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春日暖话鸣鸠

2019-03-26张海华

知识就是力量 2019年3期
关键词:鹊巢八哥云雀

张海华

 珠颈斑鸠

 八哥

 红隼

 灰喜鹊

 大杜鹃

 飛到高空中鸣唱的小云雀

谁占了鹊巢

成语“鸠占鹊巢”,源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此诗所描述的,是盛大的迎亲场面。归,即出嫁之意。

《诗经》讲究“见物起兴”,那么在这首诗里,为何以“鹊巢鸠居”来“起兴”,从而引出婚礼呢?这个简单,春天来了,鸟儿也忙着筑巢、配对,繁殖后代,自然容易让人联想起人类的婚姻。诗里的“鹊”,是指喜鹊,这个自古无异议。不过,历来争论不休的是,这里的“鸠”,到底是什么鸟?是斑鸠、布谷鸟(即大杜鹃)、八哥,还是别的鸟?

我对野生鸟类有十几年的观察、拍摄经验,现在来进行一番简要分析。斑鸠自能为巢,不会占用鹊巢,故可首先排除。布谷鸟自己不筑巢,而是把卵偷偷产在其他鸟的巢内。但是,诗中所说的婚礼,属于明媒正娶,并无偷偷摸摸的行为。因此说这里的鸠是布谷鸟,于理难通。

至于八哥,我倒觉得有可能。八哥喜欢在洞中做窝,有可能会利用喜鹊的旧巢加以整理后使用。喜鹊的巢是由枯枝搭就的球形巢,侧面留孔进出。对于八哥来说,这也相当于一个洞穴。此外,不少当代学者认为,据实际观察,这首诗中的“鸠”,很可能是红隼、红脚隼之类的小型猛禽。这些猛禽筑巢技能不佳,有时会占用鹊巢(以旧巢为主)。我认为这个分析蛮有道理。

谁啄食桑椹而醉

下一个出场的鸠,《诗经》中直接给出的特点只有一个,就是贪食桑椹。具体诗句出自《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大家都知道,《氓》是一首著名的“弃妇诗”。“桑之未落”一节,以桑叶与鸠起兴,大意是说:春天桑叶未落时,是多么鲜嫩,可叹那鸠呀,不要多吃桑椹而醉倒!哎,女人呀,不要沉醉于爱情。男人坠入情网,尚能脱身而去,而女人如果用情过深,就只会受苦而难以解脱啊!

关于这里的“鸠”指什么鸟,历来争议也很多,不过,在我看来,就诗论诗,只要是栖息于诗中所述地域的喜食桑椹的常见鸟类,都可以算。不论是鸠鸽科的多种斑鸠,还是鸦科的灰喜鹊之类,或者鹎科的鸟类,均可。

谁生七子不同树

接下来的鸠,名为鸤鸠,出自《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后来又有“鸤鸠在桑,其子在梅(或在棘、在榛)”之句。

关于鸤鸠为何鸟,大家争议不多,几乎都认为是布谷鸟,即大杜鹃。我也赞同这个观点。因为,诗句直接给出的信息是:鸤鸠及其多只雏鸟,各自待在桑、梅、棘、榛等不同树上。照常理,同一窝雏鸟,就算刚离巢,也应该待在相互很近的地方,绝不会一只在这棵树上,而另一只在那棵树上,然后等待亲鸟来喂养。只有像大杜鹃这样的具有巢寄生习性的鸟(杜鹃科的鸟绝大多数有此习性),才会把多枚卵分别产在别的鸟的巢中,大杜鹃的雏鸟破壳而出后,由“义亲”抚养长大。因此,才会出现“其子七兮不同树”的场景。

谁飞鸣直上云霄

《诗经》中最后亮相的鸠,出自《小雅·小宛》。这首诗很长,一开头就说:“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我心忧伤,念昔先人。明发不寐,有怀二人。”

诗的前两句,都是在描述这种鸠的行为状态。宛,小的样子。翰飞,即高飞。戾,相当于“至”。简译之,即:那小小的鸠,鸣叫着,高飞冲天。别看只是这么简单的描述,其实所包含的信息量还是不小的,对于我们破解这里的鸠到底是什么鸟很有帮助。

我看过很多学者对于这里的鸠的身份解读,最终结合实际观察经验,认为这“鸣鸠”,最大可能是云雀与小云雀。这两种鸟,均为北方草原等开阔地带上的常见鸟类,属于百灵科,其雄鸟在繁殖季节常为求偶而做炫耀飞行。飞鸣直冲云霄,正是这类鸟的典型习性。在中国南方,常见的是小云雀,我曾多次见过它飞鸣入云的精彩表演。

当然,在后世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提到的“春日鸣鸠”之“鸠”,倒未必还是指云雀,各种在春天喜欢鸣唱的鸟儿都可以算“鸣鸠”。

上文说了那么多各种各样的“鸠”,不知道大家是否看得有点晕。其实,我们只要不受“鸠为斑鸠”之现代通常解释的影响,一切从实际出发来对《诗经》中的“鸠”进行解读,事情就不那么复杂了。中国台湾地区的学者、作家陈冠学先生曾说:“在周朝的时候,古人把鸟就叫作鸠。”我觉得,这大致是没错的。

猜你喜欢

鹊巢八哥云雀
云雀叫了一整天
快嘴八哥
二鹊救友
灵感的云雀
两只八哥
记比邻双鹊
云雀
聪明的八哥鸟
我坐在宽大的群里(外一首)
记比邻双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