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伸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室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2019-03-27王敏

医疗装备 2019年5期
关键词:骨科病房手术室

王敏

江西省九江学院附属医院对外联络办公室 (江西九江 332000)

皮肤压力性损伤是在皮肤表层、皮下组织出现的程度各异的损伤情况,在骨突出位置最易发生,主要表现为溃疡、疼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骨科手术患者极易发生皮肤损伤,与其特殊体位、手术时间长、术中摩擦力等因素存在明显关系[1]。若不及时对患者的皮肤压力性损伤进行治疗,不仅会影响手术的顺利进行,还会显著降低患者生命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预后,需要综合患者的实际情况,于手术室皮肤护理中开展延伸护理干预,以达到有效预防和减少皮肤损伤的目的。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96例骨科手术患者,观察延伸护理在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室皮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96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男26例,女22例;年龄20~73岁,平均(48.5±3.4)岁;其中,颈椎15例,腰椎20例,胸椎13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1~74岁,平均(47.2±3.5)岁;其中,颈椎16例,腰椎22例,胸椎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进行常规宣教指导;充分利用“手术安全核对表”“手术护理记录单”等记录患者皮肤情况;手术室护理人员和病房护士未进行交接工作,发现皮肤压力性损伤时由病房护士予以处理和护理。

观察组实施延伸护理。(1)成立专门的皮肤护理小组,组内6名成员包括病房护士长、责任护士、手术室护理人员。要求小组成员定期学习和交流,全面掌握手术室、病房护理知识,明确手术配合、正确体位摆放和术后针对性康复训练等内容;了解压力性损伤的发病机制、常见影响因素、注意要点等;以轮岗学习的方式,提升手术室、病房护士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意识和能力,为患者皮肤安全提供保障,提升皮肤护理质量。(2)建立和完善科学规范的皮肤护理措施。皮肤护理小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科学性、合理性的皮肤护理方案。其中骨科手术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记录单中应包含患者一般资料、手术体位、受压部位、术后相关记录和随访、具体整改方案等内容。结束手术后手术室主治医师、护理人员需仔细检查患者皮肤,发现受压部位有红斑时,需在记录单上进行填写,并在与病房护理人员交接时进行确认和签字。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术后12 h、6 d时需到病房回访,与病房护士一起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包括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按摩、减压和正确使用相关物品等。对于情况严重的患者,需要与伤口小组取得联系,以便对压力性损伤进行高效处理。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皮肤压力性损伤首发时间、心理障碍总分、生命质量总分及住院时间。皮肤压力性损伤判定:Ⅰ期,皮肤状态良好,指压后由不变白红斑出现;Ⅱ期,局部皮肤受到损伤,真皮暴露出来,创面呈现红色状态;Ⅲ期,全皮层完全缺失,溃疡下皮下脂肪出现,可见腐肉或焦痂[2]。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评定患者心理障碍情况,得分越高说明心理障碍越严重[3];采用QOL-C30评定患者生命质量,得分越高说明生命质量越好[4]。以我院自制护理满意度问卷评定两组护理满意度情况,满分为100分,≥80分代表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比较[例(%)]

2.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皮肤压力性损伤首发时间长于对照组,心理障碍评分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皮肤压力性损伤属于临床常见并发症之一。调查资料显示,近年来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病率表现出逐年升高趋势,其中术后皮肤压红症状者占30%,术后经过一段时间发展后表现出压力性损伤症状者占40%,骨科手术患者是高发人群。如果不及时处理和救治,会直接威胁患者身体健康,降低其生命质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医患关系。为避免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就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做好围手术期护理。传统手术室护理和病房护理之间存在独立性,缺乏连续性护理,导致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高。

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临床护理工作愈发重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服务思想和理念。为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缩短其康复时间,手术室和病房应积极开展延伸护理,通过对手术患者皮肤压力性损伤记录单进行创新,并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应用,提高病房和手术室护理人员对皮肤护理的认知,做好交接,并对皮肤红斑给予高度重视,早期进行预防和护理,有效减少皮肤压力性损伤的发生率。术后护理人员的联合随访可明显增强护理统一性,确保皮肤安全和护理效果[5]。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皮肤压力性损伤发生率、皮肤压力性损伤首发时间、心理障碍评分、生命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室皮肤护理中应用延伸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障碍,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骨科病房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Perceptions of the osteopathic profession in New York City’s Chinese Communities
换病房
威高骨科 人本科技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