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推动托盘共享和带板运输的设想

2019-03-26赵子富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2期

赵子富

摘 要:托盘作为物流作业最基本、最重要的载具,在物流产业各环节中应用十分广泛,其使用量被视作物流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托盘的发展和使用水平可视为衡量物流产业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在物流产业较发达的欧美国家,托盘循环共用是主要的托盘运营管理模式,其主旨理念则是围绕着提高托盘使用效率。而托盘使用效率的核心,则是实现带板运输。然而,虽然我国托盘的总量也在逐年提升,国内推广的托盘循环共用的力度也在加大,但是相比国外,货物带板运输的比例仍然相对较低,导致综合运输成本偏高、物流效率低下。基于国内托盘共享租赁以及实际的使用的现状,结合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托盘标准化和托盘的循环共用,主要聚焦于如何推动扩大带板运输。首先回顾了国内托盘的材质和使用方式,其次阐述了带板运输的意义,然后分析了国内带板运输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比国外在推行托盘循环共用中如何解决大规模带板运输下的收发货效率问题,提出关于推动适合我国国情的带板运输的建议。

关键词:托盘循环共用共享;带板运输;托盘材质

中图分类号:F252.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02-0037-04

大力推行托盘的循环共用是推动我国现代物流业提质增效的重要基础性工作,而有效保障托盘循环共用、提升托盘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使用效率,则是带板运输的最主要的宗旨。大力推动带板运输,是实现托盘循环共用的基础。

一、我国托盘应用现状

在物流业中,托盘作为最基本的集装单元化物流载具,伴随着近年来国内物流业的飞速发展,托盘现已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输、仓储、配送、流通等环节。国家有关部委也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文件,大力推广标准化托盘(1200mm×1000mm平面尺寸)。而托盘的尺寸标准是物流集装单元化重要的基础标准,它与商品的生产线、存储的货架、搬运的物品、集装箱、运输车辆、卸货平台以及搬运设施等都有直接的匹配关系[1],这是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不断降低物流成本、提高商品流通效率的根基所在。因此,本文所讲的标准托盘主要是指联运通用平托盘的尺寸规格标准。

(一)市场主要托盘材质

目前国内市场上使用的托盘,按材质可分为木托盘(Wooden Pallet)、塑料托盘(Plastic Pallet)、金属托盘(Metal Pallet)、复合材料托盘(Composited Pallet)等。国家ECR委员会的相关数据显示,国内木托盘依然占据绝对的市场份额,在整个托盘市场上的占有量约为87%,塑料托盘占6%左右,其他材质的托盘约占7%。因此,木托盘仍然是国内市场的主流,本文也主要是针对标准化木托盘展开阐述。

(二)托盘使用方式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托盘使用方式主要为自购托盘、静态租赁、动态租赁。由于木托盘本身的属性,以及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仍处于发展阶段,国内大部分托盘使用量不大的企业仍采用自购托盘的方式自行管理和维修运维。托盘的静态租赁是指,部分企业将自购托盘改为租赁,并按量按日租金计算租赁费用。托盘的动态租赁指的是,托盘运营商通过提供相应的营运服务,为企业客户提供淡季少租、旺季多租、异地还板、随租随退的托盘循环共用服务。本文主要针对托盘的动态租赁展开详细的阐述。

二、推动带板运输的意义

带板运输可以极大地提升货物流轉过程中的装卸效率,在此基础上,能够通过越库作业、共享配送、快速补货等方式实现部分行业如快消行业的库存优化和管理,从而实现降低库存成本的目的。与此同时,带板运输能够提高车辆周转效率,从而为实现整个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三、我国带板运输及托盘循环共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尽管政府和国内少数企业开始着手推广带板运输,但是不同产业链、行业上下游以及不同企业主体之间的带板运输工作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一)营运服务水平不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国内已涌现出规模较大的托盘运营商,除部分只在本地运营的服务商外,大部分跨区域或全国性的托盘服务商近年来已大力通过核心客户群之间的业务关联,大力推广带板运输。但是仍然存在营业服务水平不高的问题,具体表现在:(1)托盘及配套物流设备的标准化程度低,运输时间较长。(2)托盘带板运输过程中的在线管理及计费模式尚不成熟。(3)连锁零售业日益走向生鲜时代,生鲜产品的单元化运输需要更优质的服务。(4)与第三方物流公司沟通渠道较少,大多数物流公司在车辆的选用上没有执行统一标准。在托盘运输过程中,标准托盘的尺寸不能匹配非标车厢,导致车厢的空间利用率降低。(5)为保证订单满足率,供应商配送中心需具有一定的安全库存,并且库存水平在供应链上游会逐级增加,造成货物流转率下降。托盘回收存在障碍,目前异地还板的体系尚未建立,大多数情况下是空板回调,回调成本较高。

(二)托盘损坏率较高

国内较大的托盘运营公司的数据显示,国内再租托盘总量约1 500万板,其中木质托盘修理数量超过1 000万板,约占68%左右。在美国,1995年大约有1.71亿个托盘经过托盘供应商修理后再利用,占托盘总量的10%。2004年,美国木质托盘修理数量达到2.71亿个,占到新托盘的一半以上。在欧洲,欧洲托盘协会的统计结果表明,在2004—2008年间,托盘生产由4 018万个增长到6 843万个,增长率为70.2%;而托盘的维修数量由995万个增长到1 797万个,增长率为80.8%[2]。从国际和国内的基本情况看,托盘在使用过程损坏率极高,这会影响托盘的使用效率和租赁效率,进而对公司的效益带来负面影响。

(三)托盘共用系统建设滞后

托盘共用系统是在政府的规范和指导下,由托盘生产企业、租赁企业和物流企业牵头,或由物流产业各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参与组建的,或由政府引导民间资本投资的。在国内各主要港口、码头、机场、铁路货运站、大中型的批零中心等主要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建立负责托盘回收、租赁、维护和更新的服务网点,加速托盘在生产企业、物流企业和销售企业之间的循环共用,促进托盘联运和机械化作业,构成提高物流效率的,缩短供货时间的,降低物流成本的社会服务网络[3]。

就目前国内的现状而言,尚无全国性的托盘共用系统,尤其在供应链零供的收货环节,依然存在大面积的人工清点以及手工录入货物信息的滞后现象。这极大限制了带板运输的进一步发展。

四、主要问题分析

在托盘循环共用领域内,国内客户对托盘循环共享的意识还有待提升。在国外,托盘通过循环共享租赁的方式进行有效流通的理念已较为普及,但国内的大部分企业依然倾向于选择自购托盘并自行管理,如不能转变国内企业的这一观点,我国托盘循环共享行业的市场壁垒依然难以攻破。

(一)各主体协作性不强

不同行业内企业的业务特性和内部相关规定导致了形式各异的货物存放规则,而每个企业根据不同TIHI标准采取不同的码盘规则,在托盘共用系统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很可能与上下游的货架码放规则不同,需要二次调整。另外,不同性质的企业在不同时间段可能产生不同规模的订单,而订单是否能够订满整个托盘的货物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在电子商务大潮下,保证托盘满载率的前提下,多种货物的小量多次的快速周转成为一大挑战。

我国托盘共用系统中,经营主体明显呈现“小、散、弱”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托盘租赁公司的运营服务的难度较高,托盘经常需要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高频次流转,管理方式的差异会带来各种问题,增加管理成本,影响物流效率。

(二)缺乏统一的整板(物流单元)的唯一标识

在目前国内市场上,能够主导或参与带板运输及托盘循环共享的企业都具有一定的规模,并且在其所处的相关快消、饮料、电商等行业中具有一定的地位。相关企业在其内部仓储物流管理的系统方面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各自仓储物流管理中所使用的系统相对独立,这使得在实际带板运输过程中,虽然表面上货物勉强按照相关堆叠的要求进行码板摆放,但是在实际收货环节中仍然按照比较低级的状态进行现场点货和信息录入,这在所处的供应链上下游的企业中尤为明显。比如,某饮料或日货工厂在产品出厂时完成了带板运输的出厂堆叠环节,并标注了相关的货物信息,但是在目的地的零售商仓储配送中心或电商的仓储中心的收货时仍需对每板的货物情况进行清点,并用仓储中心内部的系统对整板货物以及拼板零碎商品的信息进行手工录入,这使得带板运输的商品在收货环节的效率大大降低,出现了带板运输车辆同零散货物车辆在仓储物流中心共同等候排长龙的情况。

五、国际发展经验

托盘起源于20世纪的二战时期,当时美国军队为提高在欧洲战场和太平洋等战场的后勤补给效率,大量使用托盘来进行军用物资的搬运。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澳大利亚利用美军留下的军用托盘和相关设施设备建立了联邦搬运设备共用系统,成为世界上最早拥有托盘循环共用系统的国家[4]。随后,瑞典、瑞士等欧洲国家,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美国、加拿大等美洲国家都先后建立了托盘循环共用系统。

根据发达国家托盘循环共用系统建设的经验,系统内都只推广使用一种标准尺寸的托盘,如表1所示。

由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社会标准化程度较高,与托盘相关的物流设施设备如货架、卡车、叉车等规格也较统一,便于在商品流转过程中采用统一的包装、码板和搬运标准。比如,欧洲EPAL(European Pallet Association,欧洲托盘协会)作为核发EPAL托盘生产执照的唯一机构,目前的成员遍布整个欧洲,在美国和澳大利亚亦有協会成员。在EPAL监管下流通的托盘大都符合各区域的物流设施设备的规格要求,这个基本条件使得EPAL能够有足够的硬件条件在欧洲及其他区域发展带板运输。同时,EPAL也大力发展非贴标托盘,即“白板”的自由交换,并有诸如GS1物品编码的统一标准,极大地促进了货物在流转、搬运以及信息录入各环节的操作效率,大大地提高了货物流通效率。

从国际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带板运输的发展和普及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托盘标准化。标准化托盘的普及和应用是实现发展单元化物流、推进物流链各环节高效运作、各主体信息顺畅交换的基础,也是推动物流设施设备标准化,实现物流供应链一贯化作业的重中之重。例如,欧洲早就形成了完善的托盘相关标准体系,包括托盘结构、尺寸、材料要求、加工要求、生产许可授权、生产地标识、生产日期标识、质量放行标识等方面。

第二,托盘及货物信息电子智能化。托盘作为货物的载体,实现托盘的数据化管理是实现货物有效流通的基础。1973年由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建立的组织GS1(Globe standard 1)2005年与欧洲物品编码协会EAN合并后,开发了与商品条码兼容的系统并推广使用。自2005年至今,GS1作为编码系统的核心,是对流通领域中所有的产品与服务(包括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和服务关系等)的标识代码及附加属性代码。目前国际上比较通用的做法是在托盘上表示可回收托盘码(Global Returnable Asset Identifier)。相对于托盘,国外在托盘上的商品流与信息流的管理,则是通过将SSCC(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应用到发货、收货等流通环节,用于识别和跟踪单个物流单元,并达到托盘上的物流单元在每个节点都留有相应的记录,其操作简便、可视化、可分享化,有效支撑了国外高效率的物流供应链管理。这也是国外仓储物流中心高效运作的信息化基础。

六、适合我国国情的带板运输推广思路

托盘循环共用系统是现代物流服务业高效率发展的基础,它能有效提高整个国家甚至地区物流行业的运作水平和效率,从而带动制造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等产业生产效率的提升。经过多年的国内物流经济发展,托盘循环共用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将不再局限于托盘静态和动态租赁,随着国内经济的深入发展,供应链各方之间的联系也将越来越紧密,带板运输也将成为主流。但是,由于国内标准化物流起步较晚,虽然国家已大力推行物流标准化,可是由于各种原因,至今国内先进带板运输体系还不成熟。近年来,劳动力紧缺、人力资源成本上涨以及行业对高效物流的重视等外部环境的变化,都极大地要求带板运输业务的普及和推广。根据我国实际,提出系统建设思路如下。

第一,物流设施标准化。一是关于托盘尺寸。国家标准《联运通用平托盘主要尺寸及公差》(GB/T2934—2007)专门明确,以1200mm×1000mm和1100mm×1100mm两种规格作为标准托盘,并优先推荐使用1200mm×1000mm规格,以实现逐步过渡到一种托盘规格的理想目标。二是产品外包装标准化。产品的外包装尺寸应遵循1200mm×1000mm标准托盘对应的模数系统,产品外包装全面标准化才能实现托盘利用的最大化,包装材料的规格如果和托盘尺寸不匹配就会造成亏板或超板,进而会影响车辆的装载率或堆垛的稳定性。三是运输工具标准化。在日常运输方面,运输车辆的内径尺寸也应与1200mm×1000mm标准托盘规格相匹配。车辆的结构设计也应考虑是否便于实施带托货物的装卸,厢式车不太适合带托运输,飞翼车和侧帘车则更方便叉车作业。

第二,托盘及信息标准化。一是物流信息标准化。对于信息编码方式、数据传输标准等做出规范,同时大力支持建设公共网络信息平台,实现不同行业、不同企业间的资源共享、数据共用、信息互通。比如,可尝试推广SSCC码在实际收货环节中的运用。二是推广整托产品(物流单元)唯一标识。SSCC(Serial Shipping Container Code Barcode)即系列货运包装箱代码。SSCC由托盘单元(物流单元)的生成企业或负责人统一编写,SSCC的编码与物流单元生成企业有关,与内装商品的GTIN无关。通过使用SSCC,可以实现集装箱标识、系列包装箱标识、单个包装箱跟踪与追溯、承运人有效的运输路线安排、库存系统准确的收货信息与高效收货和配送过程自动化(见表2)。

物流过程中,对整托产品进行唯一标识(标准中称为“物流标签”)后,下游贸易伙伴仅需扫描物流标签中的SSCC,即可通过后台数据获取整托产品信息,不僅避免企业重复粘贴标签,更实现了一方编码,全程共享。根据GB/T 18127《商品条码物流单元编码与条码表示》和GB/T 14257《商品条码条码符号放置指南》要求,一个完整的物流标签包括三个标签区段,且从上到下的顺序通常为承运商区段、收货方区段和发货方区段。每个区段均采用文本和条码符合两种形式表示,如图2。

为便于自动扫描,对于采用托盘运输的货物,物流标签底部与托盘底部的距离应保持在400mm—800mm之间(为便于叉车司机手持RF终端的扫描,建议尽量靠近800mm上限)。在托盘整体高度小于400mm时,物流标签应尽可能放置于相对较高的位置。物流标签的边缘与物流单元的垂直边缘应保持至少50mm以上的距离,以避免损坏。一般物流单元应至少要有一面粘贴物流标签,在使用中,建议在相邻两面粘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流标签(印有相同信息),如图3。

第三,建议操作方法。(1)有效车辆装载。(下转64页)(上接40页)带板运输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运输车辆的装载率,但通过车辆选型以及码板方式的优化能够有效减少装载率的损失。国内车型标准不统一给带板运输作业带来一定的困难,选用合适的车型或者对现有车辆进行改造使其更适合带板运输,可以提高车辆的托盘装载能力和利用率。此外,在码板时针对不同货物和运输车辆,通过堆码或加高的方式也能够提高装载率[5]。(2)提前到货通知(ASN)。提前到货通知(ASN)是建立在EDI订单报文基础上的,将供应端的订单确认信息和大仓送货信息自动传输到接收端收货系统。相关信息可以包括本托盘的SSCC、产品的单品商品条码、产品箱码、订单数量、运货数量等。在带托运输过程情境下,物流信息粒度建议到托盘层级,包括堆叠信息。采用ASN可以有效提高收货效率(包括时间和成本),接收端可以在车辆到达前提前做好收货准备工作,且有足够时间预留收货平台和计划送货车辆,不仅可以提高供应链收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极大地降低门店货架缺货率和新品上架率。(3)改善收验货模式。零售商应该在带板运输的供应商在收验货等方面给予支持。主要是在验货方式上,对于带板运输货物采取不同的验货方式,加快收货速度,并且提供绿色通道;对于带板运输货物优先安排收货通道,加快车辆的周转。还应该为带板运输货物提供搬运工具,以便进一步降低供应商卸货成本[5]。(4)开设绿色通道。为了减少车辆的等待时间,提升车辆周转,充分发挥带托运输的优势,企业需要为提供带托运输的车辆优先安排卸货的绿色通道。同时,零售商也需要提供充足的卸货平台,以提升卸货效率和加速车辆周转。(5)控制运输距离。针对不同的商品,如一些单箱体积大的商品卫生纸、膨化食品、尿不湿等等,托盘也不会影响车辆的装载率。根据产品不同,适用带托模式的运输距离也不同,而推荐的适宜带托运输的距离为100—200公里以内,故在长距离带板运输的效果还未明确期间,应有效控制带板运输的距离,以保证带板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