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及绩效评价分析
——以四川凉山彝区为例

2019-03-26

福建质量管理 2019年9期
关键词:凉山绩效评价贫困户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44)

一、问题的提出

在长期的反贫困实践中,大量学者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贫困是对基本的可行能力的剥夺,而不仅仅是收入低下”[1],大多数贫困人口实质是由于缺乏某种基本物质生存机会的“可行能力”而致贫的。对于广大贫困地区的贫困户而言,其能否持续增收或就业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素质的整体、持续的提高。[2]但我国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其中西部民族地区农民的科技素质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开展技能培训成为提高其能力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府很早认识到技能培训对脱贫的重要作用,早在上世纪80年代便开展了各种培训,但从实践的效果来看,农户参加技能培训的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大量学者的实地调研表明农村劳动力在参加培训后对其收入影响很小且不显著[4],运用微观数据分析也得出相似的结论[5],说明当前农业技术培训存在诸多问题。

实践中的技能培训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作为培训主体的人具有异质性的特征,村民内在的不可观察变量对于是否参与培训以及培训带来的预期边际收益会产生极大影响[6],现实情况是愿意参加培训的都是自身能力较强的,而那些真正需要培训的却往往不太愿意参加培训,培训的边际效益自然低,培训对象在一开始便产生了偏离。精准扶贫的一个重要方面便是要做到因户、因人施策,探究培训对象是否为合适群体以及评价培训效果便显得十分必要。教育落后、人力资本不足是民族地区致贫的重要原因,技能培训是帮助其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对于民族地区开展的技能培训效果如何,学术界研究较少,更多的是散见于各地开展技能培训的新闻报道。四川凉山彝区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是当前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本文基于实地调研,在总结民族地区技能培训特点和问题的基础上对其培训绩效评价进行了分析,并试图构建以贫困户能力增长为导向的绩效评价体系。

二、四川凉山彝区贫困户技能培训的现状与问题

(一)四川凉山彝区贫困户技能培训的现状

凉山彝区受经济发展水平、财政资金的制约,开展的技能培训并不多,主要以就业培训为主,如以“春潮行动”为统领,“民族地区群众职业培训行动”协同推进的技能培训等,多以乡镇为单位组织培训由于该区域历史地理的特殊性,凉山彝区贫困人口技能培训呈现以下特点。

第一,培训周期上以短期培训为主。鉴于贫困农户生产的季节性特征,也由于培训人员和资金等条件的制约,凉山彝区对于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周期较短,一般不超过一周。

第二,参与培训的贫困户基础差,底子薄,亟需现代文化的渗透。根据调研,绝大部分贫困户文化水平在小学及以下,且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不会汉语,科技文化素质低,制约了贫困户对培训内容的接受能力。

第三,培训覆盖范围小,培训机会普惠性小。尽管近年来各级政府和组织不断加大对凉山彝区培训的支持力度,但是由于该区域的地理位置较为封闭,不少培训项目只能选在靠近县城或乡镇的区域进行集中培训,培训项目覆盖的人群十分狭小。

第四,培训方式多为劳务输出,对留守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较少。当前,凉山彝区针对贫困户的培训仍以劳务输出,如“积极争取‘9+3’免费职业教育计划招生范围扩展到全州所有县市,力争为每一户贫困家庭培养一名技能型打工人才”。

(二)凉山彝区贫困户培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参与培训的对象出现一定的偏差。参与培训的对象并不完全是最适合培训的人群。凉山彝区培训主体以在家劳动力为主,但大部分适龄劳动力外出务工,培训的实际群体增长能力较差,并不是最佳培训对象。

其次,在精准帮扶上面,存在培训内容单一、进度缓慢、与农户需求不一致等问题。在培训内容上,内容集中于种植、养殖技术的短期培训,内容较为单一,无法满足贫困户提升技能的需要。技能培训的提供方主要是各级政府的农业、科技部门,培训内容与贫困户的需求并不能完全匹配。

最后,在精准考核与管理上,培训相关考核内容占比较小,且未将技能培训情况和培训效果纳入减贫成效考核指标体系,因此对于培训的绩效评价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三、基于贫困群体能力增长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由于技能培训本身是政府利用人、财、物对贫困对象进行能力提升的一个过程,虽是政府主导的公益性项目,但也必须考虑这一活动的投入—产出问题,因而对于其绩效的评价主要是从投入、运行、产出三个方面构建培训工程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7],这一体系一般包括培训投入、培训机制、培训内容、培训效果四个方面。根据文献研究情况并结合凉山彝区实际,我们认为可以依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中的目标一致性、科学性、可测性和可控性原则,从培训的投入、运行以及产出这一流程构建培训投入、培训实施、培训效果及培训效果满意度四个方面的绩效评价体系。

培训投入方面设计指标:(1)培训资金占市(州)、县总体财政扶贫资金的比重;(2)培训的户均人头费是否充足;(3)培训师资是否充足。

培训实施方面设计指标:(1)是否制定培训方案;(2)是否调查培训需求;(3)培训内容是否具有针对性;(4)是否进行技能培训的宣传;(5)参与培训的师资是否具有胜任力;(6)培训时间是否充裕。

培训效果方面设计指标:(1)短期指标:A.培训的瞄准率B.培训后收入是否增加;(2)长期指标:A.受训群体是否习得技能B.习得的技能能否应用。

培训效果满意度方面设计指标:(1)培训师资满意度;(2)培训方式满意度;(3)培训内容满意度;(4)培训需求匹配满意度。

四、结语

正所谓“扶贫先扶智”,教育落后、人力资本不足是凉山彝区贫困的重要原因,也是绝大多数贫困区域的真实写照。本文基于技能培训的流程构建了以促进贫困户能力增长为导向的技能培训评价体系。当然,任何政策推进都有一定的过程,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政府在不久将会强化扶贫过程中对于贫困户的技能培训并越做越好。

猜你喜欢

凉山绩效评价贫困户
凉山“6·26”致洪暴雨天气的成因分析
“你这块凉山的石头”——倮伍拉且访谈
稳岗拓岗凉山就业扶贫拔“穷根”
凉山有了致富金“药”匙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重要的是给贫困户一份自立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