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民族艺术,奠定做人基石,共享成长快乐

2019-03-26沈斌

知识就是力量 2019年3期
关键词:汉字书法老师

沈斌

【编者按】

北京城的精华在哪里?中轴线最有发言权。作为中国现存最长、最完整的古代城市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的中轴线,串起京城的众多地标及人文景观。如今,作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中轴线申遗工作已经逐步展开。从2018年1月开始展开的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让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成为北京中小学手工课堂创作的素材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也有幸参与到这一活动中,从2019年3月刊开始,我们将每期选取一所学校,向大家介绍学校是如何把“非遗”与教学结合到一起的。

翰墨文化飘香

中国的书法不仅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特的一门艺术,更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核心,是传承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纽带。与天坛仅有一墙之隔的天坛东里小学,就是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愿景中,以字弘道。学校师生在红墙碧瓦之畔,聆听天坛回音的历史声响,寒来暑往二十六载,沉浸在笔墨纸砚之中领略中华文化,以“翰墨文化”為根基的育人特色由此铸就!

道德、情操、气质等不是教出来的,而是靠陶冶、熏陶、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而来的。学校的校园环境建设,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行走校园,触摸文化》校园文化读本,让“富有中国韵味的墨香校园”成为一门校本课程。看,学生小导游团引领着来校的嘉宾,漫步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欣赏并讲述着一石一亭、一碑一堂、一树一藤的故事,在一步一景中感受书法艺术的独特魅力与翰墨文化的博大精深。

   小导游向来访者介绍墨舞园的曲水流觞文化

书法文化教育成果

桃李砚旁,孩子们在写地书;赛书台前,孩子们临摹“永字八法”互相评价赏析;三块会说话的石头—追根溯源石,则让孩子们领略真草隶篆行不同字体的特点,他们也会和来访者侃侃而谈各自喜欢的颜柳欧赵;刻有诸葛亮《诫子书》的古树竹简围凳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地方,坐在木制围凳上,晒着太阳,吮吸着天坛千年古树散发的气息,背诵着诸葛亮的《诫子书》,是那么的惬意!

孩子们经常流连于墨香苑里的“艺术廊”,他们用手指临摹木刻上的名家碑帖,攀谈历代书法家的经典作品。因为对汉字和书法的兴趣越来越浓厚,越来越多的孩子进入书法特长生班学习各种字体、书体。“书画廊”是学校师生书写成果的艺术展厅,每月的展览老师和学生共聚一堂,精心布置更换一幅幅自己满意的书法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吸引着各年级的学生:课间,同学们勾肩搭背欣赏作品,交流书写感受,有的大同学真像小老师,弯下腰给小同学讲着什么……就连准备上课的老师也久久不愿离去,师生们的脸上都洋溢着满意和自信的笑容。

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国家课程的扎实推进,在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为孩子们渗透汉字、书法艺术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渊源;地方课程的有序实施和校本课程的个性化打造,引领孩子们在“翰墨文化”丰富多姿的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温情和魅力,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溶化在学生的血液里。

 正在墨香苑桃李砚旁写地书的学生

学习书法这样来

学习书法,弘扬文化,首要是要打牢基础。在书法基础类课程上,为了让孩子们越写越好,掌握欣赏品评的方法,“温馨评价”诱导着他们“快乐书写”。课上,老师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字与古帖对比,分别画上笑脸(表示优秀)、五星(表示良好)、三角(表示一般)。学生们认真地在自己的字旁画上相应的符号,在学生自评后,同学间又展开了欣赏性的再次评价。最后,老师为每一个级别的学生都送上鼓励性的评价语。此时,每一个孩子脸上的表情都是喜气洋洋的,充满着自信与快乐。老师善于抓住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付出与努力,不仅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而且在老师的引领下,孩子们写字时注重手、脑结合,提高了领悟能力。

 三楼书画廊

每天的“墨香时分”书法小课时段,孩子们吟唱着执笔歌“大哥二哥脸对脸,三哥四哥在笔后……”,开始了硬笔作品练习;《艺美沙龙》视频课程,更让孩子们了解了与书法相关的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为了丰富孩子们的书法文化,在自编的书法校本课程《翰逸墨舞》修养篇,低年级的孩子诵读着“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老师通过讲孟母教子的故事引出所学的几个汉字;对结构相同的字,如:“择、杼、惰”三个左右结构的字,老师会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共同的书写规律,分析偏旁写法。课中为了调节学习气氛,还会板书演示心、手、木的汉字演变过程,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还增加了孩子们的文字知识。这样的校本课,内容充实,在学习古代名篇的同时,也了解了其中蕴含的道理;通过类比相同结构的字将书写技法、书法知识逐步渗透,一举多得,从写字深化到书法教学,同学们不仅会写一笔好字,更提高了人文修养。

 课间学生欣赏书法作品

 每周書法课

 “墨香时分”书法小课

弘扬和传承书法文化,让中华民族文化“活”起来,不能仅仅拘泥于传统书法教育,还应开阔视野,拓展资源。通过整合社会资源,学校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身心特点,围绕着“汉字书法”做文章,为学生策划了“主题活动类课程”。“娃娃讲汉字”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堂课,老师们会在墨趣园讲解浮雕“仓颉造字的故事”,学生们则每人手拿着一张自己书写的很稚嫩的甲骨文,讲述着汉字的来历,各种字帖的演变。孩子们对繁体字真的很愿意了解,数笔画、描摹书写都乐在其中。

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则实例。一天下课,一个漂亮的小男孩交给老师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中国汉字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更多地了解它,并为它做出贡献。老师问他这句话是谁说的,他自豪地说是自己的理解,并且告诉老师他们在做关于汉字的研究,要老师帮他们翻译成象形文字。平时都是老师给学生留作业,这次是学生给老师留作业了。书法老师花费了几个小时查阅专业书籍,一个字、一个字地画,再把如何理解古文字详细记录下来,认真地完成了学生留给老师的这份作业。事隔一个月,这个孩子真的递给老师一本自制的册子,题目叫作《有趣的汉字》。册子里面的内容主要是用电脑打印出来的,分为破译密码、汉字的来历、字谜、歇后语和网络语言几部分,这是孩子们对汉字的一种认识。看着这本略显稚嫩的小册子,老师有说不出的喜悦,这种喜悦来源于几年来学校将文字学内容引入书法教学的改革成效,来源于孩子们从心里对汉字的喜爱与研究。

 活动课程《龙潭赏龙碑》

为了开阔视野,拓展资源,师生一起走进龙潭湖的龙字碑林,在感受龙文化的同时,还一起趴在地上临摹学习1500个各个时期、各种字体、各种书体的龙字写法;在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寻觅古建上的文字;“太学访圣贤”走进孔庙拜孔圣先贤,听鼓乐齐鸣,欣赏蒋衡十三经……

为读懂“非遗”之美,传承文化之根,引领孩子们做更好的“非遗”传承者和践行者,我们深深明白,书法本身所蕴含的力度之美、体势之美,如同孕育万物之灵的生命个体,生动而鲜活,呈现出旺盛的生命律动;“书法教育”在浸润心灵、涵养风骨上有着其独到的优势,孩子外显出来的状态文雅沉静更多于灵动活泼。只有两者兼备,才能更好地培养出身心健康的莘莘学子。对此,天坛东里小学坚持用翰墨文化滋养有灵魂的教育,墨孕灵童,涵养“灵性、灵气、灵动”之风骨,温润“诚信、正直、聪慧、文雅”字品、人品俱佳的东里学子。

继承传统,立足当下,放眼未来,脚踏实地,让有文化的学校成为人才成长的沃土。我们的育人理想是:给你一部历史让你翻阅,给你一种文化让你感受,给你一些时间让你安排,给你一些机会让你创造,给你一个期待让你自我成长……我们将继续带领孩子们追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根与源,品味中国“非遗”在当代生活中的传与承。

特别鸣谢:北京市丰台区职业与成人教育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中传笛声教育文化(北京)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汉字书法老师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书法欣赏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