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镇静药物对ICU重症肺炎患者免疫因子的影响及其镇静效果比较

2019-03-26赵海燕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咪达唑仑咪定丙泊酚

赵海燕,张 磊

(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重症医学科;2.检验科/核医学科,青海西宁 810000)

重症监护病房(ICU)重症肺炎患者由于自身的疾病、各种有创操作、睡眠质量较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产生应激反应,并且出现焦虑不安的情绪[1-2]。所以,必须对ICU患者进行镇静治疗,尤其是施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镇静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提高患者对各种刺激因素耐受程度和不良情绪耐受程度的关键措施[3-4]。本研究通过对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患者150例进行对照分析,探讨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对ICU重症患者免疫平衡因子的影响及其镇静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1月本院收治150例ICU重症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使用单组镇静药物进行治疗。其中男90例,女60例,年龄25~75岁,平均(38.8±3.2)岁。按照不同的药物进行分组,每组为50例,咪达唑仑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25~75岁,平均(38.3±3.2)岁;丙泊酚组男32例,女18例,年龄25~75岁,平均(38.5±3.3)岁;右美托咪定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25~75岁,平均(38.3±3.0)岁。各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3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在入住ICU后接受常规抗感染治疗、营养支持及水电解质调整等治疗。咪达唑仑组:单纯采用咪达唑仑进行治疗。采用中心静脉泵给药,咪达唑仑50 mg+0.9%氯化钠溶液50 mL(每千克0.05 mg),镇静诱导完毕后,采用微量咪达唑仑进行持续静脉泵入(每千克0.08~0.15 mg)。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注射液经中心静脉泵入镇静药物,剂量1.5 mg/kg,镇静诱导完毕后,再使用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速度为0.3~4.0 mg/kg·h。右美托咪定组:首先使用右美托咪定注射液进行静脉滴注,剂量为1 μg/kg,镇静诱导完毕以后,使用静脉微量泵持续泵入,速度为0.2~0.7 μg/kg·h。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入院时和72 h后的免疫指标水平变化、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率(HR)、平均动脉压 (MB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镇静效果、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和不良反应情况。根据 Ramsay 镇静评分法对镇静效果进行评估,一共6级,级别越高,镇静效果越好[5]。

2 结 果

2.1免疫指标水平变化 和入院时相比,72 h后免疫指标水平及Ramsay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及右美托咪定组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低于米达唑仑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各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与入院时相比,3组用药后72 h的血气动脉指标存在显著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咪达唑仑组相比,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用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气动脉指标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镇静药物使用前后的免疫指标水平及Ramsay评分变化

注:与入院时相比,*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P<0.05

表2 3组患者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

注:与入院时比较,*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P<0.05

2.33组镇静效果比较 比较3组患者镇静效果结果发现,咪达唑仑组2~3级患者共38例,咪达唑仑组2~3级患者共42例,咪达唑仑组2~3级患者共41例,3组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4各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 3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各组不良反应比较 和咪达唑仑组相比,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丙泊酚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3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比较(h)

表4 3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注:与咪达唑仑组比较,*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对于重症患者而言,适当使用镇静药物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有利于缓解患者的应激反应,并且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机体消耗,具有重要的意义[6-9]。近年来研究发现目前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和炎性反应因子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10-12]。同时,这些镇静药物对患者产生一定的耐药性和依赖性。所以,应当灵活运用不同的镇静镇痛方案进行镇静治疗,而非长时间使用同一个镇静方案[13-14]。本研究使用3种镇静药物对重症患者进行镇静处理,结果显示,和入院时相比,72 h后免疫指标水平及Ramsay评分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丙泊酚组及右美托咪定组的IL-6、IL-10和TNF-α分泌水平低于米达唑仑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时相比,3组用药后72 h的血气动脉指标存在显著的变化,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咪达唑仑组比较,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用药后各个时间点的血气动脉指标明显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镇静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I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和咪达唑仑组相比,丙泊酚组和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丙泊酚组相比,右美托咪定组不良反应明显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细胞免疫上,右美托咪定对促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6及抑炎因子IL-10的分泌产生明显抑制作用;丙泊酚对TNF-α、IL-6的抑制作用强于咪达唑仑。由于咪达唑仑的镇静效果和不良反应和剂量具有关系,当剂量增加,其镇静效果增强,但是同时药物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也增强,容易造成达到目标镇静深度时发生循环系统过度抑制的情况[15]。

综上所述,在相同的镇静深度和长期的镇静条件下,咪达唑仑、丙泊酚、右美托咪定对重症患者的免疫影响不同,但镇静效果无明显差异。

猜你喜欢

咪达唑仑咪定丙泊酚
丙泊酚复合右美托咪定或咪达唑仑在老年人无痛胃肠镜检中的应用
盐酸多奈呱齐联合咪达唑仑治疗老年性痴呆伴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咪达唑仑联合舒芬太尼无痛清醒镇静在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术中的应用
咪达唑仑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探析
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探讨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
右美托咪定的临床研究进展
丙泊酚联合异氟烷与丙泊酚联合芬太尼在小儿外科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右美托咪定在颅内肿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