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灵石森林公园与山西城乡规划建设

2019-03-25胡爱琳

智能城市 2019年4期
关键词:灵石晋中森林公园

胡爱琳

(天津市园林规划设计院,天津 300221)

1 规划背景

1.1 政策与上位规划

随着新型城镇化下山西城乡建设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山西省提出实现森林公园县级城市覆盖的目标,下发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城郊森林公园建设的意见》 《灵石县静升镇总体规划(2005-2020)》 《灵石县静升新区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出建设森林公园的设想。灵石将自身定位在“灵石有民俗,民俗看古堡,古镇有古堡,古堡有大院,大院临公园,公园有文化”的规划构想上,目标是建设成为全国性旅游目的地,并成为山西旅游集散地和文化新名片。

1.2 政策优势

《晋中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在晋中市区“一轴两区,一核两心”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中,大运发展高速将会串联起灵石周边的介休、榆次、祁县、太谷、平遥,灵石将借力于发展轴,以大运高速、108国道、南同蒲线铁路、规划大西客运专线等综合交通将对外联系方向主指太原和山西南部城市[1]。

1.3 新型城镇化下的全局发展观和战略思想

1.3.1 国家层面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提出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就是城镇化中的山水自然与地理人文互相融合、现代元素与传统文化互相结合。新型城镇化要形成水绿交融的生态空间,成为地域化记忆的容器,承载新时代的功能,同时能反应民风、民俗、民生、民情,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1.3.2 省域旅游

在山西省的旅游目标和经济结构调整上,旅游目的地的功能要“从单一向多元、从单点到全域,从接待到服务”全面升级,形成“单点密布、全域覆盖,连点成线,连线成网”的几步走战略,将单一景点融入周边城市星罗棋布的景点格局中,并且提出差异化发展与多元化定位以结构促转变。要以城市发展的眼光和省域品牌的塑造去进行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形成社会化综合旅游服务的“全域旅游模式”,升级山西旅游知名度,服务认可度,并且带动周边居民旅游收入、旅游就业、实现区域价值提升。

2 灵石森林公园设计理念

2.1 规划理念

规划设计以森林公园城市服务、居民休闲、旅游配套三大功能为基点,瞄准扩充区域旅游、服务新区配套和传承“人地”精神的目标,根据县域和新城核心区规模、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维护场地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景观资源的复合利用。

2.2 规划目标

依托规划淘浆河“城市蓝色血液” “天人交融媒介”和“城市文化载体”的城市价值,将森林公园定位于以生态休闲、文化展示、康体游憩、科普教育、旅游服务为主要职能的城市综合性公园。通过旅游规划设计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促进城市经济产业增长,文化形象建立和空间环境建设,提升城市吸引力和区域竞争力[2]。

2.3 规划设计风格

2.3.1 规划主题概念

灵石森林公园以“灵秀天开、静风新韵”为规划概念。晋中富集文物古迹资源,背负醇厚的文化底蕴。森林公园一方面要承袭浓郁悠久的文脉传统,又要发挥综合效益和多重功能。在设计中充分把握“天与人” “自然与社会” “古与新” “灵石与静升”的关系,在对自然的保护模拟、生态保育的基础之上,充分凝聚时代精神,创新表现文化底蕴、升华人地关系格局的城市滨水开放空间,使公园融于千年古镇秀丽的风景和灵石这片广袤而开阔的沃土之中。

2.3.2 规划总体布局

公园占地66.2公顷,形成“一河三线十六瀑、三湖八景连九桥 ”的总体布局。灵石森林公园平面布局如图1所示。“一河”是穿园而过的规划淘浆河,公园的规划设计注重低影响设计(LID),首要任务是控制雨水的流势,运用类似湿地或者雨水花园等模拟自然系统,从而对暴雨进行天然管理[3]。“三线”依附于灵石—介休—平遥—晋中这一服务外埠游客的省际旅游线、周边镇区和县城居民的生活服务线以及公园内部的康体运动线。“十六瀑”是通过叠水、瀑布、湖面、小溪,控制水系的整体空间开合,梳理从上游到下游的50 m高差,形成“静与动、跌与坠、缓与急”的水域景观,增加水体曝气、增加水体含氧量,形成良好的水生态。“三湖”是从上游至下游分别为“翠湖” “灵湖” “静湖”,多变的水体开合有致、动静相生,解决了河道平淡感的问题,选位注重与周边轴线、建筑等既有条件相呼应,体现出节奏感。另外,“八景”是重点代表着公园文化与环境有机结合的点睛部分,特别是将部分灵石古代的景点进行重现,做到古今的时空对话,包括龙舞大观、苏溪夜月、花径云溪、翠峰耸秀、天石呈瑞、冷泉烟雨、两渡秋晴、灵石生花几个景点。其中天石呈瑞与苏溪夜月这两个景点分别如图2、图3所示。“九桥”沟通两岸机非和步行交通,结合各个景区环境色彩,赋予不同风格和细节处理,成为滨河视线焦点。公园“景观桥”如图4所示。

文化游览区营造“文风、民风、晚风”的文化氛围。生态科普区书写“山境、林静、心境”的生态传奇。时尚休闲区以滨水城市活力为目标,多重现代设施实现“大气、氧气、人气”聚集地。公园管理区与王家大院地理位置和视觉轴线的联系、过渡。文体娱乐区形成“动感、热闹、活力”新标地。康体活动区营造“舒缓、亲切、放松”的环境。

图1 灵石森林公园平面布局图

图2 主入口“天石呈瑞” 蜿蜒的水系

图3 “苏溪夜月”景点

图4 公园“景观桥”

3 对县域、省域全域旅游的作用

3.1 对县域镇域乡村景观的带动作用

公园位于灵石晋升新区的重要城市中轴线上,将服务于新城市,从景观、生态、视觉审美、人文内核等方面与总体规划严密对接,带动周边新区核心的发展和提升旅游区的土地价值含量。

对于静升镇而言,乡村景观通过“晋芳嘉荟”等景点体现出的是具有乡村特色、名人事迹、人文情怀的传统文化,而林地、林带的面域围合、水系的线面空间和公园空间、功能布局则又展示出镇域规划中地理形态、建筑空间的严谨切合,现代景观生态学以“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分析这些要素组合的景观格局,进而提出为实现地理生态区域内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4],灵石森林公园将山地、河流、田园、乡村、林带斑块、水域廊道、绿色基底、建筑构筑物等要素整合,在静升新区的镇域发挥中轴绿廊的功效,梳理山水格局,保护了赖以生存的地理水脉和空间廊道,为镇域景观的优化提供了更为和谐的人地关系。

3.2 辐射周边区县的区域互补作用

灵石县依托周边平遥、榆次、祁县等晋中县市,利用县域内丰富深厚的旅游资源和人文积淀,通过森林公园建设,从风格特色和服务功能上与文物古迹型旅游方式形成互补,扩充旅游产品类型,使灵石形成结构完整,布局协调的旅游市场体系,达到“将游客留在灵石,让游客爱上山西”的目标。

森林公园的建设为晋中的旅游资源做出类型上的补充,形成对王家大院、资寿寺、绵山、介休、平遥古城、乔家大院、孔祥熙宅院、常家大院、白塔、禅山寺、响堂寺石窟等周边旅游线路上的旅游资源补充,在人文历史的积淀和自然风光的变化中增加一处绿色游憩景点,不仅在文脉、山脉、地脉上附着于灵石的净土,另外结合灵石未来在晋中作为交通重点的地位进一步增加人脉,为晋中的旅游资源增加多元化的风格。

3.3 对山西省全域旅游的促进作用

以“华夏古文明、山西好风光”为题,山西旅游资源遍布全省各地, 自古以来素有“5000年历史看山西”的美誉,境内拥有众多国家重点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其中灵石森林公园所在的晋中和其他市县如忻州和右玉、左权、壶关等2市18县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

未来山西将加快文旅项目建设,将重点打造旅游品牌,塑造新兴旅游结构,特别是临近晋中的平遥古城这一品牌,将联合五台山、云冈石窟形成三大品牌鼎立的局面,形成黄金旅游走廊。而在王家大院—绵山—平遥古城这一路线上,灵石森林公园的兴盛,作为在途的景点丰富了其游赏性,并且将灵石静升新区与旧城区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在灵石传统的十大景点之上,为王家大院、石膏山、红崖大峡谷、夏门古堡、翠峰公园、韩信墓、资寿寺、荆芥遗址、红门堡建筑群、晋祠庙等传统景点添彩,为区域旅游资源的扩充打造一张“灵石新名片”。

4 结语

灵石森林公园通过多年的规划设计与建设运营,不仅是一座集休闲、游乐、健身为一体的公益性园林,又是充分展示灵石悠久的历史文化、城乡规划建设及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窗口",被评为“4A级公园”。灵石森林公园不仅优化了旅游创新体系,利用公园的建设补充原有旅游供给体系,并且依靠本次建设走向城市公园、景区辐射、公园城市的逐级提升,通过业态布局、镇域落位、县域扩容形成对场地文脉的延续和对全域旅游的补充。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上,与周边资源相整合形成了区域联动的旅游路线,弥补了空白,为灵石的环境、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和山西省的全域旅游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猜你喜欢

灵石晋中森林公园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灵石山药寮”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浅谈灵石县的历史文化名胜
森林公园游记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决战学院星座(试阅读)
矿区旧址森林公园化改造规划设计