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

2019-03-27丁振兴

医疗装备 2019年5期
关键词:外伤胸腔镜胸腔

丁振兴

天津市泰达医院 (天津 300457)

胸外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外科创伤,传统的治疗方 法为开胸手术,但是开胸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术中出血量大,术后不易恢复[1]。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胸腔镜开始应用于临床,其创伤较小,患者的接受度较高,为了进一步提升手术效果,我院将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胸外科收治的胸外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胸外伤手术中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10月我院胸外科收治的胸外伤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2例。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3.2)岁;其中车祸13例,坠落伤11例,血胸8例,气胸6例,血气胸4例。试验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25~61岁,平均(43.0±3.3)岁;其中车祸10例,坠落伤13例,血胸9例,气胸8例,血气胸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持续漏气时间在3 d以上的气胸患者;被诊断为血胸的患者循环稳定;胸腔持续出血量达到200 ml/h以上,持续观察4 h后实施手术的患者;手术室接诊闭式引流插管的患者,并且首次引流量达到1 000 ml以上;明确诊断为锐器伤导致的膈肌破裂患者;脓胸患者和凝固性血胸患者肺膨胀不良并引流欠佳,引流欠佳时间在3周以内。排除标准:婴幼儿患者;合并严重脏器衰竭的70岁以上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在治疗中采取开胸手术的方法进行探查和治疗。在患者的前外侧取切口,在伤口位置进入胸腔,或者在第6~7肋间隙行切口,开胸后使用吸引器将积血和血凝块吸除,保证清晰术野,以便有效评估胸腔内的创伤状态,保证手术质量。术中采用电凝止血,使用褥式缝合对膈肌裂和肺裂伤进行修复,术后留置引流管。

试验组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患者在全身麻醉下实施手术,复合麻醉后在气管内插入双腔管[2],将手术第一切口选择在第6~7肋间隙,将胸腔镜套管经第一切口进入,并置入胸腔镜,置入时可用手指对粘连的胸腔进行分离,避免对肺造成损伤。确定病灶后,在腋前线和腋后线范围内、近病灶处胸壁行4~8 cm的小切口,然后使用撑开器将肋间隙撑开,将术野充分暴露,将胸腔内的积血吸净[3],在胸腔镜下观察患者胸腔内情况,例如是否存在出血、异物,观察肺组织是否存在漏气、出血以及破裂。按照顺序对胸壁、胸内以及肺组织纵隔等逐一进行探查,需要注意的是在探查过程中动作要轻柔,检查要仔细,避免对组织造成损伤或者出现遗漏[4]。胸部刺伤的患者可以将原伤口作为放置胸腔镜的入口,可进行原伤口的扩张。探查结束后在第一切口处放置胸腔封闭式引流管。

1.4 临床评价

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进行比较和分析。

1.5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试验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s)

表1 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术后住院时间(d)试验组 42 403.2±25.6a 42.6±3.2a 7.9±1.6a对照组 42 869.7±63.2 60.5±10.4 12.6±1.8手术时间(min)

2.2 两组病死率比较

试验组病死1例,病死率为2.4%,对照组病死4例,病死率为9.5%;试验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6521,P<0.05)。

3 讨论

胸部外伤是我院外科接诊较多的一种外伤疾病,是在坠落、利器伤以及车祸等外力作用下胸部损伤而造成患者出现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呼吸困难[5]。伤势较重的患者需要及时进行剖胸手术,予以止血、修补等治疗,但是剖胸手术切口一般在30 cm以上,术后可能造成局部疼痛或者是肩关节上抬受限,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胸腔镜逐渐应用于临床,通过胸腔镜手术可以将被动保守治疗转化为主动手术治疗[6],在胸腔镜下可详细地观察胸腔的内部情况,做到早确诊早治疗,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在疾病早期通过胸腔镜发现损伤部位,可以及时地对其进行止血,同时可以将淤积的血凝块以及积血进行彻底清除,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胸腔镜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的特点,联合小切口手术也降低了对患者身体的损伤,因此患者术后恢复较快。在胸外伤患者的传统治疗方法中以开胸手术为主,但是其手术切口较长,并且在手术过程中对肌肉层损坏较大,患者术后的疼痛感非常明显,患者的耐受度较差,术后恢复时间也相对较长。本研究采用的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应用效果较好,并且其优势比较明显,首先小切口对身体的损伤较小,与传统开胸手术的切口相比更加美观。其次,小切口手术中患者的肩胛骨并不被牵拉,因此对患者的肩关节影响较小[3],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影响,让患者术后能够尽快地下床活动,小切口对患者的肺功能影响较小,有利于患者术后咳痰和排痰。最后,小切口手术对于肌肉的损伤较小,并且没有对肋骨、肋间神经以及背阔肌造成损伤,因此在患者手术后不会影响上肢活动。胸腔镜在应用过程中探查范围更广,并且炎症反应较小,手术时间也相对较短,因此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胸外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本研究也显示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方法的试验组具有明显的优势,手术时间的缩短不仅缓解了患者以及患者家属的焦虑情绪,还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恢复,患者接受度较好。术中出血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尤其是对于年纪较大的患者而言,术中出血量较大不利于术后的恢复,同时也延长了住院时间,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方法后,出血量有了大幅度的减少,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同时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压力。

综上所述,在胸外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的手术方法可有效地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外伤胸腔镜胸腔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羊常见外伤、创伤的治疗方法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急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闭合性十二指肠胰头外伤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化疗联合恩度胸腔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观察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