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潮气量不同通气方式在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的临床疗效

2019-03-27雁,杨

重庆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单肺潮气量低氧

王 雁,杨 渊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昆明 650032)

单肺通气可防止血液及分泌物进入健侧肺,并有助于保持手术视野相对开阔,有利于手术各项操作的进行。单肺通气时的低氧血症是一个尚未解决的焦点问题,其发生率大约占胸科手术中的1%[1]。单肺通气时全潮气量通气可能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引起气压伤[2],潮气量过小又可能引起小气道的过早关闭。有研究表明[3],对分侧肺独立实施连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呼气末正压通气(positive end expiratory pressure,PEEP)不仅有利于处理低氧血症和肺不张,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肺保护通气策略,有助于防止急性肺损伤。以前的研究多采用降低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来维持通气量,但小潮气量复合CPAP和PEEP的研究尚少见报道。本研究观察小潮气量复合PEEP和CPAP在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气道管理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择期行肺叶切除术患者90例,男52例,女38例,麻醉ASA分级Ⅰ~Ⅱ级,平均年龄(51.1±9.3)岁,平均体质量(60.3±9.2)kg。术前心功能正常、肺功能基本正常,平静未吸氧下SpO2≥95%,无贫血、高血压,肝、肾功能正常。纤支镜排除双腔管定位不好者。90例患者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例,各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2016L50),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

1.2方法 患者入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入复方电解质10 mL·kg-1·h-1,监测血压、心率(HR)、血氧饱和度、心电图。于局部麻醉下桡动脉穿刺置管并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芬太尼4 μg/kg、丙泊酚2 mg/kg、维库溴铵0.1 mg/kg。面罩去氮给氧后行气管插管,插入左侧Robetshaw双腔支气管导管(男性F37~39,女性F35~37),纤支镜下定位,固定。连接麻醉机,于手术开始前行双肺全潮气量通气[潮气量(VT) 10 mL/kg,呼吸频率(RR) 12 bpm],吸呼比1∶2,吸入氧浓度100%,氧流量2 L/min。维持用药丙泊酚泵注100~200 μg·kg-1·min-1,瑞芬太尼0.2~0.4 μg·kg-1·min-1,视患者情况追加维库溴铵2 mg,根据手术需求调节麻醉深度。翻侧卧位,纤支镜重新确认支气管导管位置正确。手术开始行健侧单肺通气,吸入氧浓度100%,氧流量2 L/min。Ⅰ组全潮气量单肺通气(VT 10 mL/kg,RR 12 bpm),Ⅱ组小潮气量复合健侧肺PEEP(VT 6 mL/kg,RR 20 bpm,PEEP 5 mm H2O),Ⅲ组小潮气量复合健侧肺PEEP和患侧肺CPAP(VT 6 mL/kg,RR 20 bpm,PEEP 5 mm H2O,CPAP 4 mm H2O),Ⅰ、Ⅱ组单肺通气时未通气侧支气管导管开口放于空气中。术中处理:收缩压降低超过基础值20%或低于90 mm Hg,静脉注入麻黄碱6 mg;HR低于60 bpm,静脉注入阿托品0.3~0.5 mg,必要时可重复给药。

1.3监测指标 连续监测患者心电图、HR、血氧饱和度、气道峰压(peak airway pressure,Ppeak)、有创平均动脉血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BP)。并在双肺通气30 min后(T0)、单肺通气30 min后(T1)、恢复双肺通气30 min后(T2),行动脉血气分析,记录动脉血氧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in arterial blood,PaCO2)。记录每组麻黄碱、阿托品等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次数比较差异,排除其对HR、MBP的干扰。

2 结 果

T1时点:与Ⅰ组比较,Ⅱ、Ⅲ组患者PaO2和PaCO2明显升高(P<0.05),Ppeak 明显下降(P<0.05),MBP、HR无明显差异(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 PaO2明显升高(P<0.05),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点:3组患者PaCO2、PaO2、Ppeak、HR、MA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aO2较T0时明显下降(P<0.01),见表1、2。3组患者麻黄碱、阿托品使用例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不同时点PaO2、PaCO2、Ppeak变化

a:P<0.05,与Ⅰ组比较;b:P<0.05,与Ⅱ组比较;c:P<0.01,与T0比较

表2 3组患者不同时点MAP和HR变化

3 讨 论

单肺通气时,全潮气量通气可致气道压力过高,严重压迫肺泡内血管和微小气管,使健侧的血管阻力增大,血液大量分流至患侧,且一侧肺容纳双侧肺的潮气量,极易使气道压过高,导致气压伤,引起肺呼吸功能不全,加重低氧血症。为了防止潮气量过小导致通气不足,小气道提前闭合,笔者在单肺通气时采用小潮气量复合PEEP,PEEP可避免肺泡早期闭合,增加呼气末肺泡的容积,使肺功能残气量增大,改善肺顺应性,防止肺泡塌陷,有利于氧合[4]。但PEEP过大可导致胸内压升高,并且一定程度上增加肺容量,使肺泡小血管受压,增加肺血管阻力,使静脉回流受阻,造成血流动力学紊乱[5]。YSUI等[6]认为5 cm H2O的PEEP可使吸气扩张的肺泡在呼气时不至于萎缩,大大提高了单肺通气时的PaO2,是单肺通气的最佳PEEP。本研究为防止小潮气量肺泡小气道塌陷复合5 cm H2O PEEP。

理论上,单肺通气时改善氧合的理想方式是双肺分别进行PEEP/CPAP,无论血液流经哪一侧肺,均有机会参与肺泡的氧交换。有研究表明[7],萎陷肺的顺应性只有10 cm H2O,5~10 cm H2O的CPAP由于没有潮气量运动,又是小流量低水平压力,患侧肺轻微膨胀仅占50~100 mL空间,并不影响手术操作,还可能有利于叶间裂的解剖。但也有研究[8-9]认为,由于跨肺压是5 cm H2O,CPAP>5 cm H2O会使肺过度膨胀而影响手术。所以本研究中复合4 cm H2O的CPAP。基于BENUMOF等[10]的研究,PaO2在OLV后20 min可以稳定,故选择30 min作为血气分析的期限。

本研究中单肺通气30 min后,与Ⅰ组相比,Ⅱ、Ⅲ组组PaO2明显升高,有效改善围术期患者氧合;而与Ⅱ组比较,Ⅲ组PaO2明显升高,表明复合PEEP/CPAP对改善更氧合更为有效,其机制可能为低水平的CPAP使患侧肺泡保持开放,减少死腔;增加了静止肺容量,增大了肺泡通气。另有研究认为其可降低肺内分流[9,11]。而同时单肺通气30 min后,与Ⅰ组相比,Ⅱ、Ⅲ组PaCO2也明显升高,虽然单肺通气时通气血流比会不匹配,但总的分钟通气量不变。由于CO2具有较高的扩散能力,加之PEEP的作用使呼气末小气道开放,有利于CO2的排出。且本研究选取患者体质量均大于50 kg,避免了死腔量较大低体质量病例,所以PaCO2仍处于临床允许范围内。单肺通气30 min后,与Ⅰ组相比,Ⅱ、Ⅲ组Ppeak明显下降,减少了发生气压伤的危险,这体现了Ⅱ、Ⅲ组使用了小潮气量通气的优势;MBP、HR无明显差异,表明5 cm H2O PEEP对血流动力学影响不大,这可能是小量PEEP使肺泡复张同时肺血管重新开放,使肺血管容量增加,有利于右室功能的改善,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达到最小。

麻醉过程中肌松药的使用导致呼吸肌群失去支持张力,胸腔容积出现改变,膈肌向头侧移动,功能残气量和肺顺应性明显降低,这使肺泡更易塌陷不张,导致肺内分流和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引起低氧血症。现已证实,这些改变不仅发生于术中,术后早期仍持续存在[12]。且单肺通气、手术操作、缺血缺氧、缺血/再灌注均对肺有损伤,所以恢复双肺通气30 min,3组PaO2较初始双肺通气30 min后明显下降。

张光明等[13]给予3~5 cm H2O的CPAP,发现可以有效减少白细胞介素8 mRNA和1β的表达水平,抑制炎性反应,提示对患侧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恢复双肺通气30 min后,3组Pa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这并未证明小潮气量复合PEEP/CPAP对术毕PaO2的影响,这可能与本研究术前肺功能较好,单肺通气时间较短,尚未形成差异有关。

总之,小潮气量复合PEEP/CPAP的通气方式有利于改善氧合,降低气道压,且对血流学没有明显影响,可能有利于减少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但如何采取更佳的通气模式,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实现更好的肺保护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单肺潮气量低氧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比较瑞芬太尼预处理不同麻醉方式下胸腔镜手术患者单肺通气的血流动力学和镇痛效果
低氧燃烧工况下锅炉水冷壁管高温腐蚀行为分析
呼吸病学、结核病学
重症肺结核并呼吸衰竭的最佳机械通气策略分析
单肺通气使用盐酸右美托咪定的肺保护作用
小潮气量机械通气治疗小儿麻疹并肺炎呼吸衰竭56例分析
老年单肺通气患者中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临床应用研究
小G蛋白RhoB在低氧激活巨噬细胞及功能调节中的作用*
呼吸机潮气量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