华占、千优531、野香丝苗、正优538、野香2998、千乡优918、华优320、国泰香龙晶、国泰香1号、广8优粤禾丝苗、 徽两优粤禾丝苗、深9优粤禾丝苗、龙两优粤禾丝苗、川卓优212、黄华占,共16个品种(组合)。

1.2 示范试验地点

本示范试验在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金塘社区的流转土地上进行。

1.3 主要栽培措施

1.3.1 育秧 4月16日,将供展示品种用网袋装好,置于3000倍液的25%咪鲜胺溶液中浸24h,17日换清水浸种24h,沥起洗净晾干备用。18日先将装了2/3营养土的育秧硬盘安放在事先准备好的1.4~1.5m宽的秧床上,两两相对,各展示品种按种子千粒重折算成3000粒的质量即干重70~80g,吸胀后再晾干种子表面水后约吸胀20%,即按浸种后晾干的种子85~95g,均匀播种于秧盘中,播后盖素土掩种,浇500倍液的敌克松溶液消毒、补水,盖上无纺布保湿防鸟。川卓优212收到种子较迟,于5月1日播种。示范品种F优498、天优华占、千优531、野香丝苗用同样方法浸种晾干计算用种量后在半自动播种线上播种,置于货盘上码放在场地上暗化处理至见芽后,于4月19日安秧盘到田间摆放到事先准备好的秧床上。

4月25日、5月2号,分别用30%的甲霜·恶霉灵2000倍液喷雾秧盘表土及秧苗预防水稻立枯病。5月12日,用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25~30mL,40%稻瘟灵可湿性粉剂30~35g,对水15kg喷雾秧苗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预防水稻苗期稻瘟病。

种子播后至见针前每天早上揭开无纺布观察,发现盘土发白及时补水(敌克松溶液),种子见针后揭去无纺布。管水以秧苗早上叶尖有水珠,中午叶片不萎蔫,盘土不发白为宜。若出现盘土发白,叶片萎蔫,应于当天下午及时从苗床厢沟中补水至刚好淹没秧盘及秧苗基部,浸30min后及时将水退去。秧苗前期约2~3d 1次,中后期随着气温升高,秧苗需水量增大,须每天补水1次。一般拌了育秧伴侣的营养土,3叶前不需施肥,3叶后至移栽前视秧苗情况,对缺肥的补施0.2%尿素(含N 46%,下同)溶液。

1.3.2 机插 5月14日,栽前每667m2施复合肥(含N、P2O5、K2O分别为22%、8%、10%,下同)23kg、过磷酸钙(含P2O512%,下同)33kg、氯化钾(含K2O 60%,下同)6kg做底肥。大面积示范品种F优498和天优华占5月16~23日机栽,展示品种5月18日机栽。机栽规格30cm×18cm,取秧量3~5苗。

1.3.3 栽后管理 施肥、除草及杀螺 5月20日,每667m2用25%苄·丁100g和碳铵(含N 17%)13kg撒施。6月2日,小品种展示田每667m2用尿素6kg,和上70%杀螺铵可湿性粉剂50g撒施。 6月7日,F优498和天优华占示范田,每667m2施尿素4kg。

1.3.3.1 管水 栽后2~3d不灌水,3~5d浅水,成活后分蘖时花花水,667m2苗数达到16~18万时晒田,复水后寸水孕穗,抽穗扬花时保持田间有水,灌浆期间歇灌溉。2018年晒水时雨水多,晒田效果不好,灌浆期遇高温干旱断水早。

1.3.3.2 防病治虫 6月12日每667m2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0g,21%苄·五氟·氰氟可分散油悬浮剂75mL(苄嘧磺隆含5%,五氟磺草胺含3.5%,氰氟草酯含12.5%)对水30kg喷雾治螟虫兼除草。7月22日每667m2用10%四氯虫酰胺悬浮剂20g、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25~30mL、 2.5%井冈枯芽菌60~90g、75%三环唑20g对水60kg喷雾,防治水稻螟虫同时预防水稻稻瘟病、稻曲病等。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进程

从表1可知,本示范试验供试品种在4月18日播种,9月6日前成熟,9月10日前收获。

全生育期120~142d。以F优498、天优华占为代表的中籼中熟品种在成都3月底4月初播种,湿润育秧,人工栽插,8月下旬成熟,全生育期148d左右。本试验在3月底至4月初正常播期的基础上,为适应麦(油)茬口,秧龄控制在30d内的要求,播种推迟20d左右,这时播种已4月中下旬,气温正常,生育期缩短,抵消了机插秧全生育延长7~10d的影响,得以在9月10日前成熟。

表1 生育进程表

2.2 苗情动态

本试验的苗情动态结果见苗情动态表2及苗情动态图。从表2可知,基本苗2.46~5.04万/667m2,平均3.50万/667m2,差异是随机的带来的;最高苗19.48~34.02万/667m2,品种之间分蘖力差异显著;有效穗12.79~22.29万/667m2,充分显示品种特性。同一品种F优498、天优华占不同田块之间差异明显,是田块之间产量高低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栽后5~7d,机插秧处于保苗期,既不能淹又不能干;5月23、24日至6月1日这7~8d分蘖发生缓慢;6月1日至6月13、14日分蘖发生快,每天667m2增加1万多苗子,由此推算在6月8日左右,生长良好的田块即可达到相当于有效穗数的苗数,即栽后20d左右即可晒田。栽后26、27d,即分蘖达到21、22万时,必须晒田。此时田间植株矮小,苗叶不丰,但苗数已足,易被勿略。 换言之,栽后26~27d内是机插秧高产栽培的关键时期,尤以栽后15d内最为重要。此期间秧苗小,受机栽损伤,根系弱,田间管水难,杂草萌生快,是除草、追肥、精细管水的关键时期,有别于湿润秧、旱育秧、穴盘秧的人工栽后管理。

表2 苗情动态表

注:&:表示因所需调查田块大多,无法在一天内完成,5月23&24日,即5月23日或24日。

2.3 产量结果

本项目共示范种植品种F优498,13.4hm2,取5个调查田块的平均数,天优华占6.7hm2,取4个调查田的平均数。种植展示品种(组合)15个,单个品种种植面积200~1000m2,其中有一个品种因种子本身混杂未进入产量统计,进入产量统计的共16个,简单平均单产597.4kg/667m2,与我市2018年大面积水稻单产相当,见表3。

在16个品种组合中,比平均单产高的除大面积示范品种天优华占外共有6个,增产在0.6%~17.2%,17.2%,增产5%以上的5个,绝对产量602.7~643.8kg/667m2,增产10%以上的1个,绝对产量700.1kg/667m2,表明麦(油)后机插秧后备品种(组合)是有的,有的还有不错的产量潜力。低于平均水平的除F优498外共有8个,减产5%以内的有4个品种,减产5%以上的有4个品种(组合)。导致减产的主要原因是倒伏,2018年8月20日晚的大风,导致了部分品种(组合)的不同程度倒伏,此时正值灌浆期,倒伏品种收割损失也大,这点从理论考种结果也能看出。唯华优320单穴穗数较多,可能计数时差错,致有效穗偏高,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差异较大。

表3 经济性状表

续表3 经济性状表

3 问题与讨论

(1)2018年供试品种播种到成熟在120~142d,可能受到抽穗后我市气温偏高,降雨偏少的影响,灌浆期缩短3~5d。由此推测正常情况下会在9月10日前后成熟,全生育期125~147d,也就是品种早春播的正常生育期,即迟播缩短的天数抵消了机插秧延长的天数。这还需进一步证实,如果被证实,那么在成都麦(油)茬机插秧品种选择上以全生育期不长于F优498、天优华占的品种为宜。

(2)本试验表明品种之间分蘖力差异显著,在品种选择上宜选择分蘖力强的品种为宜;从川卓优212栽后分蘖快,苗叶生长旺盛来看,不排除小秧龄在机插秧中的重要性。

(3)本示范试验品种中产量较高的多数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中穗至大穗的抗倒伏品种。这类熟期早,分蘖力强,植株不高、抗倒伏的穗数、穗重兼顾型品种是我市麦(油)茬机插品种的首选。

4 主要栽培技术

(1)本文中未涉及的内容原则上参考《水稻机械插秧配套技术规程》进行,如下述内容即作者的经验。

(2)在选用早中熟品种的前提下适当推迟播种至4月15~20日,这时不再需要保温育苗,气温稳定上升,几乎没有寒潮,青枯病、立枯病相对较轻。此时播种也易于控制秧龄。

(3) 使用育秧伴侣,严格按照《机插稻工厂化育秧技术规程》DB51/T(1709~2013 )要求育秧。

(4) 栽插时疏窝增苗,穴距控制在18~22cm,667m2栽1万穴以上,控制栽插速度,减少漏插,脱窝率控制在5%以内,力争不补苗。每穴取秧量在3~5苗,平均达到3.5苗以上。

(5)栽后精细管理,1~3d不灌水,3~5d保持花花水,5~7d田间保持浅水,结合除草、灭螺进行追肥。之后视苗情增施分蘖肥,视杂草萌生种类选择化学除草。栽后10d、20d、25d、30d监控苗情,苗到及时晒田。

(6)中后期病虫防治根据当地测报和田间观察进行,及时防治螟虫、稻苞虫、粘虫、稻飞虱、稻瘟病、稻纹枯病、稻曲病等,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如遇机插稻破口抽穗期与当地植保部门的测报不在同一时期,应在破口抽穗期增治1次螟虫,预防1次稻瘟病、稻曲病,抽穗后如遇阴雨天气,还需加防1次稻瘟病、稻曲病。上述病虫害的防治按照GB/T15790、GB/T15791、GB/T15792、GB/T15793、GB/T15794、DB51/T328.3进行,无标准规定的病虫害,在当地植保部门的指导下进行。

猜你喜欢

丝苗分蘖力秧龄
2021~2022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总结报告
广东丝苗米不同品种之间的品质调查分析
28个高产优质中稻新品种擂台式竞争示范效果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几种感温型常规稻在广西桂中地区引种试验示范及栽培技术要点
增城:中国丝苗米之乡
安麦1350 在不同地区的分蘖力和产量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稀落谷长秧龄对机插水稻秧苗素质、栽插质量及产量的影响
旱育秧秧龄与产量关系试验
2014年淮南小麦新品种展示种植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