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初中语文课导入方法

2019-03-26孙健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导入初中语文

孙健峰

【摘要】导入环节一般占有课堂教学时间的很少,但其起到的作用却是决定性的——它为一节课的结构和主线定下了基调,为抓住学生思维提供了基点,为激发学习兴趣奠定了基础——本文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初中语文几种导入方法。

【关键词】初中 语文 导入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59-02

一般来说,课堂导入应简洁明快,不宜拖拉繁冗,占据太多主体教学时间。但这个环节却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品”,而是对整个课堂教学起到了统领和引发作用。一个有效的导入应该起到至少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揭示一节课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为课堂构建结构框架并留下主线;二是引起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的思维集中于学习,不出现走神现象;三是激发起学习欲望,让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下面,结合初中语文教学导入的具体案例进行探讨。

1.使用有趣的故事导入

对精力旺盛的初中生来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教室里学习很无奈”——在课堂上,如果抓不住他们的学习兴趣点,他们在学习中“神游课外”也就难以避免了。因而,教师应把握好教学内容的趣味点,通过导入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其学习兴趣。比如,做个小文学游戏、进行个小知识比赛、讲一个有趣故事等等,都可以用于导入。

如,在教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时,我跟学生们说:苏轼本来在京城做大官,后来因为政见不同,政敌从他的文章里挑毛病,就被贬到了黄州做地方小官,而且还不让他管事。结果,苏轼就变成了一个大“闲人”,虽然心系国家,但却无处着力。于是与朋友游山玩水、研究做饭(如东坡肉)或做些文字游戏。有一次,苏轼研究佛学有了心得,就写了“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的诗句,自己很满意,就让下人送过江去给朋友佛印看。结果佛印写了个“屁”字回复他。苏轼一看,急了,坐上船就过江去找佛印说理。佛印一笑,说,你不是“八风吹不动”吗?怎么就“一屁过江来”了呢?(学生们哄堂大笑)……同学们,今天这篇文章中,苏轼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我们来看看,苏轼到底怎么个“闲”法吧——这个小故事,一下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也引出了文章的主旨思想。

2.使用文章的背景导入

导入也是整个课堂结构构建的过程。而这个结构框架的基本材料其实就是学习内容的背景资料——打个比方说,“我们要建一座房子,这个房子的材料是木头、砖石还是钢铁”,这样,学生才有个基本感知——房子的质感是“温暖的、坚硬的;重的还是轻的”?学习语文也是同理,我们先让学生有个前期预判,后面就容易按一个大的方向推进。

比如在学习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时,我在教学之前先给学生交待文章背景:文章写于1939年,中国的正处于国家命运最艰苦、最危险的时刻。虽然为了国家民族命运两党进行第二次合作,但国民党仍然在各种方面对共产党进行牵制。我们的资金、物资、人才等方面都受到封锁。红区亟须得到来自各方的帮助和支持。但药材、武器、物资、人才都被控制,国内外援助很难进入红区——要来到这里,可能会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时候,一些国际友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到延安、来到共产党领导的队伍中参加抗战工作,本身就是无上的伟大。何况,他们有些人是真的把生命留在了“异国他乡”——交待了背景之后,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这是一篇在中国产生过极大影响的文章”了。后面,他们就能带着这样的基调去学习——这篇文章之所以成为名篇,重点不在文笔,而因为它是一篇“檄文”和“号角”。

3.使用有效的问题导入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要想调动学生主动思维,最有效的办法是用“问题”勾着他们走,这甚至比调动兴趣的作用更大——这是与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征相符合的。在导入环节,用一个能够引发思考、勾起求知欲的“问题”来抓住学生思想,是常用方法。

比如,要教郑振铎的《猫》了,我先和学生们聊起了天:同学们,你们有多少人在家里养猫、狗啊这些小宠物的?……看来,还是有一些。那大家说说,你们养这些宠物时,有没有考虑怎样处理邻里关系,会不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呢?……养猫的同学可能知道,这是一件很费精力的事儿,照顾不好,它就可能生病,或者跑丢了,或者弄坏了家里东西。那你们想想,如果家里的猫、狗有一天丢了或死了,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呢?不养宠物的同学也想一想,邻居家养宠物,自己是一个什么心态?……好多人都是这样,养个宠物,时间一长就产生了感情,对它就像是对待自己家人一样……得到的时候很高兴,而失去的时候很痛苦……想一想,你能承受这失去的痛吗?你会怎么做呢?——这一组问题,其实就是把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交待,更主要的是引起学生思考,勾起他們阅读文章的欲望——带着问题去学习,其思维参与度非常高。

以上,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了初中语文课导入的三个方法。这三个方法基于具体课文的特征,从调动学习情感、构建学习框架、引发主动思维三个方面发挥作用。当然,每一个导入的作用应该是综合性的,比如在调动兴趣的同时引发思维,在构建框架的同时引起兴趣,导入不能脱离教学主体目标而独立存在,这是教师应用导入时需要注意把握的。

参考文献:

[1]王占华.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浅谈[J].魅力中国,2017(44).

[2]袁河桥.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探究[J].学子:理论版,2015(23).

猜你喜欢

导入初中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