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棉萎克”滴灌对棉花黄萎病、产量及纤维品质的影响

2019-03-27师勇强冯自力魏锋冯鸿杰赵丽红朱荷琴

中国棉花 2019年3期
关键词:黄萎病棉田防治效果

师勇强,冯自力,魏锋,冯鸿杰,赵丽红,朱荷琴

(棉花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河南安阳455000)

棉花是新疆重要的经济作物,棉花产值占全疆农业总产值的45%[1]。 由于连年重茬连作和棉秆还田,土壤中病残体的积累量越来越大,土传病害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逐年加重。 调查显示,新疆棉花黄萎病发病田占比超过50%,黄萎病已成为制约新疆棉花生产的重要因素[2]。目前,防治棉花黄萎病的生物农药有枯草芽孢杆菌[3]、氨基寡糖素[4]、“99 植保素”[5]等。 采用枯草芽孢杆菌滴灌防治棉花黄萎病[3]的报道较多,而其他药剂用于膜下滴灌的相关报道较少。 对于新疆连作重病棉田,探索合适的药剂通过滴灌的方式防治棉花黄萎病,可有效减少人工投入。此前试验表明,在棉花黄萎病发生较重的棉田,发病初期喷施“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达到73.1%)[6],但对于“棉萎克”滴灌对棉花黄萎病、 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尚不清楚。 因此,2018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阿克苏试验站进行“棉萎克”滴灌防治黄萎病试验,为该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和棉花品种

供试药剂“棉萎克”由河南省濮阳市农科农化有限公司提供。 棉花品种采用新疆主推品种中棉所49。

1.2 试验设置和施药方法

选择连作20年以上、 棉花黄萎病发生较重的棉田(阿克苏市温宿县)开展试验。 于4月15日机械播种,种植模式为一膜六行,株距10 cm,行距(66+10)cm,密度每公顷18 万株。 每个小区面积约667 m2,试验设5 个剂量“棉萎克”滴灌处理和未处理对照(滴灌等量清水,记为CK)共6 个处理,3次重复,总计18 个小区,棉田管理同当地常规棉田。 5 个剂量“棉萎克”滴灌处理分别于6月20日、6月30日、7月10日和7月20日滴施,每次667 m2用量依次为50、75、100、125、150 g,分别记为处理1~5。

1.3 调查方法

黄萎病调查按照 《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二)》规定的分级标准[7]进行。在施药区和对照区分别设定10 个点,每个点至少包含棉花100 株;每次施药后间隔10 d 调查各处理区棉花病情。

产量和纤维品质测定:收获期在设定的小区随机收取30 个棉铃用于检测纤维品质,另收取6.67 m2小区棉花计算籽棉产量。纤维样品送农业农村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HVICC校准)纤维品质5 项指标(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采用DPS 14.5 统计软件和MS Excel 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多重比较采用最小显著差数法。 计算各试验点的平均发病率、病情指数(I)及防治效果(E)。

式中,Ni为各级病株数,i为相对分级数值,N为调查总株数。

式中,ICK为对照区病情指数,IT为施药区病情指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棉萎克”滴灌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6月20日和6月30日滴灌后10 d(6月30日和7月10日) 调查,高剂量 (每次667 m2用量150 g,下同)“棉萎克”滴灌处理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最好,分别为64.5%和65.9%,均高于其他滴灌处理;中等剂量滴灌处理(每次667 m2用量100 g和125 g)2 次调查的平均防治效果(56.8%和48.9%)均显著高于低剂量(表1)。 7月10日和7月20日滴灌后10 d(7月20日和7月30日)调查,不同用量“棉萎克”滴灌处理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下降,但高剂量处理2 次调查的平均防治效果最好,为33.8%。

表1 不同时间滴灌“棉萎克”对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效果比较

2.2 “棉萎克”滴灌对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的影响

表2 结果表明,“棉萎克”滴灌各处理较CK 均有不同程度增产(5.9%~13.5%),其中高剂量处理增产幅度最大。 纤维品质检测结果表明,“棉萎克”滴灌各处理的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长度整齐度指数、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和断裂伸长率与CK均无明显差异。

表2 各处理棉花产量和纤维品质比较

3 讨论与结论

“棉萎克” 作为预防和控制黄萎病的新型水溶性肥料,其主要作用是诱导植物产生抗病性,以达到防控黄萎病的目的。目前生产上防病效果较好的生物药剂的防治效果为40%[8]、37.5%[9]、34.4%[10]、64.8%[11]和58.8%[12]。 本试验结果表明,在中等偏重的棉田于黄萎病发生前期,每隔10 d 滴灌1 次“棉萎克”,连续3~4 次,可明显降低棉花黄萎病发病率,防治效果可达50%。 高剂量“棉萎克”滴灌处理棉花产量与清水对照相比增产13.5%。 综上所述,在重病田棉花黄萎病发生初期,采用棉萎克滴灌可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推荐用法为每次667 m2用量150 g 左右,每隔10 d 滴灌1 次,连续3~4 次。在新疆,目前喷雾用药成本不断增加,使用“棉萎克”滴灌技术可有效减轻病害,实现节本增产。

猜你喜欢

黄萎病棉田防治效果
用料不当致牛病 如何防治效果好
棉花GhIQM1基因克隆及抗黄萎病功能分析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全球首个作物黄萎病菌资源和基因组数据库正式上线
科学家发现防治棉花黄萎病的新型抗菌蛋白
温室条件下中棉所96B 对新疆棉花黄萎病菌的抗性评价
更 正
栽培模式与施氮量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及稳定性的影响
扁桃棉花间作对棉田主要害虫及捕食性天敌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