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两会调查看沉甸甸的民生期待

2019-03-25胡印斌

民生周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人民网社会公众民意

胡印斌

有关民生的议题紧紧围繞时代发展和人民关切,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意诉求,也是社会公众观察这个时代的精准标尺。

2019年全国两会在即,人民网就公众关心的18个热点问题展开网上调查。

社会保障、教育改革、住房制度、脱贫攻坚、生态环保……这些议题紧紧围绕时代发展和人民关切,承载着沉甸甸的民意诉求,也是社会公众观察这个时代的精准标尺。

从2002年开始,人民网连续18年在全国两会召开前通过在线调查请网友投票建言,仅去年就吸引超过400万人次参与。随着关注度的逐年升温,人民网两会调查已成为两会期间媒体报道、评论乃至官方决策的重要参考。

民生无小事,每到全国两会,民生问题都会成为最聚焦的那部分。代表委员的声音本来就从基层来,代表着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并在两会这个大平台充分表达,激荡回响,从而推动政府施政与治理的某些变化。这实际上是一种良性互动,始于民意,终于民生。

以住房为例,从人民网的调查看,到目前为止,“住房制度”排在热词榜第九位。调查显示,多项住房政策中,最受关注的是“保障性住房”,占比31%;其次是“限购政策”,有29%的网民关注;同时,“租购并举”和“共有产权房”各有21% 和14%网民关注。有22%的网民希望“坚持‘房住不炒”。这表明,不管形势如何变化,安居宜居的问题始终是民生的痛点。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如何在城市安放自己的一张床铺、一个家,不仅仅是房价的问题,而是涉及到从乡村到城市的革命性变化。对此,理应有积极的回应。

此外,“收入分配”也备受关注,特别是在个税改革的背景下,如何增进劳动者的获得感,如何将减税政策切实落到实处,值得认真审视。

还有,如何实现精准扶贫,如何切实为中小学生减负,至少也要让孩子们多睡一个小时,如何真正推动乡村振兴,如何在医疗领域深化改革,经由全民健康实现普遍小康,如何留住蓝天,从根本上转变粗放的增长方式、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不环保的生活方式……这些议题的背后,其实就藏着一个真实的中国。

触摸并解决这些问题,应该成为两会上代表委员畅言热议、部门单位积极回应的主色调。代表委员们越是能够履职尽责,越是能够强化民主监督,则社会公众就越是能够真切地触摸到更加美好的生活。

在2月1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强调,办理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政府必须履行的法定职责。“我们国家还是个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发展和民生问题,必须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认真化解民生难题,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尽到政府应尽的责任。”

两会帷幕马上就要拉开,如何让民意畅通无阻地进入两会视野,除了代表委员的努力外,媒体同样有责任提供有价值的调查与思考。惟其各方都协同努力,才能实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对此,我们充满期待。

猜你喜欢

人民网社会公众民意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人民网:杭州9名环卫工赴新加坡“进修”
直接民意、间接民意及司法应对——分类学视角下对司法与民意关系的再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