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本贯通班级德育课程转段衔接初探

2019-03-26李娜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德育课程对比研究

李娜

【摘要】中本贯通是上海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进行的一项改革举措,对构建技能型人才的终身学习体系意义重大。德育课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至关重要,通过对比研究,梳理中职《德育》课程与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及高校公共政治课在大纲、内容、形式、考核等方面的异同与衔接关系,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考核的维度提出中本贯通班级德育课程转段衔接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本贯通 德育课程 转段衔接 对比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是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6年度德育专项课题《中高中本贯通制班级德育课程转段衔接研究》(DGW1516AJX04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66-03

进入新世纪,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出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强调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本贯通是上海在新形势下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所进行的一项改革举措,对构建技能型人才的终身学习体系、促进其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贯通培养旨在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衔接,搭建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但与学生价值观形成、职业素养培养、人际沟通和自我成长能力提升等密切相关的德育课程在贯通培养施行后没有及时在课程大纲中就中职德育与中本贯通德育在课程目标、内容、形式、考核等做出明确区分,上海市在中本德育课程转段衔接理论和实践方面也没有权威发布和专门研究,各中职校还是按照本校传统开展贯通班级的德育教学,绝大部分学校贯通班级的德育课与中职德育课并无两样;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长久以来交集不多,大学政治理论课与中本贯通阶段的德育课如何衔接也是有待探索的课题。

基于此,从对比研究的角度梳理中职《德育》课程与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及高校公共政治课在大纲要求、教学内容、教学形式、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异同与衔接关系,提炼出符合中本贯通班级德育课程教学要求的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对于促进贯通制培养和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一、中本贯通的内涵

按照2014 年10月上海市发布的《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试点工作的通知》的界定,所谓“中本贯通”,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应用本科教育贯通培养模式”的简称。学习年限一般为7年,前3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后4年进入本科院校学习,分别按照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学生学籍规定进行管理;学生在完成中职阶段三年的学业后参加转段考试,转段考试不合格的学生不能继续本科阶段的学习。这种一体化培养模式改变了以往中职学校与高校各自独立进行人才培养而容易导致的教育理念不符、人才规格断层、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力求达到“3+4>7”的效果,以适应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提出的需求。

二、中职德育课程与初中、高中及大学政治课程的对比分析

(一)中职德育课程现状

目前,上海中职校德育课程执行2014年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就教学内容而言,包括理想信念、中国精神、道德品行、法治知识、职业生涯和心理健康六个方面,开设的必修课程有《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经济政治与社会》、《哲学与人生》和《心理健康教育》。此外,各中职校还根据各自学校的情况开设形势政策教育、安全、时政、禁毒等德育选修课或讲座。就教学形式而言,教学主阵地还是课堂教学,但不少学校在传统课堂教学之外正在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如上海市信息技术学校注重提升德育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我校则注重开展德育实践性教学活动②。就课程考核而言,各校德育课程均为考查课,采用多元化评价,卷面成绩所占比例很小,在引导学生完成课堂学习任务外,注重从多维度进行评价和考核,将学生的多元智能纳入考核体系,引导学生在口头表达、团队协作、责任意识、行为习惯等方面加强锻炼和提升。

(二)基于文献研究、实地调研的梳理与对照

通过梳理《上海市中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程标准》、《中职德育教学大纲(2014年)》、三个学段的政治课教材等文献,结合实地调研和个案访谈所得数据和信息,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课程考核四个维度对中职德育课程与初中、高中和高校政治课程进行了梳理和对照。

(三)中职德育课程与初中、高中和高校政治课程的异同与衔接

就课程目标而言,中学政治课侧重于能力培养,而中职和高校政治课将能力培养融于公民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过程中,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作为课程目标,指向明确。比较而言,中职德育课具有明显的职业性,且与高校政治课之间具有明显的层次衔接性。

就教学内容而言,纵向来看,初中《思想品德》课从学校——家庭——社会——国家维度,高中《思想政治》课则从经济——政治——哲学三个层次,逐步对学生进行道德、基本常识和健康心理品质以及价值观的教育引导。中职德育课围绕课程目标综合开展经济、政治、哲学、职业素养、心理健康知识的教育和引导,彰显职业教育特性,内容丰富,但多为基础知识。高校政治课注重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在2014年上海高校开启“课程思政”改革探索之后,课程内容得以拓展,增加了“中国系列”和“综合素养”课程。横向来看,中职德育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处于同一学段,教学内容有很多重合和相似之处,如《经济政治与社会》课与高中一、二年级《思想政治》课、《哲学与人生》课与高中三年级《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有很多重合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道德与法律》课是中职独有的。

就教学形式而言,中学政治课与中职德育课在教学形式上都要遵循“三贴近”原则,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和合作探究,让政治课“动”起来,但在具体教学形式方面,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途径更加多样。高校政治公共课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提升,课程形式和要求相对灵活多样,课程内容更有深度和难度,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尤其是实行“课程思政”改革之后,高校思政课的形式不拘一格,学科相互渗透。

就课程考核而言,由于初中和高中政治课有可能影响学生的升学成绩,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闭卷考试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准确掌握情况,以卷面成绩作为课程考核成绩的主要参考。当然,也有老师会考虑其它考核因素,如向明中学政治老师将学生课前提问质量作为考试成绩之外的重要考核因素,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課前预习和提问。中职德育课程因其不属于升学考试科目范畴,所以教师在课程考核中注重多元化评价,弱化卷面考核,注重通过课前演讲、课中互动、课后作业等途径对学生进行考核,引导学生更为全面地提升自身能力和素养。高校政治课考核则更加注重对学生研究能力的考核,形式不一。

综上所述,对于中本贯通班级的德育课而言,要全面彰显职业性,在内容上要适当加深难度,彰显现代专业人的核心素养,教学形式和考核实施要更多地参考高校的做法,特别要重视对中本班级学生研究能力的提升,以便学生升入高校后能适应政治公共课的教学。尤其是在中职阶段开设的高校政治课程的教学中,更加要注重与高校的衔接③。

三、中本贯通班级德育课程转段衔接的实施建议

基于上述对比分析,就中本贯通班级德育课程转段衔接提出以下建议:

(一)课程目标的设定

中本贯通制班级德育课程应以现代职业人应具备的核心素养为标准,在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和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出发,培养企业真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

(三)教学形式的采用

结合中本贯通培养目标及德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中本贯通班级的德育教学应综合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讲座、活动探究等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同时,注重体验性教学活动的开展,让学生通过体验增强感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社会的认知和责任意识。我校近年来开展的德育实践性教学活动效果明显,在中本贯通班级德育教学中也可以结合每学期的课程教学实施实践性教学活动。具体如下:

同时,提升德育课教学的信息化水平,让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为德育教育服务,将翻转课堂、慕课、微课、教学平台等技术和手段广泛应用到课前预习、课中互动、课后巩固、教学反馈、教学评价等环节,让数据说话,让以往大家认为德育课教学效果难以量化的现状得到较好的改变。

(四)课程考核的开展

中本贯通班级的德育课程考核应遵循多元评价原则,全面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评价维度而言,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将学生在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自评互评、自我反思等与卷面考试成绩、作业成绩等一同纳入考核体系。每学期初师生就课程评价达成共识,通过合理设置课程评价维度及权重,引导学生更好地开展课程学习,彰显多元智能;从评价方式而言,注重线上评价和线下评价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设置合理有效的考核环节,将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后作业、自评互评等评价结果及时通过信息化手段加以记录和数据化呈现,师生及时掌握教与学的动态,以便及时做出调整与应对。

中本贯通是当前适应建立现代职教体系的新形势而进行的职教模式创新,对于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德育课程能通过合理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中本贯通班级的学生更加需要这种现代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所以开展这一研究对于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意义重大,但在探究过程中还存在不足,针对中职德育与初中、高中政治课及高校政治公共课的对比研究还比较概括,不够深入细致。在对三者在教学内容进行对比时,只是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进行概括性对比,没有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对照,挖掘其内在的衔接和继承的关系,尤其是在对中职德育教学内容与高校政治公共课教学内容的对照研究中,仅仅找到了两者之间存在的差距,而如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还需在教学中进一步探索;而研究的落脚点是开发符合我校中本贯通培养特点的德育校本教材,提升课堂教学实效,切实推进中本贯通班级德育课程改革,这将是今后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重要议题。

注释:

①课题组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个案访谈等方法,深入到上海的初中、高中和实施贯通制培养的高职院校进行调研和座谈,并现场听课,分析中职与初中、高中及高校政治课教学的异同,做好横向、纵向的对比研究。

②德育实践性教学活动是我校从2014年开始全面推行的德育课堂教学改革举措,每学期结合课程教学开展有针对性的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企业和社会,让德育课“动”起来。活动效果突出,深得学生喜爱。

③通过调研了解到,上海中职校中本贯通班级在中职阶段开设高校政治课的情况不一,如上海公用事业学校中本贯通班级在三年级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我校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上海市工商外国语学校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有些学校的中本班级在中职阶段不开设高校政治课,如上海市材料工程学校。

参考文献:

[1]刘献君.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制约和出路[J].中国高等教育,2009(12):10-13.

[2]董勇.论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5):90-92.

[3]孙露,杨若凡,石伟平.中本贯通课程衔接体系构建的实然与应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32):27-31.

猜你喜欢

德育课程对比研究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信息化教学与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整合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