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耳穴电探测贴压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的临床疗效

2019-03-27张丽丽杨述鸣赵磊通信作者

医疗装备 2019年5期
关键词:耳穴血瘀中风

张丽丽,杨述鸣,赵磊(通信作者)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8)

中风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角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口歪、半身不利为临床主症的疾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卒中[1]。中风在大多数国家死因中居前位,而中国又是全球中风最为高发的国家之一[2]。据我国卫健委相关的数据统计,中风在我国的病死率为136.64/10万,超过肿瘤和心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第一死亡原因,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3]。我院采用耳穴电探测贴压联合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康复医学科住院的中风患者60例,随机分为耳穴贴压针刺组和常规针刺组,各30例。

所选患者均符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4]。(1)主症:半身不遂,神识昏蒙,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感觉异常,口舌歪斜;(2)辨证分型:气虚血瘀型,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面色晄白,气短乏力,自汗出,舌质暗淡,舌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

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疾病诊断标准;(2)年龄20~80岁,男女不限;(3)首次发病患者,且发病时间为7 d内;(4)自愿受试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为可逆性神经功能缺损患者;(2)有认知障碍,不能配合检查和治疗患者;(3)合并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4)不能配合针灸治疗或基础治疗患者。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常规针刺组选取主穴:病灶侧运动区、病灶侧感觉区、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血海、气海,配穴随症加减。操作:穴位常规消毒后,病灶侧运动区及感觉区,针尖向下平刺15~25 mm,行快速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内关直刺15~25 mm,行提插捻转泻法30 s;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直刺25~40 mm,行提插捻转泻法,以肢体抽动3次为度;足三里、血海、气海直刺25~40 mm,行提插补法,得气后留针30 min。疗程:每天治疗1次,2周后观察疗效。

耳穴贴压针刺组在常规针刺组治疗的基础上行耳穴阳性反应点贴压刺激[5]:采用CLRH-A型耳穴探测器(南京小松医疗仪器研究所生产),由同一医师对患者双侧耳郭进行逐一穴位探测,探测的顺序为耳轮→耳舟→对耳轮体→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屏→对耳屏→耳垂,记录探测阳性反应点穴位名称。穴位常规消毒后,再以王不留行籽对阳性反应点进行耳穴贴压,每个穴位垂直按压10 s,并嘱患者每日自行按压5次,以耳部感觉充血、发胀、发热为得气标准。每2天左右耳更换1次,2周后观察疗效。

1.3 临床评价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标准评定急性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具体评价内容包括意识、上下肢运动、感觉、凝视、共济失调、语言等共15个方面,每个项目评分为0~4分,分数越低表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佳[6]。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评分标准采用Barthel ADL指数,评分内容包括转移动作及活动步行每项15分;进食、大便控制、小便控制、用厕、上楼梯、穿衣每项各10分;洗澡、修饰每项5分,共计100分,分值越低表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差[7]。

采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评定标准[8]。显效:疗效指数≥20%;有效:疗效指数≥12%;无效:疗效指数<12%;恶化:疗效指数<-12%。疗效指数=[(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治疗前评分]×100%。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降低,且耳穴贴压针刺组低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提高,且耳穴贴压针刺组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NIHSS、ADL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NIHSS ADL耳穴贴压针刺组 30治疗前 13.14±3.72 49.78±17.24治疗后 3.15±1.14ab 78.86±28.31ab常规针刺组 30治疗前 12.97±3.61 48.87±18.43治疗后 6.76±1.76a 60.43±27.17a

2.2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耳穴贴压针刺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3 讨论

中风的发生、发展虽有各种原因,但其基本病机总属阴阳失调,气机逆乱,病位在心、脑,与肝、肾密切相关。临床依据意识有无障碍将中风分为中经络及中脏腑[9]。有研究表明,中风病诸多证型中气虚证约占80%,血瘀证约占75%,因此,气虚血瘀型中风病为临床最为常见的证型[10]。该证型多为慢性起病,发病诱因复杂而又隐蔽,这给预防治疗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传统针灸疗法为传统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之中,后代古籍如《针灸甲乙经》《针灸大成》也详细记载了针灸治疗该疾病的内容。现代医者传承发展了针灸理论,其中石学敏教授运用的“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取得了良好的疗效[11]。石学敏教授团队运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中风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8%,具有疗效肯定、并发症少、花费低廉等特点,已被业界人士及患者所接受,成为治疗中风的常规方法,而本研究的针刺方案就应用了该针法[12]。

耳穴电探测法是通过探测耳穴阳性点皮肤低电阻的方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该方法采集的数据更为客观真实,操作方法简单易于掌握,可重复性较高,其能够按个体化治疗的目的,更为精准的治疗病变部位,达到调理脏腑功能,调和阴阳平衡的结果[13]。

本研究结果显示,耳穴电探测贴压联合针灸可显著改善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联合应用更能加强疗效。说明耳穴电探测贴压联合针灸治疗操作简便、可重复性高,易于患者接受。

猜你喜欢

耳穴血瘀中风
话说血瘀证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瘀体质知多少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医特殊诊法在血瘀证辨证中的运用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
越鞠十味丸联合耳穴压贴治疗代谢综合征17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