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开放的最靓点
——生态文明建设

2019-03-27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1期
关键词:督查环境保护总书记

(中共重庆南岸区委党校 重庆 400000)

今年5月,习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充分利用改革开放40年来积累的坚实物质基础,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1]改革开放40年来,历届领导人都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尤其是十八大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特别是习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系统思考,亲自带领并和全国人民一道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实践中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可以说,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最靓点就是开启了生态文明建设。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启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起步(1978-1991年)、发展(1992-2001)、成熟(2002-2011)和升华(2012 年至今)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一脉相承、相继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将经济建设定为全党的中心工作,但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生态环境的迅速恶化,于是在1983年“环境保护”被党和政府确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同时也出台了多部相关法律[2];随着联合国“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引入,党中央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形成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思想[3];党的十七大报告清晰界定了生态文明的定义与内涵,将“建设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4];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单列一个部分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新的诠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并作出全面部署,并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5];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上升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第一次把“美丽中国”写入“十三五”规划,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党的十九大首次把“美丽”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美丽”既成为最为亮丽的字眼,并对生态文明建设作了全面布局,并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方略[6]。

这40年来,各届中央领导人还提出要用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党的十八大以前,邓小平、江泽民同志明确主张依靠法制保护生态环境。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单列一章明确阐述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之后,习总书记致力于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7];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十九大报告第九部分特别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这一系列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从制度角度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8]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经略

生态文明建设迫在眉睫,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再到“绿色发展”、“美丽中国建设”,40年改革开放就是在不断摸索中前行,无论是理念还是制度都越发成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顶层设计和制度体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建立并实施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制度,大力推动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一)顶层设计,制度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相继制定、修改、出台了多部法律政策文件。一是明确领导干部的生态责任。2013年底,中组部印发通知,要求加大资源消耗、环境保护等指标在政绩评价中的权重。《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2016年)将生态责任作为政绩考核的必考题。随后,多部门又相继制定了《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2014年8月,出台《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强调“显性责任即时惩戒,隐性责任终身追究”。对不顾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后果的人,习总书记指出,必须追究其责任,而且应该终身追究。2015年,领导离任审计、责任追究,第一次进入了生态领域。二是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制度。2014年,出台了新修订的史上最严厉的环境保护法;今年8月31日,全国人大第五次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三是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9月,被誉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关键文件《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社会公布,这是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要求,搭建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设计了改革路线图。四是出台生态环境保护的专项文件。《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2014年)等相继出台,并提出要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五是加强国际生态环境保护。2016年9月,中国率先发布《中国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

一件件法律文件,一项项改革举措,一条条政策规定,立足当前困境更是着眼长 远发展,直面当前的突出问题以期立行立改,直击关键人、事要害并不顾情面,旨在标本兼治,彰显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二)环保督察,党政同责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从理论走向实践,离不开有效监督和制度约束。习总书记高度重视环保督查,他强调要将环境保护督察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抓手,强化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的要求。从中央环保督察到环保督查“回头看”,督查一轮接一轮,处罚一批连一批,通报一起又一起,问题反馈意见直击痛点、一针见血。

2016年伊始,依据《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环保钦差”中央环保督察组相继从进驻河北开始,在2016-2017年的两年间,分四批在全国实施进驻督察。督察组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开始了一场猛烈的环保督查风暴,问责人数超过万人。今年6月7日,生态环境部印发了《2018-2019年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督查方案》,根据督查方案,第二轮环保强化督查从6月开始,持续到明年4月结束。一些地方领导干部开始真正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分量,意识到不能用破坏性方式搞发展,不能做断子绝孙、有损后代的事情。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我们正在推行的生态文明建设,可以说就是一场有组织、有体系、有步骤的自上而下地全方位、深层次的变革,不仅是理念的创新也是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不仅将改变中国也将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的贡献。

(一)理念创新,思想发展

从习总书记在各种场合多次论述生态文明理念,到各类大会的战略部署,到各类政策文件的严格落实,都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习总书记无论走到哪里,就把建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讲到哪里。比如,他提出的“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著名的“两山论”,“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这也是新时代,社会主义矛盾发生了变化,人们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从“进城市”到“去农村”,对只想求得“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放心的食物、优美的环境”这美好愿望的体现……习总书记关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生态富民、生态文化、生态文明体制”等一系列重要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体现了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自然辩证法,这些重要论述与理念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全体人民的最大共识,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二)生态践行,文明彰显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形成了全面铺开、点上突破、上下互动、统筹推进的良好局面。“河长制”、“山长制”、“湖长制”等全面启动,生态补偿制度迈出实质步伐,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全国范围实施,用能权、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稳步推进;绿色金融制度安排已经出台……正如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所说“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甚至在世界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思考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新时代,要在“人”和“物”上下功夫,书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这篇大文章。一是抓“人”这一关键要素。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以党校、行政学校培训为载体,融入理论教学、参观教学、研讨教学等多种方式,进一步强化“两山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担责、终身追责”意识,自觉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责任,落实到具体行动中。发动广大干部群众这支队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正反面作用宣传,加快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推行绿色出行。二是抓“物”这一重要载体。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注重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指标考核体系建设,完善生态文明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尤其要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今天,在环保督查中发挥好“智慧环保”的作用,加重损坏环境成本,以绝不容忍的态度让破坏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猜你喜欢

督查环境保护总书记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环境保护部表扬强化督查第一轮次优秀团队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