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色春香 丹青铸魂

2019-03-27卢振楷

商业文化 2019年30期
关键词:唐人牡丹绘画

卢振楷

序 言

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不断持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历代文人墨客艺术大家以其特有的审美艺术,彰显国运亨通、耀世芳华。

出生于燕赵大地的唐人,他凭借自己特有的激情、深情和才情博取众长,博古通今,自成一格,创造性的将国花牡丹以绘画艺术的形式进行诠释和表达,并达到了形神兼备、出神入画的境界,打破传统设计理念的束缚,为时代作画,为历史留下珍贵文化艺术瑰宝,也为中国绘画艺术走向国际化开辟了一条标志性的、梦幻般的创新发展之路。

传绎经典牡丹图

古人云:“善藏者未必不露,善露者未属不藏也。” 藏和露,辩证的统一体。藏与露的本质,体现了中国画的虚实观念。有无相生,虚实相成,表达了中国人的太极文化内涵;画中的墨迹为黑,未画处皆白,黑与白为太极之气象;在虚与实的不断相应转化中,气象乃生。

水墨绘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之一,水墨流动如温婉缠绵,水墨肆意如峰险峻,在多变与繁复中烘托一种形神的兼备,大千万象世界,往往尽收于水墨的浓淡之间,彰显海纳百川。

牡丹花被誉为“国花”。牡丹色彩丰富、雍容华贵,深受国人的喜爱,也是中国花鸟画中最常见的表现题材,最早可追溯到北齐时期。唐代韦绚在《刘宾客嘉话录》中说“北齐杨子华画有牡丹”,这是关于牡丹绘画的最早记载。牡丹已被历代画家演绎了1500多年,每个时期的牡丹都有各自的风格,不同的文化内涵,在众多牡丹艺术的代表作中,既有展示庙堂之高的夺目奢华,也有反映志节高远的“水墨丹彩”,既有富商巨贾的大红大紫,也有闲云野鹤的清淡人生。

唐代牡丹繪画盛极一时,出现了一大批擅画牡丹且成就很高的艺术家,如边鸾、周昉、刁光胤等。传为周昉的《簪花仕女图》中5位贵族妇女分别佩戴花冠,其中卷首者即为牡丹,这是目前所见存世最早的牡丹绘画。其中,腾昌祐的《牡丹图》,艺术家采用勾勒晕染法绘就牡丹,敷彩艳丽,构图丰满,水平极高。

宋代对牡丹的喜好丝毫不亚于唐代,甚至在当时很多专业画家看来,画牡丹是件极为寻常的事:“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从传世作品和文献记载可知,李公麟、赵昌、赵仲佺、易元吉、张希颜、崔白、马远等都曾画过牡丹。此时的牡丹作品,笔工精细,色彩绚丽典雅,线条流畅,层次分明。

元代画家中,鲍敬是以专画牡丹而扬名的画家之一;钱选虽然擅长的是山水、人物,但他的《牡丹图》用笔精致,不落俗套,乃元代花鸟画之极品。吴镇、边鲁、王渊、史杠等均兼擅牡丹,吴镇、边鲁则是史书所载最早以水墨牡丹擅长者,开启了牡丹绘画的新纪元。

明清时期,因为“吴门画派”沈周、文征明等文人对牡丹的偏爱,使牡丹题材开始进入文人视野。京津画派的颜伯龙、金城、于非闇等人皆以设色牡丹闻名。金城的牡丹喜欢用红色绘制花朵,墨色绘制绿叶,将大雅和大俗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要素巧妙地统一在一起,创作了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近现代画牡丹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但凡花鸟画有些名气的都擅画牡丹。在创作上强调构图、色彩等方面的形式美,并把丰富的现代表现技法融汇於绘画创作中,从而强化了绘画的艺术效果,创造出清新典雅,富有浓郁特色的绘画风格,既表现出富有强烈的民族传统色彩,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牡丹在未来的历史长河中亦将被继续演释,书写出更加灿烂辉煌的文化。

牡丹是千年不落的致美中国画题,因为牡丹的文化意象已经成为传统审美的主行气脉,如果画家不能在牡丹画上有完整的传承和新的开创,画牡丹不成,则容易产生“画家”之名为虚的怀疑。所以凡是中国画家,都会在牡丹一题上大试身手,牡丹画题成为画家功力的试金石,一是可以试得艺术家的真功实力,二是可以试出画家的修养境界。著名画家唐人先生,功入画题深髓,以传承与创新为翅翼,成为牡丹画题高而能翔的大手笔。若论画坛牡丹谁为王者之尊,向前看有王小古先生可称牡丹之王,当下而观,当以唐人先生不同凡响的牡丹造诣而丹青铸魂。

唐人先生之所以在牡丹画题上拥有王者的誉冠,是因为他的牡丹画传承于传统,又丰富于创新,无论是形态与神态,或是文化境界的构造上,都功显劲拔,独树一帜,从而让牡丹作品的艺术价值达到了登峰造极的时代高度。不能说后无来者,但是足可论前无此功!

中国画以写意为本,油画以写实为能。写意容易略其形态美,写实容易淡化意向美,所以单纯的用中国画法去意画牡丹,或是用单纯的油画手段去实画牡丹,都是有利有弊,不可双全的两难。能不能从中打通中西绘画文化通融的路径?这是近代艺术大师们的一个主攻方向,也是唐人先生多年探究的课题。比如徐悲鸿用写实的手法去画马,是基于油画解剖结构的写实试探,很明显这种试探是成功的,所以也成就了徐悲鸿的马王尊名。在试探成功的初次胜利后,却没有再次迎来胜利,因为徐悲鸿试图用油画的光影手法去画竹子的明暗时,却明显冲淡了墨竹意象的气质,失了中国竹题文化的韵生品位,所以徐悲鸿通融油画和中国画技法的探究是功成于结构写实,失算于韵味酝酿,有得有失,算是到画马为止。

唐人先生当然不会让中西画法的通融在“马画”一题上休止不前,他志在必得,依自己对牡丹传统画法的深谙之道,再凭借自己对油画技法的娴熟之功,把面体写实,光影明暗的造型手法悄然无害地嫁接到牡丹画的创作中,让牡丹在神形两态上大放青绿生态和雅观韵味,花头实感悦目,花叶绿意盎然,更有艺术的神形张力,形态美,神态韵,美不胜收,韵能盈心,成为在前人“马画”基础上,在“牡丹画”上让中西绘法技法再得融合的成功新例。

国色春香意象生

天骄富贵遇知音,牡丹上品王者尊。

如果把徐悲鸿的马画作为中西绘画技法的一个成功案例基点,那么唐人先生的牡丹画则是成功把油画的写实与中国画的意象风格紧密活融的第二个成功案例基点。两个基点之中连成一线,事实上就全面打开了中西绘画融合有法,可标时代的线性见证!所以徐悲鸿用油画的结构写实手法画马,成为马画的知音,称谓大师,唐人先生用油画的光影明暗来活接牡丹画的历史丰韵,成为牡丹画的知音,也是大师才华的涌发!

意,为画家之意,是他的主观外化之表现。境,是画家之境,是面对客观的主观取舍,从而形成他所独造的世界。意与境,形成意境,即主客观达成了统一,是造化与心缘的完美结合。意与境,融入情与景之中,受画理规范,由笔墨付诸纸上。这与古人常说:“意与境会,是为氤氲”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绘画史曾记载,唐代就有李思训、王维用泼彩泼墨之法作画。画史中的“泼墨、吹云”之说都印证了泼墨泼彩技法实践早已有之。中国的泼墨在实践所积累的经验与青绿山水在色彩上取得的成就,共同为彩墨山水画的出现作了技术上的准备,为彩墨山水画的探索成型起到了启示作用。

而由唐人独创的牡丹绘画艺术,正是基于这种水墨艺术的特点,将具象化的水墨表达融合进了多彩多姿的牡丹花开象形领域中,从而让牡丹花开、万种风情意象的诠释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为“跃然纸上”这个词给出了全新的境界阐述。

唐人笔下牡丹雍容华贵,艳而不俗,气韵生动,用笔流畅,显现出平实稳重的笔墨技法,沉稳大度和天真谐趣,魅力独特。其绘画风格用色鲜艳,富贵典雅,将牡丹花绽放姿态描绘的非常传神。画面上牡丹花有红、紫、黄,禄等品种竞相开放,栩栩如生,似有暗香渐渐飘来,视觉效果极佳,体现出了花中之王的本色,让人看了心情愉快,具有很高的艺术收藏价值。

采访过程中他告诉笔者,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丰富的绘画环境中,任何绘画新方法都有其值得借鉴的部分,不同的人可能思考的角度和层次不同。对于自己绘画作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请同行交流、围观。

赏析唐人的绘画作品,是一种接受洗礼的过程,因为它的溯源来自最原始的自然元素,在浓与淡的转化中,在留白与渲染的铺垫下,追求物质的存在与意义,他的绘画作品中,既有他对于山河壮丽的憧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有他对生命起源的探求和对万物哲理的推析……在水墨浓淡中,让观看者的身心随之摇摆,陷入了无尽的遐想中,或许这也正是他的作品在国内外艺术领域中掀起追捧热潮,赢得无数艺术爱好者的推崇的根本原因所在。

观唐人先生的书画作品,最大的感受就是洒脱自然、不拘绳墨。因为笔墨自由灵动,而使画面艺术意味横生,有着别具一格的美感。在我看来,仅凭这一点,就可以令他的作品在当代有一立足之地而引人注目。

唐人的笔下,将我们日常所见的盛日牡丹,艺术化地描绘出一种天趣盎然,这种由自由挥洒而得出的酣畅清新之美,是观者的欣赏感受。而在画面上的具体艺术表现,则是意境清新,笔墨超脱。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和艺术商业化越来越蔚然成风的情境下,唐人先生书画作品中这一份远离了媚俗与艳冶的气息,显得分外难得。

正因为这样,唐人的画才显得别具一格,这种不迎世人所好的态度,正是艺术创作的本真溯源。在这样的状态下,唐人的书与画,形成了一种痛快淋漓的艺术风格与个性。在他的画面里,无论绘画着色、构图取意,还是题款书写,强调以骨立画,看似随意,关键之处却交待清楚。其“豪放、挥洒”的笔墨符号,成就的是直率、清新的审美特征,自然流露而畅情达意。

唐人的艺术作品给人的第一观感,就是一种无穷的张力,似乎他们并非只是纸张上的几朵花枝、几个文字,而是一条条马上就要破纸而出的生命,在以水墨为基本手法的绘画展现中,他继承保留了传统绘画的塑形神髓,摒弃了绘画构架的条框束缚,利用联想思维的能力,在勾勒的过程中给与了作品充分的隐喻度和表达性,或是如同情人细语轻轻诉说,或是如同春风拂面娓娓道来,都在作品中得到了完美的呈现,令人一目了然继而赞叹不已。

当下中国画的探索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期,既要继承传统又要开拓创新,作为一个宏观的考量必须落到实处:在思想境界上要能够反映时代精神而不是泥古不化;在表述方式上要堅持国家叙事的方式和对时代精神的表达;唐人牡丹以符合时代特征的艺术形象塑造和开放包容的艺术语言探索为两个主要切入点进行新时代广泛的丹青铸魂和艺术实践。

丹青铸魂新时代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着重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要认真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艺,做到中西合璧、融会贯通。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艺术作品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人民艺术家要有创作出时代新风作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全国政协委员冯远曾说:艺术创作尽管都属于人的情感和精神劳动,但仍有大道、小道之分。艺术是一个时代人类的精神图谱,状物抒情是高尚的艺术,逸笔纵情是高妙的艺术,典雅娱情是高贵的艺术,都是艺术,却有得臻道否之别。如果“艺”是思想、才情、学养和价值观的精心言说,那么“术”就是独特语言加精湛技艺。

唐人为人和蔼,但对思辨极度苛求,对艺术创造具有严谨性和高度性,其绘画艺术上的基本成就可以从创作历程中梳理出泾渭分明的系列绘画代表,在艺术领域中不仅具有独树一帜的重要贡献,而且通过结合对于时空观、生命观及宇宙观等宏观角度的哲理思维,以抽象水墨来塑造牡丹芬芳世界的理念,将艺术成就的评判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曾在欧洲及美洲引起了艺术界的重视和关注,并被认为是中国牡丹绘画的创造者和引领者。

一件优秀的美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再加上美术家个人独特的艺术语言。要创作好一张主题性美术作品,不仅需要美术家有深厚的艺术功底,更需要他们对所要表达的历史事件有深入的了解和感悟。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接地气、有情怀,打动人心的作品。通过一次次主题性美术创作,扭转了过去中国美术界存在的脱离时代、脱离人民、迎合市场、闭门造车的现象。美术家在艺术创作的方式方法上、思想上和行动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画的文化语境发生了诸多变化,关于中国当代艺术价值观的思考与讨论成为摆在中国画家面前的时代课题:传统内容和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快节奏的都市生活、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混融,以及科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以互联网与自媒体为代表的信息时代的发展,都为传统艺术门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当代语境。

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艺术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要植根中国大地,把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和当代中国人精彩生活表现好,把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展示好。

笔墨当随时代的脉搏,需要艺术家用传承与创新的双力铸造。只传承则为拘泥,唯创新则失根源。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家李长春前辈,痴心传承书画同源的文化龙脉,又有立高瞻远的创新才华,所以执笔墨师古求真法,随时代创建新功绩,成为当代艺坛法源正宗,进取卓越的大腕名家!

当代书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与拍卖市场的价格体制有着相当准确的联通机制。也就是说书画品位的高低优劣,不需要“讲故事”,只需要看作品在拍卖市场上的价格,便可一目了然。价格无欺的透明机制,让许多普通的书画欣赏者也可以从价格体系来反观作品的价值品位。

如果一幅书画作品没有市场价值的硬核定位,那么把它的艺术价值说得天花乱坠,也难免有枉赞虚捧的嫌疑。所以,对唐人牡丹作品的价值认定,不妨查看作品在市场价格体系中的地位。他的牡丹画作品《峥嵘岁月》《春色》在2019年新加坡春拍会上,起拍价分别是200万和100万,经过激烈的竞拍,前者以360万成交,后者以180万价格成交!市场是聪明的,市场的认定是本质的,所以李长春的牡丹必然是艺术价值的品位高端!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一位当代画家的牡丹作品会有矗立于市场价格体系的高端位置呢?事实上,这个答案非常明显:唐人画牡丹与众不同!超凡脱俗!俗笔画牡丹,多是匠工小画,按照牡丹画法的既有范式,或工笔或写意,中规中矩,制作的现象非常明显。这些依范式制作而成的牡丹画,千人同质,万画同题,是对画谱法则的复制,不存在悦目动心的笔墨创作意境。

唐人画牡丹,除了有画谱制法的精湛传承,又有师画谱而不拘泥的非凡创新。在构图上突破了牡丹多为小画的小家子气,大幅巨作,畅施笔墨,凝重威自生,赋艳彩悦必成!工笔为本,写意巧輔。工细却不媚俗,写意径得磅礴,神态威仪,成为抒发情感的洪波巨浪!

枝叶浓墨镀染,不浮不浅,花头层层叠叠,钛白与诸色融而有离,产生特殊的洇晕感,也不失线的流动性,娇娆多姿,又如钢打铁铸,透纸如云烟,突立如浮雕,向深处洇,向外面突,空间层次饱满清楚,令人心魂被摄,如梦如幻。

超强的笔墨魅力,让唐人牡丹超越了仅写富贵的凡俗题旨,拥有了意构时代风采的精气神!超凡脱俗的艺术臻品价值高端,所以才会拥有价格的高位。事实上,这些超凡脱俗的牡丹作品,价格绝然不会止步于数百万元的当前天价,假以时日,数轮价格的突飞猛进必然是市场的对收藏者的识金回馈!

大气磅礴绘新奇,师古碑帖翰墨功。唐人不仅是创建磅礴牡丹奇观的大手笔,也是追逐碑帖修成翰墨奇功的书法雄才。他的书法以唐楷为法,师颜柳两体为宗,笔法精绝,拥有楷书无欺的实力,也善用健笔雄墨写苍龙翻飞的圆厚行草,刚柔相济,碑魂与帖脉全面汲取,晋韵唐法融会贯通。书画同源是文化,书画同功是造诣,李长春用同源的文化理念,书画两修收获了同功造诣,循因龙脉,传承文化,最是令人敬仰的大师风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尽管唐人对荣誉的获得看的不是很重,但还是有一项项桂冠挂在了他的颈上,2017年6月,荣获“首届世界圣火文艺·伟大画家”提名奖;2017年10月,荣获“首届世界圣火文艺·伟大画家奖”;2018年8月,荣获“第二届世界圣火文艺·伟大画家奖,世界圣火文艺勋章”;2019年12月17日,荣获“首届世界文化交流伟大贡献奖”,和“世界文化大使勋章”,其个人近照,艺术传略,代表名作入编大型中英双语版典籍《世界文艺界名人录》《世界名人录》。还兼任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人民艺术书画院执行院长,太行书画学院院长等多项社会职务,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的广泛关注与称颂。

跋 语

新时代,无论是体制内的艺术工作者,还是自由职业者艺术家,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人民,推动优秀作品的生产是美术工作的中心环节,描绘美术精品、展现时代风貌是美术创作的核心要义,这也是中国美术千百年来最深厚而鲜亮的底色。

谈及未来艺术创作走向何方时,唐人语重心长地说: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中国文化一直是我们取之不尽的源泉,作为一名艺术工作者有责任、更有使命要用艺术的表现方式让中国文化传承发扬下去,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将艺术融入人民、贴近生活,做到心中有人民,笔下有担当,用更多展现时代风采、讴歌美好生活、蕴含家国情怀的精品力作,努力推进中国美术事业从高原迈向高峰,并不断走向国际市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唐人牡丹绘画
德州立天唐人城市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收益分析
牡丹
赏牡丹
绿牡丹
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
唐人神股价腰斩波及股权质押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