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学科中的理性教育资源探寻

2019-03-26黄坚定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逻辑推理语文

黄坚定

【摘要】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理性教育资源,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挖掘理性教育资源,凸显逻辑性、客观性和批判性,让阅读过程充满思辨。在极具思维碰撞和言语辩驳的课堂中,强化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缜密逻辑理性的训练。

【关键词】语文 理性教育 资源探寻 逻辑推理 客观求真 批判反省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識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37-02

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理性教育资源,教师应重视理性思维在语言活动中的关键性作用,采取各种措施挖掘和探索理性教育资源,强化作为现代公民必备的缜密逻辑理性的训练。

一、凸显语文教材的逻辑推理要素

逻辑性是理性教育的重要内涵。逻辑指人通过判断、推理、论证来理解和区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思维的逻辑性表现为遵照规律、顺序,使思考的问题更有条理、有层次、前后连贯有序。

现有教材基本以人文主题构成单元序列,教材中的单元知识目标体系构建,以逻辑思维为起点,一般是由易到难排列,形成有序而关联的网状结构。教师应关注教材编写时所形成的知识序列及单元结构,凸显教材设计思路的科学性、有序性、系统性。一方面,要对散落于课文之中的语文课程知识进行明晰与提炼,连点成线,连线成面,使之形成具有良好组织结构的知识。这种能引导学生概括总结的学习材料,有助于在学习新知识或解决新问题时的积极迁移应用。另一方面,要强化目标意识,把三维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能力融会贯通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有机体。

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和例子,是个完整的生命体。它不仅是作者感性的挥洒, 也是理性的独白。具体到每一个文本,从篇章布局、悬念设置、遣词造句、语体风格等,都是一个立体化的整体。掌握各部分之间的规律和联系,使之互相补充、互相协调,新的整体功能将大于各子系统功能之和。

也就是说,要跳出字词句段的限制,站在篇章的角度,抓住文本内在的联系性,探讨文章的方法与结构,揣摩作者是如何进行布局的,引导学生解构作者的思路、文路,进入到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像这样,对文本的思想内涵以及内在关联作理性探究,包括分析语言符号的内外指涉、逻辑结构、语法规范等,能提高学生的语言分析力与驾驭力。

教材可视为学习资源情境的设计结果,基于这样的思考,教学应注重多部作品的关联比较,或相同,或相似,或相反,或延伸。比如同一作者的其他作品;同一主题的不同取材角度、叙述手段;其他艺术手段展示的相关主题作品……此举有助于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深化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参与多种认知水平的互动,清晰且简明,从而达成高阶思维的发展。

凸显逻辑性要强调前后学习内容的关联性、连续性,一个单元内部和不同单元之间、前后的听说读写学习活动之间都有所关联、关照。突出这种整体性、系统性,能促进学生更有条理、有层次地思考问题,提高其推理论证能力。

二、践行客观求真的文本阅读姿态

理性主义尊重和崇尚客观事实与公理。如果不以客观事实为前提,推理过程无论多么合理正确,其结论也是错误的。推理要以必然事实与普遍事实为起点和前提,从而使其求证更加科学。

客观是理性的源泉,是理性的第一属性。文本的客观性是其内在的本质的特点,所谓的言之有物、言之有据。凡阅读都不能无视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的客观性,承认文本对阅读的前提性意义,这是阅读教学之所以可能的条件。”(李海林)

选入教材的文章,依据文本客观性由强渐弱依次为:科学、法令说明文→观点、意见论证文→新闻报道→观察笔记→传记→叙事散文→抒情散文→杂文→小说→戏剧→诗歌。教学时,要根据文本的客观性强弱、诠释空间大小来调整阅读策略,恰当地发挥或限制师生诠释的主观性,以尽可能地提高主客观结合的合理程度。

任何主观需要都必须建立在客观可能上,摒弃那种不顾文本客观性内涵,随意解读的行为。脱离文本的客观内涵,以外来道理任意宰割作品,是不能正确把握作品的思想蕴涵和审美蕴涵的。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研究文本,是为了走出文本,培养符合常规、符合正常逻辑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情趣。

文本的重要价值是求真,在表达上体现为充分的论证、符合逻辑的思维、富有条理的结构及准确严密的语言。这种典范性有助于在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进行理性思维训练,从而强化学生求真务实的追求。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语言文字运用,体现在主体方面的就是阅读能力,即在阅读中通过同化顺应、重构整合,达成对文本的理解、说明、鉴赏、批评。在此过程中,学生学会抓住要点筛选、提取和整合信息,有理有据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作为不成熟的读者,因其知识技能、生活积累、阅读方法等方面的不足,阅读体验往往是源自文学作品的“真”,然而,这种“真”体现了儿童的信仰与情怀。

教师一方面要尊重儿童的这种真实体验,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在行文表述、言外感悟、及彼迁移中把握文理,因文悟道。研读文本,最终要让学生产生自己的观念,形成自己的生活态度。因而,可让学生对自己的诠释作出具体说明,从文本中找出依据,为其合理性作出辩护,再由其他学生评议。在相互启发、交流、汲取的过程中,学生能反观自己理解的合理程度,对文本的诠释得以由错误到正确、由片面到全面、由肤浅到深刻。

理性精神首先是独立思考,不迷信。理性表达的价值在于真实,说自己的话。学习文本,更重要的是从中学习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达生活的方法与态度,把知识和能力迁移应用到生活实践的各方面去。这样历练出来的语文能力,就有可能在将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三、强化行文表述的批判反省意识

批判性思维指基于严格推断,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即富于洞察力、辨别力、判断力,对现实保持质疑的态度。

批判思维和创造是人类的最高本性,是人的本质所在,这种能力并不是少数天才人物的专利,而是任何人都具备的思维品质。语文课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意在提供一种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保持不拘泥于常规的、原生的、自由创造的思维能力,思考问题多元化、多维度和多样化,生命价值由此得以提升,世界因此丰富多彩。

具体到每一个人,他也是多元的、变化的,决定了教育必须是多样化。因而要摒弃标准化的、目标性的语文教学,追求开放的、导向性的语文教学,使课堂兼容并蓄,充满张力和活性,学生得以人尽其能、人尽其才。

语文教学增加了批判性阅读,可以引导思维再前进一步。文本的一切并不都是完美的,学生以质疑的眼光,查找文本的缺陷,努力寻找文本表意上的不足,或表达技巧的不合理……这种理解性阅读之外的批判性阅读,使语文教学走向深入。引导学生学会多元解读,一是要抱着真诚和客观的态度去阅读,防范个人偏见;二是要基于文本事实,辨别问题的价值,抵制毫无根据的想法;另外,要宽容不同的意见,通过角色换位,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联系社会生活来理解文本。

学生作为主动的阅读者,能够基于充分的理性和客观事实,主动发问,学会将自己的思维用文字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述出来,并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材料和细节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即摆出观点并用各种具体表达手段加以支持分析,说理能力因此得到提升。

这样的训练,意在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不依常規、寻求变异,有助于逐步形成世界的、多元的、开放的眼光;能够在习以为常的说法中发现意蕴,寻找恰当的表述;通过严密的逻辑分析和实践检验来接受、认同各种观点和信息。也就是说,评价、质疑、提出不同意见的逆向思维能力,创造性地综合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塑造明天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学习是以批判的方式提出问题的活动”。批判性阅读,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去阅读,做负责任的表达者。在此过程中,对文本和人生深层意义作出多元的思考,价值观得到提升和重构,思维品质因此得到提升。因为人的素质差异,本质不在于所掌握的知识信息量的差异,而在于思维能力的差异。

以上三个方面的资源是相互交叉,在教材、教学及主题学习活动中视具体情况而占不同的分量。教师要深入地研讨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多角度挖掘、放大教材中“理性”的因素,并在听说读写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理性思维与方法,让学生在充分感悟的基础上,体会理性思维的妙处。

参考文献:

[1]黄玉峰.语文教学呼唤思辨性阅读[J].语文学习,2015,1

[2]程海霞.对提升语文能力的一点思考[J].小学语文,2013,1-2

[3]连国义,宋娟.谈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延伸的角度与限度[J].教育探索,2014,4

[4]靳健.科学性是语文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标志[J].课程·教材·教法,2014,11

猜你喜欢

逻辑推理语文
利用思导图进行抽象逻辑推理
逻辑推理初步思维导图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小议逻辑推理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花生是谁的
再谈立体几何教学中逻辑推理素养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