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部科幻片,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家国文化

2019-03-26袁子健

中国名牌 2019年3期
关键词:科幻片科幻电影流浪

袁子健

无论是“带着地球去流浪”这一天马行空般的剧情故事,还是“中国特效”的精良电影画面,《流浪地球》在中国科幻电影界的确做到了史无前例。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影片中所传达的家国情怀以及宣扬的中国价值观,使得《流浪地球》的成功不仅仅是商业电影的成功,更为中国电影树立价值标杆,成为中国文化向外输出的一次成功范例。影片中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阐述,更是体现了我国的大国担当,同时电影高效率、高质量的制作更是对中国电影工业的一次推动与新的探索。回顾中国电影的发展,《流浪地球》这2019年中国电影业的第一匹黑马带给了观众、行业难以预期的惊喜,足以称得上是中国式科幻片的一次丰碑式成功。

科幻电影的一百年

人类对于未来的设想以及对未知的渴望从未停止。科幻电影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使观众在荧屏上一览那些遥远未来可能发生的奇妙。

第一部科幻电影《月球旅行记》诞生至今已经117年有余,在这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科幻电影一直作为一个热门的畅销商业片门类席卷全球各大票房市场。同时,以好莱坞制作为代表的科幻电影也在故事情节、营销方式上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体系。上世纪60年代,一部《2001太空漫游》将科幻电影划分为硬科幻与软科幻两个门类。遵循基本物理学知识的硬科幻电影,大多在让观众享受感官刺激的同时,通过“末世”题材引发对于环境、科技、人文、政治的思考。相较之下,中国的科幻电影起步得太晚,又加之制作经费的限制,使得这几十年中鲜有高质量的国产科幻电影,也让影迷在心中不自觉地产生“中国无科幻片”的刻 板印象。

在领略到诸如《星际迷航》《地心引力》《火星救援》等科幻电影的成功后,中国的各大电影制作团队也想在这一有巨大粉丝群体的电影题材中崭露头角,但由于缺少本土的科幻文学,难以有优质的剧本产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科幻片大多与搞笑、无厘头、惊悚混在一起,难免有些“四不像”的意味。在《三体》之后,可以说中国的科幻片开始步入白银时代。几乎所有大型机构都在探讨科幻电影的可能性。剧本已经有了,需要的只是有人来打响这“科幻片的第一枪”。

具有中国情怀的中国式科幻片

《流浪地球》这部电影,抛开制作精良的特效,最令人意外的便是其极具“中国情怀”的故事脉络,形成了独特的科幻电影品牌。《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这是只有中国才能拍出来的具有‘家元素的科幻电影。”

在传统的“末日”题材灾难片中,往往英雄团队与英雄个人在对全人类的拯救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火星救援》中,主角马克·沃特尼凭借自身的乐观心态与丰富的个人知识在火星谋得了一线生机;科幻巨作《星际迷航》里,主角团队仍是以自身的顽强毅力和高超智慧解决了重重困难;《2001太空漫游》在给观众展示了一个奇幻宇宙的同时,又无处不透露着“主角光环”的存在……从宇宙航行到世界末日再到穿越时空,无数的科幻电影题材中,个人英雄主义似乎成为了这些电影的一大卖点。而在《流浪地球》当中,这一传统的“套路”被推翻了。在整部影片中,观众会惊讶地发现,主角团队全然没有完成任何一次任务,就连在最后一刻的自救活动中,观众亦能发现在其他角落还有着与主角团队有同样想法的队伍在采取同样的措施,甚至更快、更好,真正地把“全人类灾难,全人类自救”这一故事核心贯穿整部影片。而关于角色的牺牲,亦没有遵照传统的“死有所得”的模式,将一个残酷的“末世”呈现在观众面前。

影评人高群说:“对比许多国外的科幻电影前辈,《流浪地球》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价值观融入到了影片当中,不再被动接受外来文化的输出,争取了舆论阵地,这也是该影片形成自身品牌形象的一个关键。”历史从不是个人英雄的舞台,历史是全人类推动的结果。主角之所以成为主角,仅仅是因为影片需要一个亲历者、见证人,而这一反个人英雄主义的特点,在整部影片中,无论是“饱和式救援”、空间站反抗、推进器点火等各个关键节点都得以体现。

郭帆说:“大刘(《流浪地球》作者刘慈欣)的书我每部都看过,如果要拍成科幻片,一定是《流浪地球》,也只能是这本。一开始我只觉得把地球推出太阳系很酷,但我没有想到在外国人眼中,这样的想法不光酷,还很奇特,因为它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文化内涵,因为我们对土地、对家园的深厚情感,才会导致我们连逃离的时候都要带着‘家。”在国际科幻电影已经相对成熟的现在,再想拍出一部“中国式科幻片”需要的不光是特效、剪辑等“面子”,更加需要的是如何在故事中加入具有中国味道的“里子”。“家”这一情怀因素,称得上是“中国式科幻片”的一大内核,至少在这部《流浪地球》当中内核是它。

中国科幻电影的成人礼

《流浪地球》最具有品牌力量的一环除开它自身的影片质量外,它对于中国科幻电影的发展还起到了一个开拓者的角色作用。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讲师皮耶霍表示:“目前中国国内存在着许多好的科幻小说。刘慈欣、何夕、韩松等人的许多优质科幻小说都等着被搬上荧幕。但是长期以来阻碍国内科幻小说被搬上大荧幕的最大障碍,就是国内导演和编剧很少能够在尊重原著内核的前提下,用电影手法赋予原著新的视角。从这一点看,《流浪地球》剧本的改编可以说为中国优秀科幻小说改编电影指明了方向。”除剧本的优劣以外,特效的制作水平也是决定该类电影成败的重要因素。同类型的好莱坞大片中,2009年拍摄的《2012》特效花费成本大概在2亿美元,2017年的《星际旅客》大概花费1.2亿美元,2018年的《海王》大概成本在1.5亿美元,而《流浪地球》用了大概4000万美元便做出了观感完全不输好莱坞大片的视觉特效。皮耶霍说:“这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目前最高水平的一次呈现。”

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也有不少人预测该片将票房惨淡。影评人宗波说:“那样对于中国科幻电影而言将是一条十分灰暗的世界线,可能会让中国科幻电影一直持续低迷十余年甚至更久。”好在,《流浪地球》成功了,使得科幻片在国内市场从小众扩展为大众,从爱好者的业余情怀走向成熟化产业,同时也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未来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在刘慈欣的作品中有那么一句:“现实引力太重,所有飞扬的夢想都会怦然坠地。”国内前几十年的大多数科幻电影都是以“情怀”做支撑,没有物质价值的产出很难站稳脚跟。《流浪地球》的票房成功,将会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优质的科幻电影呈现在观众面前。这是《流浪地球》为中国科幻电影产业带来的第一个利好。

科幻电影不同于其他题材。从某种意义上而言,科幻电影的拍摄就是一次大型的“无中生有”,通过道具、特效将未来放到现在、将不可能变为现实。相较于好莱坞特效电影团队,中国的特效电影连一个较为完备的产业链都很难找到。著名影评人张小北说:“究其原因,一是之前的国内电影市场的发展不偏向于特效电影;二是没有一个成功的例子给予该产业链一针‘强心剂。”而《流浪地球》制作团队,将极大可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带领着中国散落在各地的特效制作人才,形成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逐步将特效制作产业化、品牌化。这将为后续的优秀科幻剧本提供拍摄的技术支持,这也是《流浪地球》为中国电影产业带来的第二个利好。

最近这两年,中国合格的商业电影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新人导演能够把商业电影做到佳作水准。但不得不说,能拍出成功的科幻商业巨片,仍然是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成就。这大概标志着我国科幻电影的成熟度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称之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成年礼。商业巨制的组织方法、运营方法、资金用法都会不断成熟,相关的知识会不断扩散,相关的电影工业的专业公司会开始出现、发展壮大。可以预见,未来会有更多合格的科幻电影因为《流浪地球》的成功而不断出现。

猜你喜欢

科幻片科幻电影流浪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流浪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流浪的歌
遇见一只流浪猫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