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老爱情诗歌的精彩演绎

2019-03-26孙宁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聋校教学设计诗歌

孙宁峰

【摘要】本节课的设计以学情为核心,教者遵循了聋生学习汉语书面语的规律,和聋生学习鉴赏古典诗歌的规律。在课堂上以聋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为起点,设计了“译读、演读、研读和美读”教学环节,以读贯穿课堂始终。通过和学生大方谈爱情,学生自主翻译,演绎课本剧,自然手语朗诵等多种方式,使得《氓》这样一首古老的爱情诗歌在聋校高中课堂得到了精彩演绎。

【关键词】诗歌 聋校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31-02

学情分析:我校聋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是人教版普通高中教材。聋生的汉语言能力相对健全学生发展缓慢,学习现代汉语还有许多障碍,学习古典诗歌更是困难,诗歌内容的理解,意境情感的体验等等都是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用自然手语诵读诗歌。

2.了解《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3.体会诗歌所反映的古代社会生活及思想情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诗歌内容,用自然手语诵读诗歌;难点:了解《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及其艺术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大大方方谈爱情

师:《氓》讲述的是一个古老的爱情悲剧。同学们都长大了,有同学都二十出头了,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首先和大家谈谈爱情。人生有不同的阶段,需要做不同的事情,学前就是成长,玩耍,小学初中就是学习。工作以后,就是成家立业。如同一棵小苗,先发芽,再长枝叶,然后才能很好地开花,结果。爱情诗歌美好的话题,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美好的爱情,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两千多年前女子的爱情故事。

二、译读——自主阅读爱情故事

师:《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的500年间的社会生活。原本只称《诗》,共305篇,所以又称“诗三百”。《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风”又称15国风,共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最富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

1.学习“恋爱”部分(第一、二章)

师:我们首先学习第一段共五句话,请同学们凭借这些注释,试着到黑板上来翻译。

批改学生译文。读原文,读译文。

(1)学生集体朗读此部分后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

[明确]相见 定情 送别 约期

(2)读“相约送别”场景中的语言,概括两人性情。

[明确]氓:急噪 任性 姑娘:温柔 体贴 痴情 迁就男子

2.学习“婚变”部分(第三、 四、五章)

男女主人在婚变部分表现出各自怎样的品格和性格特征?

3.学习“决绝”部分(第六章)

(1)自由朗讀,注意感情基调:悔恨但不哀伤。

(2)提问:女主人公最后做出怎样的选择?从中反映什么性格特征?

[明确]“反是不思,亦已焉哉!”表现其清醒、刚烈的性格特征。

三、演读——课本剧演绎爱情故事

1.为了帮助聋生理解,让学生分角色演绎课本剧

一位学生扮演男主人公,一位学生扮演女主人公。

2.走进人物内心

师:送子涉淇,至于顿丘。谁“送”谁?“送”看出了什么?在前面女主人公似乎婉拒了男主人公的求婚,说“子无良媒”。这里为什么还要去送他?假如你是女主人公,你是如何想的?

3.你眼中的男女主人公

男主人公——急躁而任性。

女主人公——表现女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而有主见。

四、赏读——古老爱情诗歌的赋、比、兴

师:《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其中直陈其事叫赋;譬喻叫比;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叫兴。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赋)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比兴)

以斑鸠贪吃桑葚为例告诫女子不要为爱着迷。以桑叶新鲜润泽的自然情状喻女子年轻貌美之情状,也指两人恋爱时情意浓密;以桑叶枯黄掉落的自然情状比喻女子年老珠黄之情状,也指氓变心感情枯竭。同时由桑树引发对自己年长色衰,惨遭遗弃的叙述,这是“兴”。整体看有以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爱情生活由幸福而至痛苦。

五、美读——手语演绎古老诗歌

1.背诵课文

2.合作诵读课文(一名学生用口语、一名学生用手语)

师:手语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视觉形象语言,用来演绎古老的爱情诗歌也是十分的美丽。

要求:用自然手语表现出女主人公恋爱时的热情、幸福,婚变时的怨恨、沉痛,决绝时的清醒、刚烈。注意手语动作的到位,表情的生动。

六、拓展练习——爱的思考

师:爱情是个千年不衰的话题,很多美好的爱情故事经典。梁山伯与祝英台,生死不离。罗密欧与朱丽叶,一见钟情。牛郎与织女,不离不弃。

《氓》讲了女子为一个青年男子氓所追求,后来两人结为夫妻。婚后,尽管妻子多年如一日,甘心贫苦、日夜操劳,但是,最终还是被丈夫抛弃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将从《氓》中感受另一类型的爱情情节和主人公形象。从《氓》中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

今天我们学习了《诗经·卫风·氓》,今天同学们尝试根据课文下面的注释自己翻译诗歌。《氓》的情节性非常强,我们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还演了课本剧。学习了《诗经》赋、比、兴的表达方法,并且用自然手语诵读了诗歌,感受了古老诗歌不朽的魅力。

板书 氓

(情节) 恋爱 婚变 决绝

(基调) 热情、幸福 怨恨、沉痛 清醒、刚烈 教后反思:《诗经·卫风·氓》是人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二第二单元的一篇古典诗歌。《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重要源头之一。《诗经·卫风·氓》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弃妇诗,一位被压迫妇女哀怨凄切地诉说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丈夫虐待、冷遇的不幸遭遇。含蓄而婉约,细腻而具体,体现了女子真实的情感心理历程。女主人公敢爱敢恨,形象生动而又丰满。语言质朴而率真。

在以往的古典诗歌学习中,因为聋生学习的困难,课堂上多是以教师的讲解,辅助大量的文字呈现,以学生记录为主的学习方式,聋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过于沉稳,不够灵动。在备课之初,笔者觉得聋生学习这样一篇诗歌,难度还是非常大的。笔者在教的过程中,改变以往满堂灌的风格,放缓脚步,鼓励聋生自己读,自己译,自己演。让聋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所收益,实现课堂教学的突破。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首先,减少课堂的容量,在普通学校,可能整个诗篇一个课时就可以教完,但在聋校如果大容量的教完,学生是一片糊涂,而且这篇课文最初学生的预习情况不够充分,所以教者放缓了脚步,安排了两个课时,让聋生学得轻松,学得自信。

其次,带领学生跨过了心理关,直面爱情。《氓》叙述的是一个古老的、至今还在无数次重演的生活事件:痴情女子负心郎。聋生到了高中阶段,对异性已经有了一些朦胧的好感,处在一个似懂非懂的阶段。让学生由原来的忸怩不安,到情感的完全放松。这其实也是一次非常好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爱情观的一个过程。

最后,整个课堂的设计完全是以学情为核心,尊崇了聋生学习汉语书面语的规律。同时也把握学生鉴赏古典诗歌的规律。在课堂上以聋生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为起点,完全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包括“译读、演读、研读和美读”,以读贯穿学习的整个过程。

译读,重点解决理解的问题,對于汉语语言能力发展相对滞后的聋生来说,理解永远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大大方方谈爱情”目的是让学生走进文本,初读,是让学生亲近文本,翻译句子落实到黑板上,是尊重聋生的认知起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内容。理清诗歌的发展脉络,并且能够初步概括两人性情。

演读,是在初读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饰演男女主人公,加深对人物的情感体验。聋生擅长视觉思维,课本剧是聋生非常喜爱的课堂形式之一,视觉演绎往往更能促进聋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抓住一些重点字词,如对“送”字的追问,激发了学生更多的遐想,让学生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有了更为深切的情感体验。

研读,情是诗之本,只有抓住了情才能真正地走入文本。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学习,让学生对古老诗歌丰富的表现手法有了更为具体的认识,通过桑叶由鲜嫩而枯黄,来比喻女子容颜年轻貌美至人老珠黄,爱情生活由幸福甜蜜而至痛苦衰落。

美读,手语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视觉形象语言,用来演绎古老的爱情诗歌也是十分的美丽。经过了初读、演读和品读,聋生对文本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用自然手语来读这首古老的爱情诗歌,是基于深刻理解与体会的基础上的,第二次诗歌创作。手语诗歌是一种崭新的形式,用类标记结构(运用手形、位置、运动、方向和非手控手语要素),即自然手语表达适合聋生认知特点的视觉性表达形式。

正是因为对学情,对文本的正确把握,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以手语为媒介,自主体验,使得《氓》这样一首古老的爱情诗歌在聋校高中语文课堂得到了精彩演绎。

参考文献:

[1]田小华.《<氓>女主人公心理解读——兼谈文本解读的立骨法》.《中学语文》.2010年07期

[2]尤立增.《以学情为核心的同课异构——以<登高>为例》.《中学语文教学》.2013年01期

猜你喜欢

聋校教学设计诗歌
诗歌岛·八面来风
聋校语言教学中的
立足聋校语文课堂,探寻高效教学之路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电子白板让聋校英语课堂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